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舊鯊齒龍

鎖定
舊鯊齒龍(學名:Veterupristisaurus)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屬於鯊齒龍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坦桑尼亞,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鯊齒龍科
中文名
舊鯊齒龍
拉丁學名
Veterupristisau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蜥形綱
蜥臀目
亞    目
獸腳亞目
鯊齒龍科
舊鯊齒龍屬
米氏舊鯊齒龍
分佈區域
侏羅紀晚期的坦桑尼亞
拼    音
jiù shā chǐ lóng

舊鯊齒龍分類與復原

舊鯊齒龍是種大型獸腳類恐龍。其近親高棘龍的化石較為完整,研究人員根據高棘龍的身體比例,推測舊鯊齒龍的身長約8米。舊鯊齒龍的鑑定特徵是︰中段尾椎的前椎骨關節突椎板,向前延伸至前椎骨關節突的基部中段;前椎骨關節的兩側延伸出短的平行椎板,接觸到前面一節尾椎的側面。奧利佛·勞赫根據這個自衍徵,推測舊鯊齒龍屬於鯊齒龍科,並跟高棘龍的姊妹分類單元。

舊鯊齒龍化石與發現

舊鯊齒龍的正模標本(編號MBR1938)是數節關節脱落的尾椎,位於尾椎中段。在正模標本的挖掘地點,另發現一節前段尾椎(編號MBR1940)、兩節後段尾椎(編號MBR2166),有可能跟正模標本都來自於同一個體。化石是在1909到1912年間發現於德屬東非(坦尚尼亞)東南部,詳細地點是敦達古魯組(TendaguruFormation)地層的中恐龍段,地質年代約1億5400萬到1億5000萬年前,相當於侏羅紀晚期的晚啓莫里階到早提通階。舊鯊齒龍的標本,都存放在柏林自然科學博物館。在1925年,德國古生物學家沃納·詹尼斯(WernerJanensch)將這些化石歸類於角鼻龍的一種(Ceratosaurusroechlingi)。由於缺乏可供鑑定特徵,這個種後來被視為疑名,只能確定屬於堅尾龍類

舊鯊齒龍命名

在2011年,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重新研究這些東非化石,並命名為新屬舊鯊齒龍(Veterupristisaurus)。模式種是米氏舊鯊齒龍(V. milneri)。屬名意為“老的鯊魚蜥蜴”,意指舊鯊齒龍是已知生存時代最早的鯊齒龍科恐龍;種名則是紀念古生物學家Angela C. Milner。

舊鯊齒龍分佈特點

敦達古魯組的恐龍羣組成,較為類似白堊紀南方各大陸的恐龍羣組成,跟同時期北美洲莫里遜組較不類似,顯示南方各大陸的生態系統有某種程度的連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