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貢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實施方案(2023—2025年)

鎖定
自貢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是自貢市發佈的規劃。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實施文旅興市戰略,打造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根據《四川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方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1-2] 
規劃原文
自貢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實施方案
(2023—2025年)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實施文旅興市戰略,打造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根據《四川省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方案》,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產品開發,提升公共服務,健全治理體系,強化品牌推廣,促進共建共享,全面構建全域全季全時文旅新格局,打造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
(二)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協調、融合發展,把全域旅遊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融合、催化集成作用,整合要素資源,統籌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堅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行具有特色、差異化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加強資源環境保護性利用,科學合理開發,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共同提升。堅持改革創新,強化示範引領,不斷完善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充分激發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內生動力,更好發揮示範區的引領作用和帶動能力。堅持以人為本,以提升遊客滿意度為牽引,整合“吃、住、行、遊、購、娛”等全要素資源,優化全域智慧化便捷服務,促進文旅服務品牌建設,形成“內提質量,外樹品牌”的文旅服務新格局。
(三)總體目標。通過深入實施全域旅遊建設行動,力爭到2025年,自貢市進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區(縣)層面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1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4個。基本構建全域旅遊的聯動發展體制機制,形成規劃佈局科學、產品供給豐富、全時全季體驗、公共服務完善、市場秩序良好的全域旅遊產業發展體系,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巴蜀文旅走廊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的典範,初步建成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1.建立全域旅遊領導機制。依託市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全域旅遊組織領導機制,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全域旅遊發展重大問題;各區(縣)對應建立創建工作推進機制,並結合實際,制定創建行動方案。探索“旅遊吹哨、部門報到”治理機制,形成多部門聯動、多行業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2.統籌全域規劃編制。編制全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各區(縣)結合實際編制符合本區(縣)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並根據區域內文旅資源特色和品牌創建編制專項規劃。自流井區突出老城區鹽業歷史,貢井區圍繞文物保護利用,大安區借勢天府旅遊名縣,沿灘區依託鹽運文化,高新區依託公園城市創建,榮縣發揮生態優勢,富順縣緊貼沱江流域文化。深化旅遊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土空間、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的銜接,實現區域資源的有效整合。(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
3.統籌全域環境打造。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立生態資源環境長效保護利用機制。加強區域內河流、湖泊、森林、濕地、山地等生態環境和遺址遺蹟、傳統村落、古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人文資源保護。加強旅遊開發過程管理,做好旅遊環境容量調控,強化旅遊生態環境修復。推進城市旅遊化改造,在街區、城市街道、公交站點等的建設改造中凸顯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加強旅遊景區、特色村鎮、傳統村落景觀風貌打造,美化綠化涉旅場所,高標準建設高速公路、國道、縣鄉公路到A級旅遊景區的通景路,將飛龍峽旅遊快速通道、G348等通景公路打造成區域旅遊示範風景路。(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執法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務局)
