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興(拼音:xīng、xì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中間是一個擔架一樣的器物,四角是四隻手,表示眾手合力託舉器物。“興”的本義是起、起來,用於抽象意義,表示興起,也引申為發生、產生。“興”由起來還引申為創辦,再引申表示使起來、發動的使動用法。“興”由起來也引申為蓬勃、旺盛,由此又引申為流行。由起來也引申指興致高,讀作xìng。 [18] 
中文名
拼    音
xīng,xìng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IWU(86);IGWU(98) [3] 
倉    頡
FMC [3] 
鄭    碼
VDAO [3] 
筆    順
點、點、撇、橫、撇、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544) [4] 
平水韻
下平十蒸(xīng),去聲二十五徑(xìng) [5] 
異體字
㒷、𢍯、𦥷、𨑁、𪥌
統一碼
5174 [3] 
注音字母
ㄒㄧㄥ,ㄒㄧㄥˋ
筆畫數
6(部首2,部首外4)
國標碼
D0CB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6]
會意字。甲骨文的“興”字,中間部分像一個大盤,據考證,這可能是古代“肩輿”的形象,類似於現代的擔架,用於抬人或一些重物。這種長方形的肩輿盤已見於安陽出土的商代遺址中,從實物的手把各有兩個穿透的孔洞看,應是穿繩索而讓兩個人前後用肩頭扛擔着,並用手抓緊手把。但比較有威勢的,就可以由四個人各舉起一隅。甲骨文周圍的四隻手(寫作“又”),正像以手一齊把“肩輿”抬起來的樣子。這也就是“興”的本義:“舉起來”。 [16-17] 
而到了西周金文階段,“興”的大盤下方多了一個口,用“口”表示口中發出同力協調的口令。西周金文 “興”為以後“興”的形體定了型。秦代小篆(圖5、6)的“興”字,上手和下手略有變異,但“盤”和“口”已合併,訛變成“同”。到了隸書(圖8-10)以後,盤上兩手變成“臼”,盤下兩手變成一橫,下面一撇一點。於是以漢隸為基文,發展為楷書的“興”。後來人們根據草書的寫法,將“興”簡寫作“興”。 [2] 
“興”的本義是一起用力舉起來;引申為起來的意義。《詩經·衞風·氓》的兩句“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意思就是説早起晚睡,沒有片刻的閒暇。其中的“興”是指從牀上起來。“起來”有一個不動到行動的開始動作,所以“興”就引申出了開始、發動、創立、興起等意義,比如“興辦”就是開辦,“興建”就是開建,“興修”就是開修。
事情開辦興起後,顯出旺盛的樣子,於是“興”又產生了“興盛”“火旺”的形容詞意義。“興盛”和“興旺”多用於形容國家、事業,“興隆”常用來形容買賣、貿易。這個意義的“興”常同“衰、亡、廢”的字義相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是國家的興盛和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流行的東西也是一時之盛,所以“興”或“時興”也有流行的意思,比如:前些年忽而時興牛仔服,忽而時興羽絨服,忽而時興迪斯科,忽而時興霹靂舞,令人眼花繚亂。
作形容詞用的“興”再用作使動,就有“使……興盛”的意思,如“興利除弊”意思是使有利的事興盛起來,把弊病革除。
“興”作名詞用時,讀xìng,這時它的意義是“興致、興趣”,如“興沖沖”形容興致很高;如果不僅興致高,而且神采飛揚,就説“興高采烈”。 [18]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īng
動詞
起;起來
rise;
get up
《詩經·衞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鄭玄箋:“早起夜卧。”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啓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
晉·張協《七命》:“言未終,公子蹶然而興。”
盛行;流行
唐·韓愈《送竇從事序》:“雪霜時降,癘疫不興。”
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俺院中規矩,不興拜堂,就吃喜酒罷。”
午星《一個紅軍女游擊戰士》:“當時,女學生們都興穿旗袍。”
興起;時興;復興;新興
使盛行
thrive;
prosper
《逸周書·武稱》:“百姓鹹服,偃兵興德。”
三國·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唐·韓愈《潮州請置鄉校牒》:“以督生徒,興愷悌之風。”
振興;多難興邦
開始;發動;辦理
start;
build
《易·同人卦》:“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孔穎達疏:“縱令更經三歲,亦不能興起也。”
《周禮·地官·舞師》:“凡小祭祀則不興舞。”
宋·李綱《靖康傳信錄》卷一:“(餘)遍觀城壕,回奏延和殿,車駕猶未興也。”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該書的譯者,已於本月被捕了,他們那裏也正在興文字之獄。”
興辦;興建;興師動眾大興土木百廢待興
推舉;選拔
promote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
《禮記·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明·陶宗儀《輟耕錄·科舉》:“詔曰:其以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
興廉
成功
succeed
《國語·楚語上》:“教備而不從者,非人也。其可興乎!”韋昭注:“興,猶成也。”
宋·葉適《題椿桂堂》詩:“辭華標角人力能,科名均齊天所興。”

