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樂平生道

鎖定
《自樂平生道》是唐代詩人寒山所作的一首關於道的五言律詩。道,是思想家們所説的真理,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體現。人各有道,踐道得樂。作為一位僧人,寒山奉行的自是釋道,並以釋道的奉行而自樂。
作品名稱
自樂平生道
作    者
寒山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寒山子詩集》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自樂平生道作品原文

自樂平生道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①
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閒。②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
石牀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1] 

自樂平生道作品註釋

自樂平生道詞語註釋

①煙蘿:草樹茂密,煙聚蘿纏。
②放曠:曠達,放達。 [2] 

自樂平生道作品譯文

有生以來,我的哲理便是自得其樂,
道遙在如煙的女蘿和嶙峋的石洞之間。
這種山野的情懷是那樣的放縱曠達,
總是以白雲為伴自在悠閒。
山居有路卻不通往塵俗世界,
無心無慾還有什麼值得攀援。
石板做牀清夜獨坐,
圓圓的明月剛剛爬上漠漠的東山。 [3] 

自樂平生道作品賞析

道是抽象的,要用理論去概括闡發它,不容易表述得清楚。而道又是具體的,它體現在僧人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寒山借對自己的生活內容、生活方式的描繪,讓人們去感受它。
寒山説,他住在輕煙瀰漫、青蘿掩映的石洞裏,每天和東飄西浮的白雲為伴作友,這是一種疏野的情趣,安閒自如,不拘禮俗,自然率真,無牽無掛。白雲是自己純潔悠閒心性的體現。這是詩的前四句的意思。
寒山又説,山中當然有路,但這不是通向喧囂人世的路。那人世之路無可吸引我,我自也不為它而攀登。我選擇的是幽深曲折的禪途。夜晚,我獨自坐在石牀上,望着圓圓的月亮,一步一步地登上清涼的山峯。月亮圓滿光華,澄澈晶瑩,清輝四溢,莊嚴瑰麗,這正是我靈魂所依歸的境界。
白雲、圓月是詩的主意象,是寒山平生自樂的道的依託物。反覆吟誦,他説的道便愈清晰。 [1] 

自樂平生道作者簡介

寒山(約691~793) 寒山子乃唐代首都長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寒巖幽窟中,享年一百多歲。與拾得、豐幹皆隱棲天台山國清寺,故稱“國清三隱”。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温,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着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寒山詩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通俗易懂,機趣昂然,多作佛門警世語。全唐詩彙編成《寒山子詩集》一卷,收錄詩歌三百餘首。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