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舒文

(原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鎖定
舒文(1916年11月28日—2008年12月30日),浙江青田人,曾任中共皖江區委宣傳部、華東野戰軍縱隊宣傳部副部長,《渤海日記》總編輯。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處長,中共上海市委學校工作部、教育衞生工作部副部長,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主任,上海市教衞辦副主任、高教局局長,上海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1] 
中文名
舒文
出生地
浙江青田
出生日期
1916年11月28日
逝世日期
2008年12月30日
畢業院校
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 [1]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1] 
主要成就
曾任中共皖江區委宣傳部

舒文人物生平

舒文,男,浙江青田縣高湖鎮良川村人,1916年11月28日生。
1931年6月23日,杭師恢復獨立後首批招生153人,舒文及其終身伴侶駱慕曹(即蘇星),分別是其中的普師班和幼師班的學生。 [1] 
開學後4天,“九一八”事變發生,全國震驚。人民羣眾奮起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抗日。9月21日,杭師師生成立“抗日救國會”,後來學生又單獨成立“杭日救國會”,組織宣傳隊,分頭上街宣傳抗日,檢查日貨並募捐慰問抗日將士和難民。當時的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張道藩,不僅不支持學生的正義行動,反而對學生採用高壓政策。他竄到杭師,向學生訓話,誣衊學生的愛國行動為“越軌行為”,揚言要進行懲處。 [1] 
舒文和同學們都十分氣憤,立即參加了杭州市各校學生的罷課遊行。當聲勢浩大的學生隊伍直奔省教育廳時,張早已聞風而逃。教育廳大門緊閉,憤怒的學生越牆而人,遍尋張道藩不見。又來到裏西湖張道藩住宅,豈料還是找不到張道藩。怒火中燒的舒文和同學們一起來到國民黨省黨部,把它團團圍住,並由學生代表進門,提出堅決抗日的要求,其它學生把抗日標語和傳單貼滿街頭巷尾。雄壯的愛國呼聲響徹杭城上空。 [1] 
自此,舒文開始參與政治活動,當時杭師有姚恩銓等進步學生組織了“白煤學社”(象徵白煤燃燒起來發出熊熊的紅光),定期出版牆報,宣傳革命思想,批判國民黨反動政府。白煤學社還秘密組織“讀書會”,介紹許多進步書籍給同學。如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高爾基的《母親》、魯迅的《吶喊》《彷徨》等。這些都對舒文產生很大影響。白煤學社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反動當局把學生的愛國行為視作洪水猛獸,千方百計予以鎮壓。終於在一天清晨,派軍警偷偷包圍學校,攜帶手槍搜捕姚思銓等人。當時,姚與舒文都睡在樓上。由於學生髮覺得早,就由舒文帶頭,一羣學生從樓上一湧而下,姚思銓跟在舒文後面,避開軍警耳目,爬過牆頭,從隔壁橫河小學的廁所逃出。後來,姚思銓、陳鳳超、勵芳娥等同學仍先後不幸被捕,陳鳳超以後犧牲於上饒集中營。 [1] 
在現實和進步同學的啓發下,舒文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尋求抗日救國的道路,並試圖從社會革命的角度來觀察教育問題。在課堂裏,他常常在課桌上攤一本教科書作為掩護,而埋頭讀馬克主義著作和《東方雜誌》等進步刊物。 [1] 
1932年,杭師舉行學生論文展覽,舒文完全脱離教科書的範圍寫了一篇論述大眾教育的文章,居然受到教育學教師錢希乃的讚賞而被展覽。接着,他和駱慕曹先後參加了地下黨領導的“杭州社會科學者聯盟”和“教育工作者聯盟”,受到更多的革命教育。 [1] 
1933年秋,舒文因積極參加革命活動被學校開除。 [1] 
但是舒文決心完成師範教育,他在杭縣臨平當了短時間的小學代課教師後,又經進步教師的介紹,轉人浙江省立民眾教育實驗學校,並於1935年6月畢業。由於該校於1938年下半年併入杭師,所以他仍是杭師的畢業生。 [1] 
師範畢業後,舒文來到上海。他的第一個工作仍是小學教師,在上海大木橋路平民新都小學當教務主任,後當校長。還擔任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在學生中進行抗日與革命的宣傳教育。同時,從事進步文化工作,經常在進步雜誌《讀書生活》等刊物上發表文藝評論,寫高爾基著作《我的童年》等書評。 [1] 
1937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皖江區委宣傳部、華東野戰軍縱隊宣傳部副部長,《渤海日記》總編輯
建國後,舒文同志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處長,中共上海市委學校工作部、教育衞生工作部副部長,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主任,上海市教衞辦副主任、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955年至1958年,舒文在中共上海市委負責高校和科學部門工作,主要是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根據黨組織的統一佈置,曾吸收一大批夠黨員條件的著名教授、專家入黨,加強了黨在科學、教育工作中的領導。 [1] 
1958年至1966年,舒文負責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工作,為發展上海的新科學技術而努力。在此期間,他一直關注高等學校的新學科建設和研究,並直接協助創辦了院(科學院)校(高校)結合、理工結合的上海科技大學,在這所學校設置最新發展的學科,並在全國建立專收勞動模範和技術革新能手的第一個工人班,培養出一大批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工業和科技戰線的領導骨幹。在舒文主持上海市科協工作期間,還推動科協所屬各學會辦了許多業餘科技大學,進行後來被稱為“繼續教育”的工作。 [1] 
1978年10月,舒文在恢復工作任市政府教育衞生辦公室副主任後不久,就開始關注當時在盧灣區第一中心小學實施的一項少年理科班實驗。經歷十年動亂後,我國人才奇缺,中央提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舒文對這項前瞻性實驗予以肯定與支持,並於1981年夏天,將該項實驗交給上海師範學院(現上海師範大學)教科室來研究實施。 [1] 
1983年在《人民日報》著文,提出高等學校除教學、科研兩項職能以外,應增加為社會服務(技術服務)為第三職能,並支持在高教局成立高校技術中心。
1986年9月,成立了上海市實驗學校。舒文親自為實驗學校挑選了在徐彙區田林新村的校址,並聯繫了浙江青田同鄉旅日愛國華僑林三漁先生,為實驗學校捐資興建了教學實驗樓“三漁樓”。 [1] 
舒文自1983年以後,擔任過教育部門的顧問、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8年離職休養後,又受聘參加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諮詢工作。還擔任着上海市實驗學校的名譽校長。他始終關注上海和全國的教育事業,不斷進行一些專題調查研究。黨的“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線和他的工作經歷,使他可以從更廣闊的背景和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寫了不少論文,提過不少意見,也從實踐中進行過一些改革與試驗。 [1] 
1996年9月,上海市實驗學校擴大辦學規模,東進浦東。那時舒文雖年事已高,但依然牽掛實驗學校的發展,多次來校視察,為實驗學校的發展多方呼籲,並擔任了實驗學校理事會名譽理事長,多次出席理事會,對辦學予以指導。 [1] 
2004年12月12日,上海市實驗學校新校舉行開工典禮,當時已經88歲高齡的舒老,出席了開工典禮,並親自為開工剪綵,隨後,又步履蹣跚的巡視了新校工地,這讓全體實驗人無比感動。 [1] 
舒文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上海市科技教育戰線老領導,2008年12月30日21時52分 [2]  ,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舒文人物觀點

