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至虛有盛候

鎖定
至虛有盛候 病因病理學術語。《顧氏醫鏡》:“心下痞痛,按之則止,色悴聲短,脈來無力,虛也。甚則脹極而不得食,氣不舒,便不利,是至虛有盛候。
中文名
至虛有盛候
出處1
《顧氏醫鏡》
出處2
《醫宗必讀》
性    質
病因病理學術語
醫案記載
朱炳林
明代李中梓《醫宗必讀》:“大實有羸狀,誤補益疾,至虛有盛候,反瀉含冤”是經驗之談。辨證論治,必辨虛實。一旦出現“大實”或“至虛”局面,多為生死存亡之際,辨之尤難。試讀下列醫案——
韓茂遠,傷寒九日以來,口不能言,目不能視,體不能動,四肢俱冷,皆曰陰證。士材診之,六脈皆無。以手按腹,兩手護之,眉皺作楚。按其趺陽,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與大承氣湯,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體能動矣(節錄自《古今醫案按》)。
這是典型的“大實有羸狀”醫案,李中梓能力排眾議,敢用大承氣湯,其真知灼見與膽大心細值得我們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