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承氣湯

鎖定
大承氣湯,中醫方劑名。為瀉下劑,寒下,具有峻下熱結之功效,主治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熱結旁流證,下利清谷,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裏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狂等。本方臨牀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呼吸窘迫綜合症、擠壓綜合徵、急性闌尾炎等。
功    用
峻下熱結
主    治
陽明腑實證
分    類
瀉下劑-寒下
出    處
《傷寒論》

大承氣湯歌決

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樸瀉力強,痞滿燥實四症見,峻下熱結第一方。
去硝名曰小承氣,輕下熱結用之效,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1] 

大承氣湯組成

大承氣湯用量

大黃(12克)、厚朴(24克)、 枳實(12克)、 芒硝(9克)。

大承氣湯用法

水煎服。先煎厚朴、枳實,後下大黃,芒硝溶服。分2次温服,以利為度。 [4] 

大承氣湯功用

峻下熱結。

大承氣湯主治

1、陽明腑實證 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2、熱結旁流證 下利清谷,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
3、裏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狂等。

大承氣湯方義

本證是由傷寒之邪內傳陽明之腑,入裏化熱,或温病邪入胃腸,熱盛灼津所致。治療方法以峻下熱結為主。實熱內結,胃腸氣滯,腑氣不通,故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裏熱熾盛,上擾神明,故譫語;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是熱盛傷津之徵。“熱結旁流”證,乃燥屎堅結於裏,胃腸欲排除則不能,逼迫津液從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熱厥、痙病、發狂等,皆因實熱內結,或氣機阻滯,陽氣被遏,不能外達於四肢;熱盛傷筋、筋脈失養而攣急;或胃腸燥熱上擾心神所致。方中大黃瀉熱通便,盪滌腸胃,為君藥。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並能軟堅潤燥,為臣藥,二藥相須為用,峻下熱結之力甚強;積滯內阻,則腑氣不通,故以厚朴、枳實行氣散結,消痞除滿,並助硝、黃推蕩積滯以加速熱結之排泄,共為佐使。

大承氣湯配伍特點

硝、黃配合,相須為用,瀉下熱結之功益峻。合用即能消痞除滿,又使胃腸氣機通降下行,以瀉下通便。四藥合用,共奏峻下熱結之功。

大承氣湯運用

本方用於陽明臟腑實證的基礎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臨牀應用以痞、滿、燥、實四症,及舌紅苔黃,脈沉實為辨證要點。

大承氣湯加減化裁

若兼氣虛者,宜加人蔘補氣,防瀉下氣脱;兼陰津不足者,加玄蔘、生地以滋陰潤燥。

大承氣湯禁忌

本方為瀉下峻劑,凡氣虛陰虧、燥結不甚,以及年老、體弱等應慎用;孕婦忌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損耗正氣。

大承氣湯附註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複方大承氣湯的比較
四個承氣湯均用大黃以盪滌胃腸積熱。大承氣湯硝、黃並用,大黃後下,且加枳、樸,故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症俱全之陽明熱結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樸用量亦減,故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而燥不明顯之陽明熱結輕證;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雖後納芒硝,但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之力較前二方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結,有燥、實而無痞、滿之證;複方大承氣湯由大承氣湯(枳殼易枳實)加炒萊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氣導滯、活血祛瘀作用增強,適用於單純性腸梗阻而氣脹較重者,並可預防梗阻導致局部血瘀氣滯引起的組織壞死。

大承氣湯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 吳昆《醫方考》卷1:“傷寒陽邪入裏,痞、滿、燥、實、堅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者,以其不作痞滿,用之恐傷上焦虛無氤氲之元氣也;小承氣湯不用芒硝者,以其實而未堅,用之恐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謂不伐其根也。此則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滿、燥、實、堅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温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 [2] 
[3] 
參考資料
  • 1.    汪昂(清).《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 2.    吳昆(明).《醫方考》:人民衞生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 3.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
  • 4.    大承氣湯-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 概覽頁面  .香港浸會大學[引用日期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