徵集
collect;
recruit
《周禮·地官·旅師》:“平頒其興積。”鄭玄注:“縣官徵聚物日興。”
《三國志·魏志·陳擊傳》:“多作傳舍,興費人役。”
宋·辛棄疾《論行用會子疏》:“朝廷無乏興之憂。

〈方言〉准許;允許(多用於否定式)
permit
《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張太太道:‘今兒個可不興吃飯哪。’姑娘道:‘怎麼索興連飯也不叫吃了呢?’”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七:“停了一會,白玉山問道:‘興打不興打?’”

形容詞
蓬勃發展;昌盛
prosperous
《尚書·太甲下》:“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
《詩經·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
唐·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在周之興,養老乞言;及其已衰,謗者使監。”
元·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9] 
興盛;興旺;方興未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名詞
(Xīng)姓氏用字



副詞
〈方言〉或許
唐·權德輿《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雜言》詩:“野性慣疏閒,晨趨興暮還。”
賀敬之、丁毅《白毛女》第一幕:“我看也興餓不死吧?”
xìng
名詞
對事物喜愛的情趣
excitement;
interest
《晉書·王徽之傳》:“乘興而來,興盡便返。”
唐·楊巨源《答振武李逢吉判官》詩:“近來時輩都無興,把酒皆言肺病同。”
劉大白《國慶》詩:“我也不説這些話來敗你們的興。”
興趣;高興;雅興;乘興而來
詩歌表現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興。又簡稱興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蓋興者,因物感觸,言在於此而意寄於彼。”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賦、比、興以體制言:賦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興者託物興辭也。是為《詩》之三緯。”

動詞
喜歡;喜愛
like
《禮記·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紅樓夢》第四十三回:“你瞧他興的這樣兒!”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三】【舁部】虛陵切(xīng)
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11] 

説文解字注

“起也”注:《廣韻》曰:“盛也,舉也。善也。”《周禮》六詩,曰比,曰興。興者託事於物。按,古無平、去之別也。
“從舁同”注:會意。
“同” 注:此字補。
“同力也”注:説從同之意。虛陵切,六部。 [12] 

廣韻

虛陵切,平蒸曉 ‖ 興聲蒸部(xīng)
興,盛也。舉也。善也。《説文》曰:“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亦州名,戰國時為白馬氐之地,漢置武都郡,魏立東益州,梁為興州,因武興山而名。虛陵切。又許應切。三。
【校釋】氐:原作“玄”,據鉅宋本、巾箱本、四庫全書重修本改。《漢書·地理志》有武都郡,應劭注曰:“故白馬氐羌。”
許應切,去證曉 ‖ 興聲蒸部(xìng)
興,許應切。又許陵切。三。 [10]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臼部】 興;部外筆畫:9
(xīng)《唐韻》《韻會》《正韻》並虛陵切,音𨞾。《爾雅·釋言》:興,起也。《詩·小雅》:夙興夜寐。《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註:興,謂起在位也。
又《廣韻》:盛也。《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箋:興,盛也。
又《五音集韻》:舉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註:興,猶舉也。
又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註:興,猶動也。
又《詩·大雅》:興迷亂於政。箋:興,猶尊尚也。
又《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註:縣官徵聚物曰興。今雲軍興是也。又《司稼》:平其興。註:所徵賦。
又州名。《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梁為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又縣名。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
又殿名。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註:龍興,殿名。
又姓。《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
(xìng)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許應切,音嬹。《集韻》:象也。
又《韻會》:比興。《增韻》:興,況意思也。《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詩詁》:興者,感物而發,如倉庚於飛,熠燿其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類。
又《正韻》:悦也。《禮·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註:興之言喜也。殷仲文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又《正韻》:許刃切,音釁。《禮·文王世子》:既興器用幣。《釋文》:音同釁。
又《韻補》:葉火宮切,音兇。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密櫛𤴁重。重平聲。
又葉虛良切,音香。徐幹《雜詩》:沈陰增憂愁,憂愁為誰興。念與君相別,乃在天一方。《潘乾碑》:實天生德,有漢將興。子子孫孫,俾爾熾昌。
又葉丘侵切,音欽。《詩·大雅》: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5174;下:U+8208) 字形對比(上:U+5174;下:U+8208) [3]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圖A〕”寬“八”窄。"〔圖A〕”,兩點一撇在上半格,起筆依次提高,第二點在豎中線,長橫收筆橫中線。“八”在下半格,撇、長點分寫豎中線左右。 [14]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興(興)
平聲
下平十六蒸