舒文認為,第一,教育必須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舒文於1981年曾比較系統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上海教育,認為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數量都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原因主要在於一是在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下,只考慮到大中學校、大機關、工廠、科研單位的需要,而忽略了對眾多的中小企業、廣大的農村(包括鄉鎮企業)、分散的第三產業,以及縣區以下基層政權人才的需求,人才到不了基層的農村。二是國家包辦學校教育,財力有限,不能多辦學校等。舒文認為,儘管上海適齡青年的高校入學率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數,但高校畢業生仍遠遠滿足不了新興產業、第三產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需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發展教育的關鍵,是在計劃調節下引進市場機制,給學校以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辦學權。 [1] 
第二,學校要辦活動,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而自由地發展。現在整齊劃一的教育制度束縛了人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使優秀人才難以脱穎而出。應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更多地注重個性、特長的發揮,使人才得到最優化的發展,應當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給青少年以更多的上學機會,不要多加限制。給學生以選擇學校的權利。改革機械的學年制,實行比較靈活的學分制和選修制:改革統一的只重書本知識的會考和高考入學制度,使有實踐經驗的人得以入校學習。在統一的教育和教育目標之下,應允許各校辦出不同的特色。舒文和同志們一起在上海創辦了一所實驗學校,取得了成效。實驗班的學生,通過10年時間的教學,完成了12年的小學至高中的教育。而且在德、智、體幾方面,在個性和特長方面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1] 
第三,學校要向社會開放,在與社會相結合中培養學生。舒文多年來提倡要大批招收有實踐經驗的人入學,並在入學考試辦法、學籍制度和學生待遇等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學校教師還應與其他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實行互相兼職,交換工作。此外,學校除垂直的教育系統領導關係以外,還應有社會各方人士參加校董會或校委會組織,幫助並監督學校的工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