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良宵

(劉天華創作的二胡獨奏曲)

鎖定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是中國近代音樂家劉天華於1928年除夕之夜創作的二胡獨奏曲 [1] 
該曲共分兩個部分,以優美的旋律,輕鬆的情緒,抒發了作者與友人歡敍守歲、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以及對理想的追求 [2]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良宵
原    名
除夜小唱
作    曲
劉天華
創作時間
1928年1月22日
演奏形式
二胡獨奏

良宵創作背景

劉天華照片
劉天華照片(2張)
1928年1月22日(農曆除夕),劉天華邀請音樂界的朋友及學生到他家裏過年。室內燈光明亮,屋外辭舊迎新的鞭炮聲和孩子們的嬉笑聲交織在一起,面對此情此景,劉天華的心情愉悦。其一是在過去一年裏,他創辦了“國樂改進社”和《音樂雜誌》,標誌着他在事業上取得了進展;其二是家裏來了一些共同籌辦“國樂改進社”的朋友和學生。在歡樂氣氛的感染下,他產生了靈感,於是邊拉琴邊記譜,創作完成了二胡獨奏曲《除夜小唱》,後更名為《良宵》。該曲是劉天華創作時間最短、也是較易學會的一首二胡曲 [1-2] 

良宵曲體結構

該曲在結構上由前後對稱的兩部分組成,採用了D宮調式,共64小節,2/4拍。作者把西方的單二部再現曲式結構和中國的五聲音階相結合,使旋律核心貫穿始終,讓樂思不斷的發展,旋律此起彼伏,富有一定的條理性與層次感 [4] 

良宵第一部分

該部分一共32個小節,採用的是復調形態的二聲部自由對位,旋律聽起來平穩但不悲傷,反而輕快有歌唱性,就這樣用通俗的音符將主旋律自然的引出:樂曲以平穩的節奏和具有中國音樂特色的五聲音階環繞開來,營造了安靜舒適的環境。開頭只用了五個音(3、5、6、1、2),就使得情緒由平穩轉變到明快 [4] 
樂曲開始處 [4]
接着,下一句的旋律當中出現了55兩個音高相同的音。雖然音高一樣,但是兩個音的處理方法並不一樣:前一個5使用空弦,清脆乾淨;後一個5使用內弦,沉穩厚實。綜合分析來看,該部分的後一半比前一半更加活潑、歡快。後半部分的音程跳動幅度較大,不但出現了六、七、八度的音程跳進,而且還出現了十度大跳,使過年的熱鬧氣氛和作者內心激動的心情得到了體現 [4] 

良宵第二部分

樂曲進入第二部分後,情緒開始高漲,旋律變化較大。該樂段先是旋律在低音區音域擴大到二把位的中高音區,接着音域一直上升到第三把位的高音區,最後音域向上發展,回到了第一把位,到達最低音1,這些段落看似是由分句構成,但又具有連貫感。尤其是幾串十六分音符的出現,把除夕夜其樂融融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4] 
從第45小節到第48小節,作者把頓弓的手法和小提琴中的撥絃相結合,利用內外弦音色的不同來交替對比。直至倒數第五小節,音樂又回到剛開始的情緒,最終用漸慢、漸弱的處理,以和諧、安靜的氣氛結束全曲 [4] 
自45小節至曲終 [2]

良宵演奏技巧

良宵左手處理

該曲較多運用了二胡滑音中的同指滑音,如第19至第20小節、第22至第23小節、第52小節,以及第63至第64小節,它使樂曲更加悠揚、動聽,演奏時不要過分強調音頭,奏滑音時應有過程 [5] 
《良宵》中出現的同指滑音 《良宵》中出現的同指滑音 [5]
第1至第14小節,左手按弦和揉弦時需要把握好力度,不要隨意加裝飾音,儘量保持流暢和淡雅。第15到第32小節,左手按弦力度要保持均勻,音色要純淨,儘量避免雜音的產生。從第45小節至第50小節都是高音,在第三個把位,要縮小音程關係,注意音準 [4] 

良宵弓法控制

全曲以流動的長弓為基本弓法。第14小節弱拍中後半拍換弓時,應注意弓子的部位,不可靠弓根(右半公的右側),同時要注意控制好力度。在第22、24小節換弓時,要有呼吸的感覺;同時注意第22小節第二拍的後半拍與第23小節第一拍的內在聯繫。演奏第三個樂句時,用弓力度應比前兩個樂句大,弓子要儘量用的寬些,並注意曲譜中多次出現的力度上的對比及變化。第45至第52小節,要求演奏得輕巧、準確,從第53小節後則以長弓奏法為主,要奏得流暢、優美 [5] 

良宵藝術特色

良宵音色分析

劉天華《除夜小唱》原稿 劉天華《除夜小唱》原稿 [6]
該曲第1至第14小節呈開放性樂段,在音區上集中展示了上把的音色。第15小節至第32小節呈收攏性樂段,該段音區有所擴展,展示了中把和上把的音色。第33至第44小節的音區進一步向下把擴展,展現了上、中、下三把的音色,表現了作者愉快心情的進一步高漲。第45至52小節是全曲的高潮,情緒歡快而熱烈,集中展示了下把的音色。
結合以上分析,在《良宵》一曲中,各把音色有層次地展現,與情感的表現相配合,從而表達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7] 

良宵節奏分析

該曲速度輕快,從單音開始,逐漸由每小節2個音、3個音、4個音、8個音一層層推進上去,直至附點音符的出現,讓音樂在節奏中展開。此外,附點音符讓原有的節奏有了提升。在樂譜中可看到延伸兩拍後的附點音符,從而讓弱拍部分的音延續到下一強拍,造成了切分音的重音效果 [8] 

良宵作品評價

劉天華創作的二胡小品《良宵》,在二胡最佳的音域內,盡情抒懷,發揮得淋漓盡致,其旋律渾然天成,如山泉自由流淌。這種歡樂沒有震耳欲聾的炮竹,沒有觥籌交錯的宴席,是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温文爾雅地相互祝福,滿懷希望地憧憬未來,具有典型的中國式特點 [9] (《當代二胡藝術發展研究》評)
參考資料
  • 1.    施維主編.中國民族器樂作品解讀與鑑賞(截圖已發至科星球)[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142.
  • 2.    張靜波編著.民族器樂賞析(截圖已發科星球)[M].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73.
  • 3.    劉育和編、劉天華曲.劉天華全集(截圖已發科星球)[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73.
  • 4.    張淼.分析二胡曲《良宵》的藝術表現及演奏特點(截圖已發科星球)[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3):107-108.
  • 5.    蔣風之、蔣青著.蔣風之二胡演奏藝術(截圖已發科星球)[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50-51.
  • 6.    方立平、閔惠芬主編.劉天華記憶與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73.
  • 7.    張先永.二胡曲 《月夜》 和《良宵》的音色分析(截圖已發科星球)[J].當代音樂,2019(5):121.
  • 8.    劉文天.二胡曲《良宵》的節奏美(截圖已上傳科星球)[J].劇影月報,2017(3):92-93.
  • 9.    鄭穎著.當代二胡藝術發展研究(截圖已發科星球)[M].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