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

鎖定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是唐代詩人沈佺期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是詩人在貶逐途中創作的一首旅行詩。全詩共三十二句一百六十字,描繪了途中奇險的景觀。
作品名稱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
作    者
沈佺期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作品原文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
茲山界夷夏,天險橫寥廓。
太史漏登探,文命限開鑿。
北流自南瀉,羣峯迴眾壑。
馳波如電騰,激石似雷落。
崖留盤古樹,澗蓄神農藥。
乳竇何淋漓,苔蘚更彩錯。
娟娟潭裏虹,渺渺灘邊鶴。
歲杪應流火,天高雲物薄。
金風吹綠梢,玉露洗紅籜。
溯舟始興廨,登踐桂陽郭。
匍匐緣修坂,穹窿曳長索。
礙林阻往來,遇堰每前卻。
救艱不遑飯,畢昏無暇泊。
濯溪寧足懼,磴道誰雲惡。
我行山水間,湍險皆不若。
安能獨見聞,書此貽京洛。 [1]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文學賞析

沈佺期寫於京城的詩難於系年,往往連是否寫於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貶逐前或返京後都無法確定。不過,與宋之問一樣,沈佺期的貶逐詩與京城詩的風格有着根本的區別。他們在返京後,很容易地又回到雅緻的宮廷詩,但他們寫於貶逐時的詩都充滿了生氣和個性,非常接近盛唐風格。這首《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寫於貶逐驩州的途中,與其他貶逐詩一樣引人注目,但與他的其他入蜀旅行詩沒有多大區別,採用的也是一種新形式,即每一句詩都是後面詩句的前提。
這首詩有幾個典故:神農是神話中上古的皇帝,他的名字與藥草的發現相聯繫;大火星在七月下流,標誌着秋天的開始;濯足暗示隱士,此語出自楚辭漁父》中漁人的歌。
這首詩的寫法秉承前人,在王勃的《泥溪》和杜審言的《南海亂石山作》中,已經有相似的寫法。與杜審言的《南海亂石山作》一樣,沈佺期在第三句否認了傳統的地理知識,描寫了奇異的風景:鮮豔的色彩,漩洄的流水,及高聳的山峯。與王勃的《泥溪》及杜審言的《度石門山》一樣,沈佺期在結尾説這一景象十分艱險,與之相比,在較平常的風景中獲得的快樂就不足掛齒了。最後一句是“所以我寫了這首詩”的變體,這是一個敗筆,只能説明詩人無話可説了。

自昌樂郡溯流至白石嶺下行入郴州作者簡介

沈佺期,唐代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號,674—676)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貪污及讒附張易之,被流放驩州。詩與宋之問齊名,號稱“沈宋”,多應制之作。流放時期的作品,則多對其境遇表示不滿。律體謹嚴精密,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 [2] 
參考資料
  • 1.    連波,查洪德校注. 沈佺期詩集校注[M].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11.第15 頁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