4.統籌全域資源開發。促進城市、鄉村、景區旅遊協同發展,打破部門壁壘、地域限制,強化區域旅遊資源統籌開發,推進同類型資源的系列化、主題化開發和異質資源的特色化開發。聚焦優勢資源,打造契合自身戰略定位的特色產品,着力構建“一核兩廊五區四線”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提升全域旅遊產品供給品質。
5.打造“世界恐龍之鄉”文旅發展極核。編制“世界恐龍之鄉”專項規劃。實施恐龍文化再發掘再研究再拓展行動,精心策劃新一輪青龍山、大山鋪恐龍化石羣勘察工作。整合桫欏谷、石筍溝等景點,打造青龍山恐龍遺址公園。建成自貢恐龍博物館“探秘館”,推進侏羅紀地層與古生物研究中心、古生物化石標準化庫房建設,創建國家級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努力建成四川省自然博物館。整合自貢恐龍科普研學、主題遊樂、超級IP、仿真恐龍產業等資源,打造享譽全球的世界恐龍之鄉和世界級恐龍文化科普高地。推進青龍湖區域的生態保護和適度開發,打造集恐龍主題、田園風情、濱湖風光於一體的特色主題酒店集羣。整合自貢恐龍博物館、方特恐龍王國、時空·龍門鎮青龍湖片區等,打造大山鋪恐龍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大安區政府、榮縣政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6.打造“鹽系生活走廊”旅遊線路產品。以旭水—釜溪—沱江為發展紐帶,深度挖掘自貢鹽業、鹽運、鹽商、鹽工文化,串聯散佈的鹽業遺址、古鎮古村、歷史街區、會館宮祠等景點,延伸鹽療養生、鹽幫美食等產業鏈條,推進西秦會館保護利用設施、自流井老街、西秦裏、釜溪河文化博覽園仙市古鎮旅遊綜合開發、公井古城王家大院福源灝民居趙化古鎮旅遊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提升改造艾葉古鎮、獅市古鎮、三多古寨;豐富燊海井、老鹽場1957、吉成井鹽作坊業態,打造以人文歷史、觀光休閒、研學體驗、美食體驗、休閒度假為重點的鹽系生活走廊。(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7.打造“書香古韻走廊”旅遊線路產品。以G348為軸線,連接富順、榮縣,串聯沿線人文資源、生態資源,提升文廟西湖、榮縣大佛、玉章故里等景區品質,推進獅市古驛水鄉、石筍溝等景區項目建設,加快青山嶺森林公園、高石梯森林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以佛禪文化、名人故居、生態休閒、農業休閒為特色的書香古韻走廊。(責任單位:榮縣政府、富順縣政府)
8.打造“憶昔崢嶸”文化旅遊體驗區。活化利用紅色資源,優化江姐故里紅色教育基地功能佈局,打造江姐文化主題景觀道路,推出“紅梅”系列紅色演藝劇目,培塑江姐文化品牌。提升玉章故里景區品質,豐富景區業態,完善劉光第故居、盧德銘故居、鄧萍故居等故居陳列展覽,創建國家級、省級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出“紅色文化+生態旅遊”“紅色文化+休閒度假”系列產品,串聯江姐故居盧德銘故居鄧萍故居榮縣軍政府舊址自貢抗日獻金運動陳列館等形成“紅色芳華”精品線路,打造集紅色文化追憶、愛國主義教育、鄉村休閒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9.打造“博物致知”文化旅遊體驗區。以文化為魂、歷史為脈、創新為源,完善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類別多樣、主體多元的博物館體系;創新博物館展品數字化展示和呈現方式,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提升自貢恐龍博物館中國彩燈博物館自貢博物院展陳水平,常態化運營好魏明倫戲劇館等場館,建成自貢鹽幫菜博物館、自貢工業文明博物館、富順縣博物館,加快推進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恐龍博物館擴園項目,推進川南文物修復中心建設,推動博物館集羣發展。(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商務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0.打造“非遺雅集”文化旅遊體驗區。以中國彩燈博物館和彩燈公園為核心,塑造“燈城文化會客廳”,作為彩燈文化展示、彩燈產業推介的重要平台。擦亮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品牌,推進中華彩燈大世界常態化運營,完善園內外功能性配套設施,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集市,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活態化呈現川劇表演、扎染製作、龔扇製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打造以彩燈觀賞為核心,融合集民俗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美食體驗、休閒購物等元素於一體的“非遺雅集”文化旅遊體驗區。(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11.打造“龍鄉燈城”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依託自貢高新板倉工業園區、大安工業園區、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着力構建“特色園區承載+重點產業集聚”的發展新格局。推動彩燈、仿真恐龍產業轉型,提高產品附加值;延伸上下游產業鏈,鼓勵企業通過收購、重組等方式,推動產業特色化、集聚化、高質量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彩燈、仿真恐龍企業超過30家。