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由選王制

鎖定
波蘭第一共和國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別,在當時也是相當先進的,稱為“民主制”。這種制度有兩根支柱,一個叫自由選王制,國王由貴族選舉,凡不是貴族就沒有民主權力;一個叫自由否決權,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這項議案就不能通過。而真正的民主是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這種貴族民主造成了波蘭極端的民主和無政府狀態。這也導致了在有爭議的議題上往往議而不決,從而導致國家意志得不到體現,這也是波蘭最後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文名
自由選王制
特    點
在當時也是相當先進的
適用國家
波蘭第一共和國

自由選王制歷史背景

1572年奧古斯特國王死後,波蘭歷史上出現了短暫的王位空缺時期(1572年7月7日-1573年5月15日)。當時波蘭的內外局勢十分緊張,國內中小貴族和大貴族相繼推選自己的利益代表繼承波蘭王位,爭鬥的頭破血流;外部與俄國的戰爭還在持續。在此情況下,貴族們召開了全國議會,最後遵照大多數貴族的意見,由全體貴族在全國議會期間選舉國王。我們知道,第一個為被選為波蘭國王的是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但波蘭貴族為了限制其權利,還迫使亨利簽訂了所謂的“亨利王約”。主要是不準國王把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引入波蘭,並接受波蘭的政治制度和貴族享有的特權,如果國王不遵守任何一條原則,國民可以不服從國王的命令。
貴族為了保持自己的特權和駕馭國王,寧可選舉外國人當國王,隨着時間的流逝,貴族民主制的弊端就日益顯露出來。
1587年,出身瑞典瓦薩家族的齊格蒙特三世出任波蘭國王。他試圖拉攏大貴族在波蘭建立君主專制制度,但是這卻違背了中小貴族的意願,損害了他們的權益,他們以“保衞黃金自由”為口號來表達對國王和大貴族的不滿。1606年,中小貴族組織策劃了廢除國王的謀反運動,與國王軍隊的戰爭共持續了3年,但最終被平定。由此大貴族在國家事務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勢地位,揭開大貴族寡頭政治的帷幕。
17世紀中葉是波蘭貴族共和國由極盛走向衰亡的轉折點。17世紀上半葉,波蘭同土耳其、烏克蘭的哥薩克、克里木韃靼汗國及瑞典爆發了一系列戰爭,嚴重消弱了波蘭在波羅的海的地位。與此同時,波蘭共和國內部的分崩離析也加劇了,它名義上是貴族共和國,實際上是大貴族專權。
連年戰爭使封建貴族地主階級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大貴族的寡頭政治又使中央政權瀕於癱瘓,尤其是在1652年的議會上,立陶宛大貴族的代理人西青斯基反對多數議員通過的關於延長議會會期的決定,他的否決雖然受到眾多議員的譴責,但仍被認為是合法有效的,從而開創了波蘭歷史上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議案就無法成立的先例,這就是史家通稱的自由否決權。自由否決權使波蘭最重要的權力中心議會癱瘓。它的確立,實際上意味着波蘭貴族民主制度的全面崩潰,波蘭進入大貴族專權的混亂時期。 [1] 

自由選王制國王列表

自由選王制瓦盧瓦王朝

1572年 至 1573年 亨裏克三世 後放棄王位,成為法國國王亨利三世

自由選王制貝特里王朝

1576年 至 1586年
斯蒂芬瓦薩王朝
1587年 至 1632年 西吉斯孟三世
1632年 至 1648年 瓦迪斯瓦夫四世
1648年 至 1668年 揚二世卡西米爾 被廢黜
Polish szlachta families
1669年 至 1673年 Micha
1674年 至 1696年 揚三世

自由選王制維丁王朝

1697年 至 1706年
1709年 至 1733年 奧古斯特二世(強力王) 薩克森選侯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
1733年 至 1763年 奧古斯特三世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1706年 至 1709年
1733年 to 1736年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琴斯基
Polish szlachta family
1764年 至 1795年 斯坦尼斯瓦夫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廢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