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潭的潭

鎖定
《臨潭的潭》是北喬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8年7月。 [1] 
《臨潭的潭》記敍了詩人在臨潭這片高原上的生活、行走、思考。 [1]  該書信息量較大,視角開闊,新鮮感、動感較強,意象豐厚而頗具深度;既有傳統邊塞詩的豪氣陽剛之美,也有現代詩中的兒女情長之柔。 [4] 
作品名稱
臨潭的潭
作    者
北喬
文學體裁
詩集
字    數
75千字
首版時間
2018年7月

臨潭的潭內容簡介

該書分2個部分,由《無風的高原》《在山谷裏行走》《與高原密談》《村莊旁的寺院》《今夜,月光照高原冶海》等詩歌組成。該書既有邊地旖旎風光、少數民族奇風異俗的描摹,又有凜冽寒風中孤獨寂寞、黯然思鄉的記錄;既有對自然、生命的敬畏,又有對藏地邊民的讚美與同情。 [4] 

臨潭的潭作品目錄

上部——高原詩經
無風的高原
在山谷裏行走
與高原密談
聆聽青稞拔節的聲音
正在入定
今夜,月光照高原冶海
村莊旁的寺院
路過冶力關的一片油菜花地
行為的象徵物
走在一條街的前世今生
中秋,攬一縷秋風下酒
遇上犛牛
刀客行
幾朵格桑花,以及臨潭
有信仰的樹
空間
黃昏牧場
五彩繽紛的白色
山坡上的一頭羊
洮河
背對陽光坐下
高原姑娘
默守,黃澗子的隱秘
臨潭的潭
舉起高原這杯酒
晨曲
冬天的冶海
夜遇
原來如此
風過冶力關
父老鄉親
青磚牆
蓮花山,一座巨大的燈盞
白石山
他在清晨的高原獨自醒來
牛頭城
臨潭地理(組詩)
酥油燈
你的赤壁,我的幽谷
冶木河
遇見馬鈴薯
某日清晨
走在高原的山間
農家樂
花與火
山中小鎮的時光
樹,或者樹下
關於永恆
你的名字叫相遇
遇見,因為心中有夢
格桑花
這個端午節,我在高原
草原上有一匹白馬
浪山
高原來客
我要穿過一座山
喊山的中年男人
高原之夜
我想走進你的紅塵
海眼
高原,風的胸膛
你的金色唱着我的滄桑
這兒花正開
親暱
我的紅塵裏走來你婉約的呼吸
我坐在山坡上
我對着一朵雲出拳
懷念,不如相見
雨中
你眼中的美,是我一生的孤獨
注視
草原上的風
在高原喝茶
一棵行走的大樹
風景
站在山頂
尖叫,不需要理由
酒後
耳朵:多餘者
暮色中的花朵
無形的存在
犛牛
冬天的激動
一場從去年趕來的雪
洮州衞的土城牆
在甘南仰望星空
板夾溝的火焰
下板藏,逆風飛翔
扎尕那的石頭
十二月,黑措的夜晚
九色甘南
深夜想起安多藏區
下部——隱喻或遼闊
我在這裏
別質疑絕望
我們以安靜的姿態存在
也好,就坐在時光對面
大運河,你的河流,我的叢林
夜讀《道德經》
活着
靈魂的真相
每個村莊,都有一棵老樹
回家的路
我們在黑暗中對視
盼望
黑暗裏盛開黑色的花朵
藍天鋅
雪落下
靈魂的素描
我們來談談人生
落葉
頭頂以外的天空
散亂之心
站在秋的路口
就像一個孩子
睡前書
明天到來的是什麼
説,或不説
就在剛才
回鄉,只是一個詞語
我對一切懷有感恩
現實一種
一杯茶,兩杯茶,三杯茶
影子的影子
今天的陽光真好
聲音
我在休眠的地方醒來
掌心的陽光
兩座村莊
乞丐
月光帖
一隻受傷的鴿子
沙漏的疼痛
一滴酒的死亡
總是如此
此時,當下
秋葉
嗯,是的
事件:停電
雪,潛入夢裏
午後
父母書(組詩)
黎明
一隻正在打坐的猴
期待
修行
泡桐樹的記憶
有時候
某些瞬間
青燈
厚道,或其他
目的地
磨刀
故鄉,住在月亮上
爆米花
中秋,鄉愁最深的傷口
中秋雪
月光下的夜行人
坐在門檻上的孤獨
暴雨
讀心術
秋風
在一朵花上尋找聲音
蘑菇
老屋
西紅柿炒雞蛋
假裝失眠
一路走
家鄉書(組詩)
時光之上
與一棵果樹對視
神話
童年是生命的鄉愁
木板路
天空飛過一隻鳥
這就是藍天白雲
夜語
夜是月亮的牀
河流不需要名字
路口
從水到冰,有多遠
萬物生
童年敍事(組詩)
夏天的早上或黃昏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詩人
活在水裏的燈光
以風為馬
活在十二時辰裏(組詩)
意識流
這一年
未來之光
無限寬廣 [3] 

