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利利他

鎖定
自利利他,漢語詞語,拼音是zì lì lì tā,借指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1] 
中文名
自利利他
拼    音
zì lì lì tā
解    釋
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自他二利
出    處
佛遺教經·眾生得度》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褒義詞
語法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
聯合式

目錄

自利利他釋義

自利:以利己為主的修養;利他:以利他人為目的的行為。佛教自稱修身的最終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2] 

自利利他出處

佛遺教經·眾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善的心行是從“我”出發的,是為了自己的解脱與身心輕安的,是自利自度;善的心行是從“他”出發的,是為了他人的解脱與身心輕安的,是利他度他。《佛光大辭典》:“【自利利他】……自利,乃利己之意,即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產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他,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為己利,而為救濟諸有情而致力行善。”
我們的修養應該是融利己於利他之中的,稱為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發菩提心經論·捲上》就六度之行解釋了自利、他利的意義:“(一)修行佈施,能流佈善名,隨所生之處而財寶豐盈,此為自利;能令眾生得心滿足,教化調伏其慳吝,此為利他。(二)修行持戒,能遠離一切諸惡過患,常生善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不犯惡業,此為利他。(三)修行忍辱,能遠離眾惡,達於身心安樂之境,此為自利;能化導眾生趨於和順,此為利他。(四)修行精進,能得世間、出世間之上妙善法,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勤修正法,此為利他。(五)修行禪定,能不受眾惡而心常悦樂,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修習正念,此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遠離無明,斷除煩惱障、智慧障,此為自利;能教化眾生皆得調伏,此為利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