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沂大學

鎖定
臨沂大學(英文名:Linyi University,縮寫:LYU),簡稱臨大, [51]  由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臨沂市參與共建。 [51]  該校校本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工業大道北段西側。 [50]  該校是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高校、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評估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47] 
臨沂大學是沂蒙革命老區的綜合性大學,前身是1941年由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支持建設,歷經濱海建國學院、臨沂第一師範、臨沂教師進修學校、臨沂教育學院、臨沂師專、臨沂師範學院等發展階段,1998年開始本科辦學,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臨沂大學,2018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47] 
截至2024年3月,臨沂大學學校設有27個教學單位、5個校級研究機構、5個教輔機構和3個直屬機構,在沂水、費縣設分校區。學校佔地約6000畝,校舍面積116萬餘平方米,國有資產總值48.5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6億元;全日制在校生4.6萬人,繼續教育在讀學員5萬餘人,教職工2915人;在招普通本科專業85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4個工程教育類專業和5個師範類專業通過認證;設有5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47] 
中文名
臨沂大學
外文名
Linyi University(縮寫:LYU) [51] 
簡    稱
臨大 [51] 
創辦時間
1941年 [67] 
辦學性質
公辦普通高等學校 [50] 
學校類別
綜合性大學 [52] 
學校特色
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 [47] 
主管部門
山東省 [77] 
現任領導
王煥良(黨委書記) [32] 
張書聖(校長) [32] 
本科專業
85個(截至2024年3月) [47] 
碩士點
5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截至2024年3月) [47] 
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截至2024年3月) [47] 
院系設置
27個教學單位(截至2024年3月) [47] 
校    訓
“明義、鋭思、弘毅、致遠” [51] 
校    歌
臨沂大學校歌 [34] 
校慶日
6月12日 [51] 
地    址
校本部: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工業大道北段西側 [50] 
費縣校區:山東省費縣文化路33號 [50] 
沂水校區:山東省沂水縣文化路1號 [50] 
院校代碼
10452 [50] 
主要獎項
第一批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18] 
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19] 
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20] 
2022年度山東省教育國際交流先進單位 [23] 
知名校友
劉青山、王宜文、張國新等 [36-37] 
佔地面積
約 6000 畝(截至2024年3月) [47] 
前    身
1941年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支持建設的抗大式學校 [67] 
學生人數
4.6萬人(截至2024年3月) [47] 
教職工人數
2915人(截至2024年3月) [47] 