(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12.打造“夢裏鄉愁”農旅生活體驗區。實施鄉村旅遊提升發展行動,順應新時代鄉村旅遊發展趨勢,推動鄉村旅遊由休閒觀光向鄉村度假轉型發展。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培育一批高品質鄉村旅遊特色民宿、歷史文化村落、養生休閒山莊、鄉村度假客棧。推出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促進鄉村旅遊業態創新發展、集聚連片。推進“創意下鄉”,創新鄉村旅遊業態,建設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態農莊和田園綜合體。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與開發,持續推進天府旅遊名鎮、名村建設。立足我市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效應,提升旅遊商品品質。(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農業農村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3.培育一批精品旅遊線路。整合優質文旅資源和厚重人文底藴,包裝推廣以鹽幫美食、自貢方特恐龍王國、自貢彩燈、恐龍博物館、江姐故里、富順文廟·西湖景區等自貢特色為核心的四條主題旅遊線路:“尋味自貢”美食遊、“燈火闌珊”文化遊、“探秘驚奇”研學遊、“自在觀心”鄉村遊。拓展親子研學、鹽滷温泉、低空旅遊線路,打造適宜1—3日自駕遊、自助遊、高鐵遊的旅遊線路,主動融入川南長江度假旅遊線。(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4.促進景區旅遊提質增效。實施A級旅遊景區和旅遊度假區培養計劃。中華彩燈大世界、江姐故里、艾葉古鎮創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推進石筍溝景區自貢蓮花牛尾彩色生態公園青山嶺森林公園等創建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提升玫瑰海景區品質,推動王家大院、獅市古鎮、吉成井鹽作坊等創建AAA級旅遊景區。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A級旅遊景區達25個,其中AAAA級旅遊景區10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2個。(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健全全域旅遊產業體系。
15.推動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實施文旅融合IP工程,持續塑造時空龍騎士等主題IP,以IP故事構建旅遊產品體系,以IP形象整合“吃、住、行、遊、購、娛”要素。推動博物館、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優秀文化資源與旅遊融合發展,開發文化旅遊創意產品;拓展“景區+文創”“景區+演藝”“景區+研學”等消費新場景。爭創一批天府旅遊名鎮、名村、名宿、名店、名品、名導、名菜。(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6.大力培育旅遊新業態。實施“旅遊+”和“+旅遊”,打造研學旅行系列IP,創建一批研學旅遊示範基地。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支持高新區爭創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開發農旅新業態,打造一批鄉村旅遊景區、休閒農業精品園區、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促進工旅融合,打造一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工業遺產旅遊基地。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完善會展服務體系,策劃培育專業性展會。開發體旅融合產品,舉辦一系列有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精品賽事。(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教育體育局、高新區管委會,市科技局)
17.引導旅遊產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有實力的旅遊龍頭企業,發揮聚集引領效應,做強做優國有文旅骨幹企業。深入推進“彩燈+、+彩燈、彩燈進家庭”,實施“自貢彩燈·點亮世界”全球推廣計劃、“自貢彩燈·點亮百城”國內拓展計劃,促進彩燈文化向實用化、生活化、商品化發展。實施文旅小微企業孵化撫育工程,新增文創產品、旅遊民宿等行業主體5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國資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四)完善全域旅遊服務體系。
