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隆溝遺址

鎖定
興隆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敖漢旗興隆窪鎮大窩鋪村興隆溝,地處大淩河支流上游左岸,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興隆溝遺址分為三個地點,分別屬於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 [4] 
興隆溝遺址2001—2003年三次發掘總面積4000平方米。遺存的遺蹟有古代房址、居室墓、灰坑。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動物骨骼、自然石塊等。興隆溝遺址是對紅山文化乃至遼河流域的文明演進過程,包括當時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的重要材料,陶塑人像在敖漢的出土再次證明了敖漢旗包括敖漢所在的赤峯是紅山文化的中心之一。 [1]  [4] 
2013年5月3日,興隆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興隆溝遺址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敖漢旗興隆窪鎮大窩鋪村興隆溝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056-1-056

興隆溝遺址歷史沿革

2001一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對興隆溝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
2010年5月,興隆溝遺址在內的敖漢旗啓動了敖漢旱作農業系統申報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工作。
2011年6月,興隆溝遺址在內的敖漢旗被正式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要候選地。
2012年5月,興隆溝遺址發現距今5300多年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陶塑人像。 [3-4] 

興隆溝遺址遺址特點

興隆溝遺址綜述

興隆溝遺址 興隆溝遺址
興隆溝遺址平面均呈長方形或近方形,皆為半地穴式建築,可分為大、中、小三型。從現有的發掘結果看,5號房址最大,面積為86.24平方米;10號房址最小,面積為27.5平方米;其餘房址的面積約為40—70平方米。5號房址四角均堆有長方形或方形的熟土台,室內平面呈“亞”字形;13號房址的西北角發現弧形暗道式出入口,成年人能從暗道爬出。“亞”字形房屋和暗道式出入口在中國東北地區史前時期房址中均系首次發現。 [4] 

興隆溝遺址聚落佈局

興隆溝遺址房址均呈東北—西南向排列,佈局規整。從出土遺物的特徵看,已發掘的東、中、西三區房址間無明顯的年代差異,聚落佈局經過統一規劃,推斷為一次性佈局而成。房址呈三區分佈的格局代表了興隆窪文化聚落形態中的一種新的類型。 [4] 

興隆溝遺址居室葬俗

興隆溝遺址墓穴在房址中有固定的位置,墓口均呈長方形,墓壁豎直,底部平整。有的墓口被踩踏成硬麪,與周圍的居住面連成一體,證明埋入墓葬後該房址被繼續居住;也有的墓穴直接打破居住面,墓口上未見硬麪,證明埋入墓葬後該房址即被廢棄。墓主人有成年人也有兒童,有的骨骼不完整或有明顯的肢解現象。10號房址內共發現3座居室墓葬,是已發掘過的興隆窪文化房址中埋葬居室墓最多的一例。10號居室墓位於23號房址內,墓主人為2名兒童,在墓穴內分兩層埋葬。兒童合葬墓在興隆窪文化中系首次發現。最新發現的23號居室墓位於36號房址內,是中國東北地區所知年代最早的成人男女合葬墓。18和22號房址是中區保存最完整的兩座房址,堆積層內出土較多紅燒土塊,穴壁內側及居住面多被燒烤成紅褐、灰黑色,房址內出土了大量成組擺放的遺物,居住面上均發現有人骨。18號房址東北部居住面上出有1具人骨,22號房址居住面上出有4具人骨。 [4] 

興隆溝遺址文物遺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對興隆溝遺址進行了三次發掘,遺址總面積4.8萬平方米,共發現古代房址145座。考古發掘共清理古代房址38座、居室墓28座、灰坑50多個,發掘總面積4000平方米。比較重要的考古發現有:發現的玉器(玉玦)被學術界譽為世界上早的玉器。發現了中國所知早的豬首龍形態。特別是在對植物標本浮選中,發現碳化的粟和黍,經世界早期農耕文明專家鑑定後認為這些穀物距今8000年,比中歐地區發現的穀子早2700年,由此推斷敖漢地區是中國古代旱作農業起源地,也是橫跨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發源地。 [3]  [5] 
紅山文化時期的陶塑人像,距今5300多年。這尊呈現男性特徵的陶塑人像為整身、盤坐,頭戴盤索冠,口圓張,雙目圓睜,兩臂交叉,右手用力按在左手上,陶塑人像表情生動、造型逼真細緻,該人像系泥質紅陶捏塑而成,通高55釐米,其中頭長20.7釐米,身高33.08釐米,底部直徑21釐米。 [1]  [6] 
紅山文化時期的陶塑人像 紅山文化時期的陶塑人像

興隆溝遺址歷史文化

興隆溝遺址房址堆積層內和居住面上出有較多的動物骨骼,以豬、馬鹿和狍子為主。狩獵經濟在興隆溝先民的經濟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號房址西南部居住面上出有一組擺放規整的動物頭骨,分別為12個豬頭和3個鹿頭。20號房址西部堆積層內集中出有10餘枚炭化的山核桃,是興隆溝先民從事採集經濟的重要證據。通過對房址和灰坑內發掘土樣進行系統浮選,獲得一批植物遺骸資料,10號和31號房址內發現有炭化的的粟,經過人工栽培,是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粟,也是興隆溝先民從事原始農耕生產的實證。捕撈經濟也是興隆溝先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掘出較多蚌殼和少量魚骨。
5號房址西南部居住面上出土擺放規整的動物頭骨,多數前額正中鑽有長方形或圓形孔,其中2例留有明顯的灼痕,具有鮮明的宗教祭祀性質。15號居室墓葬的墓口西北端並排立置一大一小的2件陶罐,罐體下半段埋在墓穴填土內,大罐底部與墓主人頭部上下相對,西南側腹壁有1個圓形鑽孔,直徑7釐米。相關民族學資料介紹大罐上的鑽孔可能作為墓主人“靈魂”出入的通道。石、蚌質人面飾及人頭蓋骨牌飾的發現,是研究興隆窪先民宗教信仰的重要資料。
通過對動物骨骼和植物遺骸的研究、古樹種的分析、遺址及周圍地質、地貌的考察,將對興隆溝先民生活時期的古環境得出科學的認識。 [4] 
興隆溝遺址

興隆溝遺址價值意義

興隆溝遺址發掘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是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當中重要新成果;是對紅山文化乃至遼河流域的文明演進過程,包括當時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是人像藝術和造型體現了史前藝術結晶。出土的精美陶塑人像在敖漢的出土再次證明了敖漢旗包括敖漢所在的赤峯是紅山文化的中心之一。 [1] 

興隆溝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3日,興隆溝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興隆溝遺址旅遊信息

興隆溝遺址地理位置

興隆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敖漢旗興隆窪鎮大窩鋪村興隆溝。 [4] 

興隆溝遺址交通指引

赤峯市敖漢旗興隆窪鎮政府距離興隆溝遺址9千米,可自駕或打車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