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舟形藻屬

鎖定
舟形藻屬(Navicula)是硅藻門羽紋綱,舟形藻目,舟形藻科的一個屬。由於其外形像一隻小船而得名。
細胞三軸皆對稱,單獨生活,也有以膠質營、膠質塊形成羣體的。殼面多為舟形,也有橢圓形、菱形、棍棒形和長方形等。具殼縫、結節和由點組成的點條紋。每個細胞有載色體2-4個 [1] 
本屬是硅藻類中種類最多的一個屬,在1000種以上,它們被區分成十幾個亞屬。生活在熱帶到寒帶的海水、半鹹水和淡水中,也很普遍地發現於化石裏 [1] 
中文名
舟形藻屬
拉丁學名
Navicula
硅藻門Heterokontophyta
羽紋綱Bacillariophyceae
舟形藻目Naviculales
舟形藻科Naviculaceae

舟形藻屬物種簡介

舟形藻屬是硅藻門種類最多的一個屬,有1850種,中國有100多種,如直舟形藻。細胞單獨生活,也有少數羣居於自己分泌的膠質管內。各種水域中均有。本屬最早發現於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其古老種類中尚有兩個種,一直生活到現在 [2] 

舟形藻屬形態特徵

舟形藻屬
舟形藻屬(5張)
植物體為單細胞。浮游,殼面線形、披針形、菱形、橢圓形。兩側對稱.末端鈍圓、近頭狀或喙狀;中軸區狹窄、線形或披針形,殼縫線形.具中央節和極節.中央節圓形或橢圓形,殼縫兩側具點紋組成的橫線紋.或布紋、肋紋、窩孔紋,一般殼面中間部分的線紋數比兩端的線紋數略為稀疏:帶面長方形.平滑,無間生帶,無真的隔片;色素體片狀或帶狀.多為2個,罕為1個、4個、8個 [3] 

舟形藻屬生活方式

細胞單獨生活,也有少數羣居於自己分泌的膠質管內 [4] 

舟形藻屬分佈範圍

淡水、海水、半鹹水均有分佈 [4]  。本屬大部分是淡水生和底棲物種 [5]  。其中扁圓舟形藻N. placentula)常與其他硅藻混生在淡水中。雪生舟形藻(N.ruvalis)在山區河流或半鹹水中特別多,積雪中也可生長,其他的,如長圓舟形藻N.oblonga)、凸出舟形藻(N.protracta)簡單舟形藻N.simlex)、圓形舟形藻(N.placenta)、尖頭舟形藻N. cuspidata)、最小舟形藻(N.minima)、雙球舟形藻N.amphibola)、雙頭舟形藻(N.amphibola)、雙結舟形藻(N. binodis)、桿狀舟形藻N.bacillum)、放射舟形藻N.radiosa)、繫帶舟形藻N.cincta)等均為普生性淡水種類。微綠舟形藻(N.viridula)則生長在微鹼性的淡水中 [6] 

舟形藻屬物種價值

海洋底棲硅藻是鮑、刺蔘等名貴水產動物苗種的重要餌料,其中舟形藻就是一種常用作貝類養殖的單胞藻類。舟形藻脂肪含量高,脂肪酸種類豐富。GC-MS分析結果表明,該藻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同時該藻株在生長過程中能分泌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硫酸化多糖,因此舟形藻不僅是水產動物理想的開口餌料,還是一種具有潛在藥學價值的海洋生物。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硅藻因細胞內較高的脂肪含量引起了廣大科學家的注意,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產業化生產油脂的藻種之一。隨着世界人口增加和工業化進程加劇帶來的化石燃料需求的剛性增長以及“温室效應”等環境污染問題的日趨惡化,該藻作為一個潛力富油微藻值得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7] 
舟形藻屬的藻類可作為指示生物,貧營養型溯沼多數是舟形藻屬、羽紋藻屬的種數佔優勢。中營養型湖沼多數是舟形藻屬佔首位。富營養型第一位是舟形藻屬,第二位是菱形藻。在腐植營養型湖沼,短縫藻屬和羽紋藻屬的種數最多。酸性營養湖沼的種類數和個體數比較少,主要是菱形藻屬、羽紋藻屬、異極藻屬的種類和變種。到pH3以下的強酸性,硅藻種數則相當少,然而羽紋藻屬的種類數並沒減少。而且,與酸性弱的水體相比,其個體數還有增加。在泉水中舟形藻屬最多,其次是曲殼藻屬 [8] 
參考資料
  • 1.    金德祥 程兆第等著. 中國海洋底棲硅藻類 (上卷)[M]. 1982:133頁
  • 2.    周海霞編著. 探索植物與海洋[M]. 2014:102頁
  • 3.    翁建中,徐恆省等著. 中國常見淡水浮游藻類圖譜[M]. 2010:74頁
  • 4.    王培磊著. 海洋微藻研究[M].2015:139頁
  • 5.    錢樹本主編. 海藻學[M].2014 :566頁
  • 6.    李祥麟,石玉潔編著. 藻類與水生態環境修復[M].2014 :121頁
  • 7.    舟形藻的污水培養及條件優化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9-10-06]
  • 8.    日本生態學會環境問題專門委員會編 盧全章譯. 環境和指示生物 (水域分冊)[M].1987 :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