臨潭的潭作品鑑賞

該書中的一些詩歌以響亮的名詞出現,詩題本身就是奪目的、耀眼的,是對世界的直接呈現,也是生命的直接讚揚。《父老鄉親》《青磚牆》《晨曲》《白石山》《牛頭城》《農家樂》《高原來客》《海眼》《黎明》《午後》《父母書》《青燈》《爆米花》《落葉》《乞丐》《月光帖》《門》《路口》《蘑菇》等等,用粗獷的筆觸、厚重的色彩來抒發感情、描寫人物事,展現了一位詩人的觀察視角和情感變化,展示出漢語自身的活力和魅力。他熱愛這個叫做臨潭的地方,那裏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河就是熾熱情感的多面延伸,是無數個片段細節畫面的定位定格。他以明喻的、隱喻的詞語,構成一個個神秘闊大的世界,描繪着蒼茫雄渾的邊塞之風,來盛放那些在空間上、時間上、動態上、靜態上、光色上、音響上多重組合的美和愛,激活獨特而富有地域特色的生命力。“我背上是白天/我懷裏抱着夜晚/我馱着陽光,在黑暗地呼吸/在廣袤的蒼穹下/我還不如一根草/我的靈魂,半明半暗的怪獸/還是黑白之間的神性”(《背對陽光坐下》);“洮河在高原上如履平地/黃昏為它讓路/駿馬在岸邊低下高貴的頭/日月星辰在水裏交換各自的秘密/……/黎明時分/洮河回到了自己的黑暗/沉在水底的刀劍/枕着曾經的血色和哀嚎”(《洮河》)。
詩人的眼睛,彷彿一個便攜式鏡頭,隨時隨地在進行捕捉。生活點滴、工作途中、出遊旅行、放假回家,目光所及都是寫作素材,心思所觸都會一詠三嘆。而他,本來就是個攝影者,正如代序中所説的,那些本為照片所配的短句,不經意間就被當做了詩,成了風中唱的歌。儘管內容隨手拈來,但感情充沛飽滿,像一位任意東西的漢子,縱馬馳騁在茂密草地上,隨手套住一個離羣的馬兒,呵斥擾亂了羊羣的藏獒,然後遠眺落日長河,仰面長嘯;或者在清晨的高原獨自醒來,面對陽光下的長影,搖曳着的花朵,晶瑩透亮的露珠,舉起高原這杯美酒,唱起一曲思鄉曲,任由風掠過曠古,捲起他的衣襟。在孤獨寂寞中,一顆流浪的心在嘆息,一個思辨的靈魂在思索。
遍觀北喬的詩,高原、青稞、陽光、格桑花、雪山、城牆、火焰、勁風……諸多意象,堅硬而透明,彪悍而野性,如刻刀弓箭,有“且把異鄉做故鄉”的豪氣,“依依林影萬鴉藏”的激情,“長風蕭蕭渡水來”的膽氣,“歸燕連連映天沒”的悲壯。語感隨性不隨意,單純不做作,簡潔素雅,莊重大氣,不譁眾取寵,也不刻意執拗。這位有軍旅體驗的作家,將邊塞生活的經歷和個人的情感體驗糅合在一起,營造出了一種浪漫瑰麗和崇高遼遠。他的勇氣、激情和細緻,是內心沉潛、過濾的反映,是不用言辭的浪花去堆砌沙丘,而是能突出生活現場、寫出心中疼痛的當下存在。因了這痛快的傾訴和內心的頓悟,才能遠離世俗,讓靈魂得到暫時安寧,使所思所行抵達一種高度;也使特立獨行的詩行,成為照亮娛樂消費的一豆火苗,喚起人們久遠的共鳴。
《臨潭的潭》不僅僅是生活的藝術再現,是內涵的深厚積澱,更是對生活觀察和細緻體驗的結果,匯聚着一個旅人的情感碰撞,一個遊子的精神寄託,一個異鄉人魂靈慰藉,一個詩人的精神高地。從“金戈鐵馬”到“含而不露”,從“高亢花兒”到“輕聲呢喃”;柔軟的肉體下,隱藏着敏感堅定的心;獨立的省察,温存的關懷,既承載在荒漠,也綻放在夜空。“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不同時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感受感悟,都在一行行詩中得到了真實的表達,獲得了藝術的魅力。詩人用他的曲筆,婉轉地揭示着對自然界博大浩瀚的敬畏之情,對第二故鄉的熱愛之心。無論是堅強與柔軟,俠骨與柔情;無論是浩然之氣和精微至察,都是生活的恩賜。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臨潭是他的福地,他也是臨潭的兒子。 [4] 

臨潭的潭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2年3月,該書獲第八屆黃河文學獎。 [2] 

臨潭的潭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臨潭的潭》
2018年7月
中國青年出版社
978-7-5153-5204-6 [1] 

臨潭的潭作者簡介

北喬,江蘇東台人,作家、詩人、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曾從軍25年,立1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從事10年攝影后,1996年初漸轉向文學創作、文學研究和美術批評。著有長篇小説、系列散文和文學評論專著等11部,曾獲多個文學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