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

鎖定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是作家夢芝創作的一本古鎮美食著作。書中記錄了四十個古村鎮即將消失的美食,每篇文章後面都附有這個古鎮美食的製作方法,以及去往古鎮的路線。
書    名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
作    者
夢芝
類    別
飲食文化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09月1日
頁    數
240 頁
定    價
46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01998241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作者介紹

夢芝,起點網簽約作家,自由攥稿人,《文苑》簽約作家。主要著作有《穿越孟姜女》《提拉米蘇》《梧桐花開》《妙手重生》等長篇小説。生平三大喜好:文學、旅遊和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內容簡介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以遊記的形式,將一個旅行者在各個古鎮品嚐到的美食記錄下來。作者穿越四十多個古鎮,從江南水鄉到北方古城,從貴州大山裏的屯堡原住民到西藏高原的藏族人家……從這些美食延伸到當地居民的本土飲食文化,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觸碰古鎮逐漸消失的傳統文化。《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採用大量的風景和美食照片,集古鎮風光、本真美食、人文情懷於一體,這不只是一場舌尖的盛宴,更是一場視覺和思想的盛宴。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目錄

第一章:(江蘇)蘇中自有甜如芋
1、木瀆古鎮:回不去的䰾肺湯
2、甪直古鎮:甫裏蹄,隱士的第二重境界
3、千燈古鎮:千燈羊肉和鄉愁論
4、惠山古鎮:有一種等待叫糖芋頭
第二章:(浙江)浙裏雞爭豔,面鬥奇
5、西塘古鎮:翻翻麴院荷,朵朵粉蒸肉
6、龍門古鎮:神仙雞,來自孝道的呼喚
7、南潯古鎮:舊時皇家水引餅,今日尋常雙交面
第三章:(安徽)吃在皖內,瞧着鍋裏
8、績溪古鎮:香椿餜,早早發;芝麻餜,步步高
9、上莊古鎮:飲食傳播學的先驅者
第四章:(福建)“閩”裏有蟲,更有老鼠幹
10、長汀古城:開軒面汀江,把酒話皺紗
11、石壁古鎮:一鼠頂三雞
12、和平古鎮:發酵吧,豆漿君
13、芷溪古村:米酒,古村之魂
第五章:(江西山東)贛人喜粿,魯人泣瓷
14、鉛山古鎮:石磨帶走的是時光,燈盞留下的是鮮香
15、顏神(博山)古鎮:陶器與酥鍋的完美結合
16、南陽古鎮:國宴上的魚代表
第六章:(廣東)眾家之長集粵地,獨領風騷數千年
17、沙灣古鎮:當完美牛奶撞上嘔家聖藥
18、安鋪古鎮:“暗鋪”吉祥,炊籺飄香
第七章:(廣西)蒼蒼森八桂,茲地魚肉香
19、大圩古鎮:毛蟲,中華石龍子,火紅蛋皮讓人迷
20、布泉古村:布泉魚的無氧呼吸和失傳的“鮓”
21、揚美古鎮:飲食界的混搭風
第八章:(貴州)黔之驢技窮,黔之食無盡
22、天龍屯堡:驛站茶兒香,去病瘴;捲舌音兒土,暖心房
23、巴茅古寨:祭台上的至珍極品
24、鎮遠古鎮:飲食界的世界大同
25、青巖古鎮:絲娃娃和它的靈魂
第九章:(雲南、西藏)滇之南,藏之西,餐桌上的聖地
26、麗江古城:餐桌上的雪域霸主
27、格薩古村:摩梭阿媽家有頭琵琶豬
28、魯朗古鎮:鍋族的青藏高原,雞界的珠穆朗瑪
第十章:(四川)蜀路難,蜀菜璨,百菜百味讓人嘆
29、大佛古鎮:油廚子和他的九鬥碗
30、李莊古鎮:天然去雕飾,返璞見僰候
31、柳江古鎮:假酸漿冰花,真美味冰粉
32、懷遠古鎮:葉兒粑和蝴蝶效應
33、洛帶古鎮:痛並快樂着的辣椒素快感
第十一章:(湖南)湘山湘水藴育奇異食材
34、芙蓉古鎮:西方聖人花,東方蒿草粑
35、矮寨古鎮:你很醜,但你很香濃
36、鳳凰古城:綠葱紅肉蒜苗黃,白米青蒿社飯香
第十二章:(河北)冀望粗糧的風韻
37、勝芳古鎮:眾裏尋你千百度,你在街邊小攤上
38、暖泉古鎮:東方神草,暖泉的小家碧玉
第十三章:(重慶山西)巴渝霧掩不住餈粑脆,三晉風吹不散麪餅香
39、中山古鎮:原始的,才是最妙的
40、平遙古城:“三熟”和“三義”