18.提高旅遊通達便利性。建成成自宜高鐵,加快推進重慶至自貢至雅安高速鐵路前期工作。建成成自瀘赤—樂自高速連接線,加快推進自貢至永川高速公路(自貢段)、自貢至瀘州港公路(自貢段)二期等項目建設,開展成自渝城際快速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改造提升旅遊公路,改造G348沿線景觀,新改建鄉村振興旅遊路、產業路100公里以上,全市停車泊位新增6000個以上。建立多層級旅遊集散中心,優化旅遊集散服務網絡,榮縣、富順縣各規劃建設一個區域旅遊集散中心。結合旅遊旺季,在區域重要交通樞紐設立旅遊諮詢服務站。完善提升旅遊交通標識體系,將旅遊標識納入城市道路交通標識體系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實現設置規範、清晰明確、快速識別。(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榮縣政府、富順縣政府,市公安局、相關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9.豐富多元旅遊住宿供給。打造旅遊住宿精品,加快建設一批高品質酒店和主題特色民宿。支持發展主題酒店、房車營地等新型服務業態;鼓勵既有老舊酒店及廢棄工業廠房、倉儲用房等老舊設施改造成為精品酒店,力爭新增住宿牀位2萬張。創建四星級旅遊飯店5家、天府旅遊名宿2—3家、綠色旅遊飯店10家以上。各區(縣)打造2個以上精品民宿集羣。(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0.提升旅遊購物消費體驗。以城市旅遊化改造為重點,建設一批特色街區、休閒街區,各區(縣)打造1條特色休閒美食街區,拓展城市休閒和消費空間。依託旅遊綜合體、景區景點、旅遊集散中心、文化街區、星級酒店、商業街區等重點場所佈置一批旅遊商品購物中心、專賣店、連鎖店、精品店及銷售網點,構建完善的旅遊商品市場網絡體系。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圍繞“夜購、夜食、夜遊、夜娛、夜行、夜宿”六個方面,培育一批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和夜間消費場景。開發特色旅遊商品,重點開發龔扇、扎染、土陶、彩燈等傳統特色旅遊商品和茶葉、冷吃兔、豆花蘸水等地方特色旅遊食品。建立“自貢禮物”名錄,開發一批“名、特、優、精”旅遊商品。(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執法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1.提升全域旅遊服務品質。建立優質旅遊服務企業名錄。暢通旅遊投訴渠道,完善旅遊糾紛調解機制。高效規範和引導全域旅遊服務標準化建設,鼓勵企業開展旅遊服務標準化工作,培育一批旅遊服務標準化景區。繼續推進廁所革命,提升旅遊廁所建設管理社會化、市場化水平,全市旅遊公廁達100個以上。推進文藝演出陣地建設,培育川劇“月月演”、曲藝“一路芬芳”等演出品牌,打造100個小劇場(舞台)、100台文化小戲。(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2.推進智慧旅遊建設。整合全市“智慧城市”“數字自貢”等涉旅大數據信息化建設成果資源,完善自貢市文化和旅遊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提升旅遊重點區域5G網絡覆蓋水平,完善智慧旅遊設施,創建一批智慧文旅先進單位。開發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打造一批智慧博物館、智慧圖書館、智慧旅遊景區(度假區)示範標杆,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新場景。依託“智遊天府”平台,促進旅遊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實現旅遊大數據共建共享。(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通信辦,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3.推進便民服務體系建設。籌建自貢文化旅遊服務聯合會,聚合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多業態資源,搭建自貢文旅公共服務集約化平台,發揮產業融合聯動效能。推出“驚奇自貢·寵客聯盟”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互聯網應用,打通全國主流電商平台,建設便捷化、高質量、全覆蓋的全域旅遊公共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構建全域旅遊營銷體系。
24.強化文旅整體營銷。統籌各類宣傳資源和媒體平台,建立與川渝兩地相關市(區)、企業聯動宣傳營銷機制,擴大川渝地區客源城市覆蓋面。運營好抖音、微博等新媒體矩陣,提升自貢文旅宣傳影響力、傳播度。加快打造以“世界恐龍之鄉”為主題的核心旅遊產品,深度參與巴蜀文旅走廊建設,打造巴蜀文旅走廊重要旅遊目的地。依託川南渝西文化旅遊營銷聯盟及自貢旅行社協會,邀請川渝兩地旅行社企業、旅遊達人推介自貢旅遊產品。針對川渝客羣,與合作市(區)共同打造一批“環線遊”產品,形成優勢資源互補。(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5.豐富旅遊宣傳營銷內容。將商貿活動、科技產業、文化節慶、鄉風民俗、優良生態等拓展為宣傳旅遊目的地的重要內容,提升旅遊整體吸引力。積極舉辦旅遊特色主題活動,辦好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自貢國際恐龍文化旅遊節等品牌節會,推出“自貢味·最四川”鹽幫美食文化節等特色活動。鼓勵區(縣)深化以人文歷史、民俗文化、節氣文化、景區景點為核心的文化旅遊活動,進一步打造富順豆花文化旅遊節四川榮縣大佛文化節、大安牛佛龍舟美食節、“信步沿灘·美過週末”等活動。依託自貢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借力對外文化交流項目,增強自貢城市品牌的海外影響力和知名度。(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商務局,市委宣傳部、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六)加強全域秩序與安全建設。
