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舵機艙

鎖定
舵機艙是船尾結構的一部分,一般指用於安裝船舶舵機設備的艙室。船尾結構指的是從尾尖艙壁到尾端的船體結構,由船尾的甲板、舷側結構和尾柱組成。通常,在船尾上甲板下面的艙室內裝有舵機設備,稱為舵機艙,一般與舵機艙上下相連的艙室為尾尖艙。 [1] 
中文名
舵機艙
外文名
Steering gear room
載    體
船舶
結    構
渦輪機組、燃氣發生器等
作    用
滾動迴路的操作
相關概念
舵機艙設計圖

舵機艙舵機艙結構

舵機艙結構 舵機艙結構
船用舵機艙結構:包括舵機艙本體,舵機艙本體的本體上端面上設置通風口,所述的通風口與位於舵機艙本體外表面的通風管連接,所述的船用舵機艙結構還包括風暴蓋,所述的風暴蓋與本體上端面內表面活動連接,本體上端面上設置滑輪,繞過滑輪的鋼絲繩一端與風暴蓋連接,繞過滑輪的鋼絲繩另一端設置為延伸到本體側端面位置的結構。

舵機艙舵機艙佈置圖

舵機艙作用

舵機艙佈置圖是反映舵機、液壓泵組、管路附件、儲油箱及電控箱等設備在舵機艙內位置佈置狀況的圖樣,並應能滿足送審圖紙要求以及作為生產設計的依據。本圖旨在合理佈局舵機艙內的設備,充分考慮維修保養空間和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性。

舵機艙繪製要求

1、舵機艙佈置圖中,通常應包括以下內容:a)推舵裝置;b)液壓泵站;c)儲油櫃;d)手搖泵;e)液壓管路;f)扶手欄杆;g)格柵或其他防滑地板;h)圍油欄;i)電控箱;j)舵角指示器及其拉桿;k)應急操舵裝置;l)取暖器;m)其他設備等。
2、應滿足設計任務書或技術規格書的要求。
3、應符合有關國家船級社和《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中有關條文的規定。這些規定是:
a)舵機應以鉸孔螺栓固緊於基座上,並應安裝適當的擋塊,基座應為強固的結構;
b)舵機艙應易於到達,並儘可能與機器處所分開;
c)舵機艙應佈置適當,以保證能通到操舵機械及控制器的工作通道。

舵機艙中國舵機艙的研製

1975年3月開始研製。舵機艙由渦輪機組、待發組件、燃氣發生器、燃氣鴕機、角速變傳感器、解調器、插頭、插座等組成,分別由上海有線電廠、上海新華無線電廠、上海新光電訊廠和上海新躍儀表廠研製。
燃氣發生器初樣存在三方面問題:氣源壓力低,舵機的輸出力矩不能滿足要求:點火器密封膜片耐壓值低於產品測試時的工作壓力,經常損壞;過濾器有時被燒穿。1976年10月,針對上述問題改進設計:加大裝藥直徑,增大發氣量與氣源壓力;將供氣測試孔由高壓區改至低壓區;結構上增加一道過濾器,並在過濾網前邊增加一個多孔擋板,保護濾網不被燒穿,使燃氣發生器的性能達到了設計要求。
1976年5月19日,舵機艙第一次正式點火聯試,工作時間達到14.5秒,試驗成功:26日高温聯試,出現3套渦輪機組輸出電壓達到穩定值的時間不一致,經調整燃氣壓力和渦輪機組工作壓力後,得到解決。1977年6月,舵機艙參加獨立迴路飛行試驗,獲得成功。但同年底,04批舵機艙在交付試驗時發生舵機停擺故障。主要原因是:閥芯組件與閥套組件、活塞與氣缸之間的間隙小,同心度、不直度等形位公差要求欠妥,致使摩擦加大,甚至卡死。經修改設計、加強檢測、保證配合間隙後,問題得到解決。此後多次飛行試驗,舵機艙均工做正常,1981年10月~1982年12月,進行了冷、熱氣體反應時間可的對比試驗。測試了艙內燃氣發生器藥柱的燃燒温度、燃氣管路等温度較高區域的工作温度,進行了振動條件下,舵機艙性能參數的穩定性試驗,結果均符合要求。1983年1月,由設備研製人員與系統總體人員組成測振小組,通過對全彈、控制艙、舵機艙及渦輪機組,進行工作狀態下的振動頻率和過載道的測量,弄清了渦輪電機振源與全彈振動的相關性,從而正確制定了渦輪電機的動不平衡量要求。渦輪電機採取措施後,控制艙的振動過載明顯下降。1984年7月19日,舵機艙通過設計鑑定。舵機艙、渦輪機組、待發組件均獲航天工業部1984~1985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參考資料
  • 1.    劉雪梅.船舶識圖與製圖: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03:51
  • 2.    陸正廷,王德鴻.上海航天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