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至真州再和二首

鎖定
《至真州再和二首》是宋朝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組五言古詩
作品名稱
至真州再和二首
出    處
《全宋詩》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至真州再和二首作品原文

至真州再和二首1
其一
老手王摩詰2,窮交孟浩然。
論詩曾伴直,話舊已忘年3
北上難陪驥4,東行且趁船5
離亭花映肉,醉眼鷺窺蓮。
柂轉三山沒6,風回五兩偏7
荒祠過瓜步8,古甃墮松巔。
聞道清香閣,新篘白玉泉。
莫教門掩夜,坐待月流天。
小院檀槽鬧9,空庭樺獨煙。
公詩便堪唱,為付小嬋娟10
其二
公顏如雪柏,千載故依然。
笑我無根柳11,空中不待年。
肯留歸闕旆12,坐待逆風船。
特許門傳鑰,那知箭起蓮13
相逢月上後,小語坐西偏14
流落千帆側15,追思百尺巔。
躬耕懷谷口16,水石羨平泉17
茅屋歸元亮,霓裳醉樂天。
行聞宣室召18,歸近御爐煙。
未用歌池上,隨宜教李娟19 [1] 

至真州再和二首詞句註釋

  1. 真州:今屬江蘇省儀徵市。《九朝通略》記載在宋真宗祥符二年,“建安軍鑄玉皇、太祖、太宗像成,升軍為真州。”“再和”對象是老詩人王勝之。
  2. 王摩詰:即王維,字摩詰。此處以王維比王勝之。下句則以孟浩然自比。
  3. “論詩”二句:王勝之與蘇軾曾同在三館任職,故有伴直話舊之語。王勝之比蘇軾大ニ十一歲,二人是忘年交,故云“話舊已忘年”。
  4. 北上:當時王勝之從江寧移到南都,故説北上。此句説東坡無法陪友人北行。
  5. 趁船:據《世説新語》記載,一次張翰會稽名士賀循船中彈琴所吸引,張和他雖從不相識,但是一見如故。當張翰問明賀循是去洛陽後,就臨時決定也和賀循一起去洛陽,登船就走,連家人也沒有告訴。
  6. 三山:指今南京市西南濱江的三峯,氣勢雄偉。
  7. 五兩:古代測風儀。《北堂書鈔》雲:“候風之羽,楚人謂之五兩。”句意謂偏風催帆遠行。
  8. 瓜步:地名。《輿地紀勝》雲:“瓜州渡,在江都縣南四十里。”
  9. 檀槽鬧:琵琶發出聲音。
  10. 小嬋娟:孟郊《嬋娟篇》:“妓嬋娟,不長妍。”蟬娟,美好的樣子,此指歌姬。
  11. 無根柳:《世説新語》雲:“顧悦與晉簡文帝同年,而發早白。簡文曰:'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面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12. 闕旆:此指京城。
  13. 箭起蓮:古代記時方法,用水把箭浮起。
  14. 小語:《世説新語》記載,支道林曾對王逸少説:“貧道與君小語。”
  15. 千帆側:化用劉錫《樂天折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本春”一句。
  16. 谷口:地名,借喻隱居之地,或代指隱士。事見《漢書・王貢兩傳》:“谷口鄭子真不詘其志,耕於岩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17. 平泉:指唐李德裕的平泉莊園。《氏談求》:“李德裕平泉莊,周圍四十里,天下奇花異草,珍松怪石,不畢置其間。”
  18. 宣室召:《漢書・賈誼傳》:誼既以適居長沙,“歲餘,文帝思誼,徵之。至,入見,上方受,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此處借文帝召賈誼”不問蒼生問鬼神”暗示王勝之此番到南都赴任,未必真得重用。
  19. 李娟:指歌姬。 [1] 

至真州再和二首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豔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2] 
參考資料
  • 1.    平頂山市政協《蘇東坡與平頂山》編委會編著,蘇東坡與平頂山,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11,第88頁
  • 2.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9-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