26.提升全域旅遊監管水平。深化文化旅遊領域“放管服”改革。健全文旅市場管理制度,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聯動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常態化執法檢查,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落實綜合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大旅遊市場專項整治力度,嚴厲打擊“黑車”“黑導”“強制消費”“不合理低價遊”等違法違規行為。(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7.加強旅遊安全建設。完善旅遊安全預警系統和旅遊應急機制,發揮市假日文化旅遊應急指揮部綜合協調作用,鼓勵有條件的旅遊企業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健全旅遊安全風險提示制度,完善相關應急預案,每年開展不少於2次的旅遊安全應急演練。完善特種旅遊設備、高風險旅遊項目等安全監管措施。(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28.樹立文明旅遊新風。加強文明旅遊品牌建設,爭創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推動景區(點)等公共場所常態化開展文明旅遊宣傳,鼓勵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加強文明旅遊宣傳和輿論監督。健全遊客不文明行為信息通報機制。推行旅遊服務便利化,規範旅遊企業誠實守信經營。(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全域旅遊組織領導機制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協調,推動落實。市級有關部門(單位)要對照重點任務清單,進一步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明確重點要點、排查短板弱項,明確責任主體、工作措施和完成時限。各區(縣)要按照工作進度安排,2023年1月底前制定本區(縣)創建方案。建立考評機制,加強重點工作督查督辦,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級相關部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二)明確創建時間。各區(縣)對照創建標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大安區按照2023年通過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目標推進,榮縣按照2023年通過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目標、爭取2025年通過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目標推進,富順縣、沿灘區按照2023年通過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目標推進,自流井區(高新區)、貢井區按照2024年通過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目標推進。(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三)強化政策支持。加強文化和旅遊建設用地保障,將文化和旅遊類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有效保障相關設施、項目用地需求。鼓勵利用閒置設施、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利用文物建築、歷史建築、舊廠房、倉庫等存量房產、土地或生產裝備、設施發展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可在5年內保持土地原用途、權利類型不變。支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推進旅遊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融資和併購重組。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通過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開發適合旅遊業特點的金融產品。鼓勵國有公司參與文旅項目的策劃、建設和運營。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創建成效明顯、帶動作用顯著的區(縣),在獎補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
(四)加強人才建設。完善旅遊人才培養引進政策措施,積極探索利用實地考察、研討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旅遊人才培訓。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文旅人才培養基地,組建文旅專家智庫,強化相關職業院校建設,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實施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依託市、縣級人才工程(項目),培養一批文化旅遊領軍人才。加快鄉村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鄉村文化旅遊能人,深入開展鄉土人才示範培訓。(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五)營造濃厚氛圍。各區(縣)、各部門要結合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推進情況,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我市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重大意義,大力推廣創建過程中好經驗、好做法。同時,加強全域旅遊政策解讀,積極迴應社會關切,引導社會預期。充分調動各方面支持、參與全市共創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積極性,形成創建工作的強大合力。(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級各部門、各區縣政府、高新區管委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