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舊部前小學

鎖定
廣州市越秀區舊部前小學建校近七十年。學校辦學基礎好,從1952年起就定為區重點小學,其中1962.1966年是市重點小學。
1988年後是市、區整體改革聯絡點,市德育系統工程試驗點和市素質教育試點。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1998年被確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中文名
廣州市越秀區舊部前小學
外文名
Guangzhou Jiubuqian Primary School
辦學性質
市立重點小學
校    訓
尊師守紀勤奮創造
所屬地區
廣州市越秀區
類    型
重點小學
屬    性
公立小學

舊部前小學辦學歷史

2021年,越秀區舊部前小學和越秀區惠福西路小學合併為新的“越秀區舊部前小學”。 [1] 

舊部前小學學校簡介

舊部前小學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1000多人,教師63人。由於學校佔地面積不足,為了更好地發揮省一級學校的示範作用,越秀區委、區政府決定易地重建舊部前小學。籌建中的新校舍,規劃用地11470平方米,建築面積14919平方米,將擁有兩棟6層帶電梯的連體的“U”型教學樓,可擴招至36個班級。
舊部前小學加大科研力度,先後出色完成《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閲讀教學多媒體情境導讀式》兩個“八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的實驗,加緊實施“九五”規劃的兩個國家級重點課題和-個省級課題。
招生路段劃分
人民街:果菜直1-5號,靖海一、二巷,果菜西街、果菜東1-3街,果菜東街(34號除外),電力前,樂安裏,樂安新街,賓興巷(9號除外),一德路185-259號,靖海路(單號),沿江路145-149號,長堤大馬路83-91號、228-270號,新堤一橫路;白米巷,舊部前38-56(雙號)、5-65(單號),勞動路,西善路,一德路183-200、228-250號,東善街,隆仁坊(舊部後4號、迎鎮坊2號地下除外);廣濟新街,迎珠街,一德路261-317號,二橫路,長堤大馬路93-113號、272-300號,沿江路141-143號,迎祥新街;玉子巷(14、59號除外),關公巷,仁德里,張家巷,黃氏巷(24號除外),同年裏,牌坊巷(18號除外),高崗巷;天后巷,賣麻街1-119號、2-102號,一德路252-384號,五營公所(4號地下除外),百粵裏,梁家巷,三仁裏、羅家巷、萬年裏、青蘭裏、青蘭新街、梯雲新街、仁和裏;紫薇街(2號3樓除外),萬德里,德馨街;龍慶街、餘慶坊(9號除外)、仁愛街、聚文坊、龍王直街、龍王橫街、伍仙西街(1號除外)、游龍坊、單邊巷、同文坊、靖海新街,麟慶坊、同慶通津、沿江西路151-183號(151號除外)、一德路83-183號、靖海路(雙號、16號地下除外)、僑光西、藥巷;海珠南路2-94號、先施二街、盛華里、鹽亭東街、連珠街、義安新巷、三橫路(雙號)、沿江路133-139號;長堤大馬路316-336號、115-135號(123、127號除外),一德路319-379號(327號除外)。
舊部前小學 舊部前小學
大新街:解放南5-115號(73號2樓除外),大新路89-135號、151-163號,公文巷,百姓坊(6號除外),森桂坊;登科裏(12號除外),德興坊,南華園,左新巷,左新橫,左新南,右勝裏,右新北,石亭巷,石亭橫1、3號;大新路96-278號(雙號),小新街49-217號(單號)、66-214號(雙號),濠畔街81-247號(單號);連新街、居安裏、灰沙巷、翠花巷、五顯巷、和同巷、餘慶裏、福勝坊、又新裏、敦煌裏。
光塔街:麻行街 1—71 號之二(單號)、2—66 號(雙號);五羊巷 1—15 號(單號)、2—110 號(雙號);畢公巷 6—29 號(單雙號);竹篙巷 1—11 號(單號);大德里 2—12 號(雙號);扁擔巷 2—8 號(單雙號);白薇街 55—97 號(單雙號);惠福西路 172—206 號(雙號);畢公巷 8 號、33—51 號(單號)、24—80 號(56 號已拆遷)(雙號);温良裏 1—27 號(單號)、2—34 號(雙號);温良新街 1—19 號(單號)、2—10 號(雙號) ;惠福西路 130—170 號(雙號);惠福西路 95—199 號(單號);海珠中路 144—254 號(雙號)(180 號已拆遷)(雙號);杏鄰巷 1—3 號;馬良巷 1—4 號;三元巷 1—9 號(單號);2—6 號(雙號)。

舊部前小學師資詳情

有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廣州市十佳中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劉淑賢,1960年,她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文教羣英會(全市教育系統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先後獲八次記大功、兩次晉升工資、兩次記功獎勵;有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特級教師麥慧兒;有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羊城教育新秀危淑玲校長金秀玲等等。

舊部前小學學校地址

地址: 一德中路舊部前56號之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