舌尖上的中國·古鎮篇書摘

22、天龍屯堡:驛站茶兒香,去病瘴;捲舌音兒土,暖心房
“我一直就生活在這裏,都89年囉。我也曾去過平壩縣城,城裏車多人多,吃的東西也多,熱鬧得很,但我始終認為,還是屯堡好。”老大爺説的屯堡,是他的家鄉天龍屯堡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的大山深處、通向雲南的順元古驛道上。最早的時候,這裏只是一個小小的驛站,名叫飯籠驛,專供過往官差信使歇腳用。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將幾十萬人移民到此,一則開發西南,二則鎮守邊陲,驛站搖身一變,成了屯堡。
屯堡人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墾種田,生息繁衍了幾百年。他們在這裏修建了同時供奉佛道儒的三教寺,並給首先入天龍屯堡的四位始祖修建了四公亭。
雖然與多個少數民族毗鄰而居,但屯堡人卻固執地保持和延續着自己祖先的傳統,無論是建築、言語,還是服飾上,他們都拒絕被外族同化。因此,直到今日,天龍屯堡人依然住在有着明清時期精美雕刻的建築裏,保留着明代官話的捲舌音特色。而他們的服飾,也始終保留着六百多年前明朝正統的鳳陽漢裝服飾特色:長衣大袖、斜襟右衽。
“平日裏吃什麼?當然是玉米、豌豆、大米之類的,地裏長什麼,我們就吃什麼嘛。我覺得這樣很好啊。你看,我今年89歲,”老大爺指着坐在門口做針線活兒的一位老大娘,用有天龍屯堡特點的捲舌方言説,“她今年90歲,我們都耳不聾,眼不花。你看,她還做針線活兒呢,平日裏穿針引線都是她自己做,而且她的針線活兒好得很。”
老大娘聽到老伴兒的話,抿着嘴笑了。我湊過去細看,那些針腳果然又細又密,很是均勻。
在古鎮裏轉悠了半天,我們有點渴了,便向老大爺討口水喝。“喝水怎麼行?我們這裏也沒有城裏那種礦泉水啊。而且我們屯堡‘人走人家,煙茶為敬,’小爺爺都要喝米酒,小娘娘都要喝茶的。”誰知老大爺竟是執意邀請我們喝茶喝酒。
一句“小爺爺”和“小娘娘”把我們喊紅了臉。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天龍屯堡的方言:結婚的男人被稱為大爺爺,未結婚的男人稱為小爺爺,結婚的女人稱呼大娘娘,未結婚的女孩稱呼小娘娘。
“井水就成。”我們連忙婉拒了老大爺的好意。
拗不過我們,老大爺和老大娘舀水給我們喝過後,又拿出很多當地的美食塞給我們,執意讓我們收下。
“我要泡茶你們也不喝。”老人有些遺憾,然後他又叮囑説,“如果一會兒你們逛得渴了,可以去鎮子中心的驛茶站,那兒專門有人泡好茶葉,隨時去了都可以喝。你們一定要去喝,那個茶是特製的,喝了能夠解渴,還能補充體力呢。”臨走時,兩位老人用我們勉強能夠聽懂的捲舌音再三叮囑着,他們的淳樸和善良,讓人很是暖心。
我們到了鎮子中心,果然看到了老大爺説的驛茶站。茶站裏,有兩位身穿寶藍色長衣大袖的大娘娘正在忙碌着。她們燒水、沏茶,把有人用過的茶碗放進開水中煮燙消毒半小時以上,才會取出來給下一輪客人倒茶用。
聽説我們渴了,大娘娘取出一個陶碗,從陶壺裏倒出一碗茶水遞給我。這茶水淡黃清澈,猶如剛釀造一年的米酒一般。喝上一口,甘甜清冽,還散發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讓人神清氣爽。
聽我們誇茶水好,一個大娘娘説:“這可不是普通的茶葉,裏面有八種東西,蜂蜜、甘草、金銀花、生薑、本地長的茶葉。喝了不只是能夠生津止渴,還能夠祛除瘴氣,治病哩。”
“不是有八種嗎?這才五種啊。”
“對。但另外三種是不能告訴別人的,要保密。”兩位大娘娘對視一笑,笑容中有着共同保守一個秘密的默契。這份默契簡直讓人無法再追問下去。
天龍屯堡不只是茶葉配方神秘,地戲也很有神秘色彩。這是天龍屯堡人自編自導的一種民間戲劇。地戲對於天龍人來説,就如川劇之於四川人、梆子戲之於河北人、黃梅戲之於安徽人一樣有着重要的意義。
而且在地戲的劇目上,他們也固執地堅守着自己的一方城池。他們的劇目都是古代英雄殺敵保國的故事,演員們身穿土布斜襟長衫,青藍白色讓人彷彿回到上古時代,近現代那些流行元素,在這裏根本無處落腳。而演員們頭上的面具和黑紗,又將那份神秘更加延伸開去,彷彿這一整片土地都神秘了起來似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