開口呼
次清
虛陵切/許陵切
xjəŋ
去聲
四十七證

開口呼
次清
許應切
xjə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六蒸
開口呼
次清
虛陵切
xieŋ
去聲
四十七證
開口呼
次清
許應切
xieŋ
禮部韻略

平聲





虛陵切


去聲





許應切

增韻

平聲





虛陵切


去聲





許刃切


去聲





許應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xiəŋ

去聲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x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希經切


去聲
庚青





希敬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清
虛陵切
xiəŋ

去聲
八震


全清
許刃切
xiən

去聲
十八敬


全清
許應切
xiə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七英影應益







陰去
第七英影應益






(參考資料:漢典 [9]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x
i̯əŋ
先秦
王力系統
h
ǐə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x
jə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x
iə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h
jəng
西漢


東漢




jəŋ


jəŋ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ə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ə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x
i̯ə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h
ǐə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x
jə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x
ie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x
jə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x
ǐəŋ
(參考資料:漢典 [9]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ŋ
55
陰平
興旺
ɕiŋ
51
去聲
高興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ŋ
213
陰平
興旺
ɕiŋ
21
去聲
高興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iŋ
21
陰平
興旺
ɕiŋ
55
去聲
高興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n
55
陰平
興旺
ɕin
35
去聲
高興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n
44
陰平
興旺
ɕin
13
去聲
高興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n
212
陰平
興旺
ɕin
53
去聲
高興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ŋ
21
陰平
興旺
ɕiŋ
55
去聲
高興
晉語
太原
ɕiŋ
11
平聲
興旺
ɕiŋ
45
去聲
高興
吳語
蘇州
ɕin
44
陰平
興旺
ɕin
412
陰去
高興
吳語
温州
ɕiaŋ
44
陰平
興旺,未註明異讀原因
ɕiaŋ
45
陰上
ɕiaŋ
22
陰去
高興
湘語
長沙
ɕin
33
陰平
興旺
ɕin
45
陰去
高興
湘語
雙峯
ɕiɛn
55
陰平
興旺
ɕiɛn
35
陰去
高興
贛語
南昌
ɕin
42
陰平
興旺
ɕin
45
陰去
高興
客家話
梅縣
hin
44
陰平
興旺
hin
52
去聲
高興,未註明異讀原因
hin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hɪŋ
53/55
陰平
興旺
hɪŋ
33
陰去
高興
粵語
陽江
hɪŋ
33
陰平
興旺
hɪŋ
24
陰去
高興
閩語(閩南片)
廈門
hɪŋ
55
陰平
興旺
hɪŋ
11
陰去
高興
閩語(閩南片)
潮州
heŋ
33
陰平
興旺
heŋ
213
陰去
高興
閩語(閩東片)
福州
xiŋ
44
陰平
興旺
xeiŋ
213
陰去
高興
閩語(閩北片)
建甌
xeiŋ
54
平聲
興旺
xeiŋ
44
陽去
高興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8-12-04]
  • 2.    陳政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14-1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4.    《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二級字表、三級字表)  .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引用日期2018-12-04]
  • 5.    二十五徑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04]
  • 6.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06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31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09:1462
  • 9.    興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04]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00,433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82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398-399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73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87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5-356
  • 16.    許進雄著.文字小講[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02:53-54
  • 17.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39-40
  • 18.    丁義誠,張國慶,富金壁等主編.全解漢字 詳釋1500個常用漢字的音、形、義、用 第1輯 第2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05:213-214
  • 19.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原文、翻譯、賞析和詩意(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古詩句網[引用日期2024-0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