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舒芬

鎖定
舒芬(1484年-1527年),字國裳,號梓溪,學者稱梓溪先生,江西進賢人,中國明代文學家、經學家, [1]  學者。 [2] 
舒芬自幼聰慧,7歲能詩,12歲寫成《馴雁賦》,得南昌知府祝瀚讚美,薦為博學弟子。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元,授翰林院修撰。在武宗南巡之爭中,因諫阻武宗巡遊無度、荒廢朝政,遭謫為福建市舶司副提舉。世宗時復官。嘉靖六年(1527年),爆發大禮議事件,舒芬和134個官員長跪在左順門,被以棗木棍痛打,奪俸3個月。後因母喪南歸,不久悲憤而逝,世稱“忠孝狀元”。 [1] 
舒芬學問深厚,以倡明絕學為己任,學貫諸經,且兼通天文律歷,尤精於《周易》。其著作版本流傳有張希舉所刻《梓溪文集》5卷,集內除詩文、奏疏之外,所著經學著作也都收錄在內。其所著《與友人論文書》《與章楓山先生書》《送餘希淵致仕序》等文,皆能標新立異、直抒己見。 [1] 
國裳
梓溪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昌進賢
出生日期
1484年
逝世日期
1527年
主要成就
正德十二年(1517)狀元
主要作品
梓溪文鈔
本    名
舒芬

舒芬人物經歷

舒芬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二歲作《馴雁賦》,被南昌知府薦為博學弟子。登第後,出任翰林院修撰。舒芬為官清正,敢言直諫,正德年間(1506—1521),因諫阻武宗常以打獵巡遊,尋歡作樂,荒廢朝政,被貶謫為福建市舶副提舉。嘉靖間,又因哭諫世宗而入獄,並奪俸三個月。不久,舒芬母親病故,扶樞南歸。他因慮國憂民,積鬱成疾,於嘉靖十年含恨悲憤而逝,世人稱之為“忠孝狀元”。萬曆三十六年(1608),神宗追諡為文節。同年,進賢士民於縣城壇石山建文節祠,紀念其文華節氣。
舒芬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舒文節公全集》(又名《梓溪文鈔》)十八卷,全書分內集八卷,外集十卷。還將文天祥謝枋得的詩文、傳記等編輯為《成仁遺稿》。

舒芬家庭成員

根據舒芬母親(聶氏墓誌銘)及舒芬行實,舒芬子(泰)字贈君號紹溪(墓誌銘)記載,舒芬爺爺(霜筠),父(舒發)儒林郎.號野江翁,舒芬生有二子:長子(泰),次子(奉);五個孫子:琛. 琇.櫪.璨.璪。子孫枝繁葉茂才人輩出。

舒芬人物軼事

進賢門
南昌府的南城門,原先叫撫州門,後來為何改稱進賢門呢?事情是這樣的:相傳明朝正德年間,進賢有個才子姓舒名芬,赴京殿試,考中了頭名狀元。當舒芬衣錦榮歸來到南昌城時,江西的巡撫親自到章江門迎接,設宴款待,並贈給一匹棗紅馬,讓舒芬騎馬逛街,在南昌城內遊覽三天。一次,巡撫在宴席上問舒芬:“狀元公何日返故里省親?”舒芬答道:“南昌城池堅固,建有七座城門。我不知何處是回故鄉之路?”一侍郎忙答:“撫州門直通進賢縣。”“那是撫州人的呀。”巡撫理解舒芬的意思,第二天就着人把“撫州門”改為“進賢門”。舒芬騎着棗紅馬,回故鄉省親。在巡撫大人的護送下,走到撫州門,看到城樓上寫着“進賢門”三個大字,赫然醒目,忙翻身下馬,向巡撫大人一拜,表示感激之情。其實這位巡撫大人,也並非是以一縣之稱來命省城一門之名,而是表示“思賢欲渴”之意。
參考資料
  • 1.    舒芬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    舒芬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