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舉手之勞

(漢語成語)

鎖定
舉手之勞(拼音:jǔ shǒu zhī láo)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鄒陽《酒賦》。 [1] 
舉手之勞指一舉手那樣的辛苦。形容事情容易辦到,不費力。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5-6] 
中文名
舉手之勞
拼    音
jǔ shǒu zhī láo
出    處
《酒賦》
注音字母
ㄐㄨˇ ㄕㄡˇ ㄓㄧ ㄌㄠ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

舉手之勞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漢·鄒陽《酒賦》:“君王憑玉幾,倚玉屏,舉手一勞,四坐之士,皆若哺梁焉。” [1] 
  • 演變過程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3]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舉手之勞”。 [1] 

舉手之勞成語典故

貞元八年(792)韓愈中進士,隨後,連續三應宏詞科而不中。因此,韓愈在應宏詞科考試時,為求人薦舉而作《應科目時與人書》,寫信託物以喻,將難於言説之詞,託比興抒發。 [2] 
在信中,韓愈説到: [3] 
南海的水邊,大江的岸旁,聽説有個怪物,它不是平常那些披鱗戴甲類的水族。它得到了水,就能變風化雨,上天入地都不困難。可是一旦離開了水,哪怕就那麼一尺來遠,並無高山大丘、長途險關的阻攔,卻只能窮愁於乾涸,毫無辦法把自己趨移到水裏去,因而受到水獺之類取笑,,則是經常的事。如果有人可憐它的困境,而去幫它挪動一下,只不過是一伸手、一提腳的輕易事情。但這怪物卻偏偏因自己與眾不同而自負,宣稱道:“就是死了爛在泥沙裏,我也寧願這樣;如果要我低頭耷耳,搖着尾巴去向別人求得憐憫和援助,那絕不是我的意願。”所以有力量的人碰到它,都像沒看見一樣。這東西到底能繼續活下去,還是很快就會死去呢?實在是不清楚了。 [3] 
現在又有一位有力量的人來到它面前了。姑且試着抬頭叫喊他一聲吧。但又怎麼知道這位有力量的人會不同情它的處境,忽略一伸手、一提腳的工夫,把它送到水裏去呢?他能夠同情它,是命運;不同情它,也是命運;知道這些都是命中註定而又偏偏要叫喊他,也同樣是命運啊! [3] 
我今天的處境,確實和上面所説的那個怪物差不多了,所以不顧粗魯愚陋而説了上面這些話。閣下您也許能夠哀憐體察吧。 [3] 

舉手之勞成語寓意

古人有云“不以善小而不為”,一滴雨露可以折射出太陽温暖的光芒,一件微小的善事可以映射出一個人心靈的純潔和高貴。任何大的成功都是由一件件小的事情積果沉澱得來。所以,舉手之勞的幫助不僅可以顯現出自己的素養,還可以換來和睦、友好、和諧的交際氛圍。評價一個人只要從細微的小事就可以看出他的道德品行,所以,人們的行為決定着自身在人際交往中的命運。對於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態度和舉止行為往往最能考驗出此人的心境和素養。因此,在細微的小事情上不要吝音自己的舉手之勞,而是應該慷慨大方,真誠善意地給對方以提醒、建議和幫助。 [4] 

舉手之勞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舉手之勞”指一舉手那樣的辛苦。形容事情容易辦到,不費力。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 [5]  [6] 
  • 運用示例
明·宋懋澄《再上吏部白選君狀》:“伏乞俯察微誠,特蒙恩允,在仁台舉手之勞,造懋澄合門之福。” [5] 
清·陳森《品花寶鑑》四三回:“我看你終非風塵中人,不過一舉手之勞,何足你謝。” [5] 
林雪《雙槍老太婆》一九章:“看你得意的樣子,其實也算不得什麼,都是撞上的,你不過順水推舟、舉手之勞罷了。” [5]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788
  •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 古文鑑賞辭典 隋唐五代[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01:914
  • 3.    傅德岷,賴雲琪主編. 古文觀止鑑賞辭典[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9.01:279
  • 4.    劉瑞軍編著. 交際心理學實用技巧[M]. 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2.09:144-148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788
  • 6.    舉手之勞的解釋|舉手之勞的意思|漢典“舉手之勞”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