臨沂大學歷史沿革

臨沂大學前身溯源

  • 濱海中學時期
1940年,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各項建設運動廣泛開展,根據地的軍政建設和文化建設迫切需要大批幹部。為滿足這一需要,中共山東五地委和濱海區各縣聯合辦事處,決定按照抗大一分校的建制,在濱海區建立幹部學校。因為戰時形勢的特殊需要,學校定名為“濱海中學”。1941年5月,濱海中學師範部開學。 [24] 
抗大一分校舊址(臨沂大學前身) 抗大一分校舊址(臨沂大學前身)
  • 濱海建國學院~山東省臨沂師範學校時期
1945年8月,濱海中學改名為濱海建國學院,原濱海中學的教職工大部分到建國學院工作。1947年春,山東省教育處(廳)把直接管轄的山東大學附中改名為濱海師範並下放到濱海地區。濱海地委、行署決定將濱海師範與濱海建國學院合併,成立“濱海公學”。1948年1月,學校奉命停辦,教職員全部轉入華東大學學習,學生全部分配了工作。同年10月,濱海地委、行署決定在濱海地區恢復濱海中學,恢復後的濱海中學改名為濱海鄉村師範學校。 [24]  1950年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批准把省立濱海鄉村師範學校遷到臨沂並改名為山東省臨沂師範學校。 [25] 
山東省臨沂師範學校早期校門 山東省臨沂師範學校早期校門
  • 臨沂大學~臨沂師範專科學校時期
1958年8月25日,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了中共臨沂地委、臨沂專員公署關於建立臨沂大學的報告,臨沂大學宣告成立並於9月15日舉行了開學典禮。學校針對臨沂地區師資匱乏、工農業技術人才奇缺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主要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和工農業戰線的技術人才的培養目標,設立了師範、農、工三科,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同時制定了臨沂大學《關於一九五九自然科學研究規劃》,確立了科學研究專題。 [25] 
1959年8月,根據中央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關於整頓1958年新建高等學校的指示以及省高教會議提出的對“臨沂大學”調整的方案,撤銷臨沂大學建制,分設師範專科學校和工業、農業兩所中等專業學校。同時宣佈了三所學校的組織機構、專業設置和財產分配等。 [25] 
1959年8月,臨沂地委決定把原臨沂大學師範科改為臨沂師範專科學校,主要為臨沂地區培養中學師資。1960年夏天,臨沂師範專科學校遷入坐落在臨沂城西南(五里堡)的新校址。1962年7月,在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過程中,經臨沂地委研究決定報省政府批准,臨沂師範專科學校的編制撤銷。學生分配了工作,教職員工被安置到地直學校和各縣中學。 [25] 
臨沂師範專科學校校門 臨沂師範專科學校校門
  • 臨沂師範學校~山東省臨沂教育學院時期
自濱海鄉村師範學校奉令從莒南遷至臨沂並更名為山東臨沂師範學校到1962年,學校經歷了一段穩定發展時期。1958年前後,臨沂地區又相繼建起第二師範、幼兒師範、藝術學校、體育學校多處中專學校。1962年,臨沂地委、行署為了重新調配和充分利用臨沂師專撤銷後的教育資產,決定把臨沂第一師範、第二師範、藝術學校、體育學校和幼兒師範五校合一,組建新的臨沂師範學校。組建之初,分三個教學點上課。 [26] 
1962年冬至1963年春,合併後的臨沂師範全部遷入原臨沂師專校址。原臨沂師專的校舍、教學設備等絕大部分移交給新組建的臨沂師範,部分教師也同時留臨沂師範任教。1966年6月,文革開始,正常教學工作中斷,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底臨沂師範下放到臨沂縣,改名為臨沂五七紅校。1972年,臨沂地委決定撤銷臨沂縣五七紅校,恢復臨沂師範,仍屬地區管轄。1973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8年秋,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臨沂師範改為臨沂教師進修學院。1983年6月18日,改名為“山東省臨沂教育學院”。 [26] 
臨沂師範學校辦公樓 臨沂師範學校辦公樓
  • 臨沂地區半工半讀師範專科學校~山東省臨沂師範專科學校時期
1966年6月,為適應“兩種教育制度”的需要,山東省教育廳報經省人民委員會同意,決定在臨沂地區建立半工半讀師範專科學校,校址定在費縣城北。學校剛開始籌建,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學校處於停頓狀態。 [26] 
1970年3月,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山東省教育幹校撤銷,部分人員和物資調往費縣,與半工半讀師範專科學校合併,更名為“臨沂地區中學教師進修學校”。
1970年12月,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學校改名為“臨沂地區師範專科學校”。學校先後辦了三期中學教師短訓班和一期教幹班。1973年學校開始招收普通專科班。1974年6月4日,國務院科教組(74)科教計字125號批准同意恢復“山東省臨沂師範專科學校”。 [26] 
1974年6月山東省臨沂師範專科學校恢復後,招收了三屆工農兵學員,1977年迎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學員。1977年7月,郭沫若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1984年,中共臨沂地委、行署報請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將臨沂師範專科學校從費縣縣城遷至臨沂城北。 [27] 
郭沫若題寫校名 郭沫若題寫校名

臨沂大學合併發展

  • 臨沂師範學院時期
1999年3月25日,教育部批准臨沂師範專科學校與臨沂教育學院合併建立臨沂師範學院。1999年秋,臨沂師範學校改為臨沂師範學院附屬中學。2001年10月,臨沂農業學校和臨沂工業學校併入臨沂師範學院。2007年6月,沂水師範與費縣師範併入臨沂師範學院,成為臨沂師範學院的分校。 [27] 
  • 臨沂大學時期
2010年11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臨沂大學。臨沂大學由山東省人民政府領導和管理,管理體制採取山東省直屬管理,臨沂市參與共建; [28]  2013年,該校成功獲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 [71]  2016年,臨沂大學加入中國“CDIO工程教育聯盟”; [72]  2018年5月,臨沂大學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同年該校入選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院校及建設院校; [29]  [73]  2019年,該校入選“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建設院校。 [69-70] 
2021年9月2日,臨沂大學醫學院揭牌儀式在沂蒙大講堂舉行; [8]  2022年4月29日,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山東教育系統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30]  2022年8月24日,臨沂大學凱旋康養產業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9] 
2023年5月16日,臨沂大學碳中和學院、碳中和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 [31]  11月28日,該學校當選駐臨院校科教創新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 [15]  11月30日下午,臨沂大學拳擊協會在臨沂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成立。 [16] 
臨沂大學揭牌慶典 臨沂大學揭牌慶典

臨沂大學辦學條件

臨沂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3月,該校設有27個教學單位、5個校級研究機構、5個教輔機構和3個直屬機構,在招普通本科專業85個,學科專業涵蓋金融工程、會計學、新聞學、廣告學、自動化、機器人工程等多個學科。 [47]  [61] 
臨沂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專業
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師範)
商學院
金融工程、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
物流學院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電子商務
法學院
社會工作、法學
教育學院
應用心理學(師範)、小學教育(師範)、學前教育(師範)
體育與健康學院
舞蹈表演、體育教育(師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音樂學院
音樂學(師範)、舞蹈學
美術學院
書法學、視覺傳達設計、美術學(師範)、環境設計
文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師範)、漢語言文學(師範)
外國語學院
英語(師範)、西班牙語、商務英語、俄語、阿拉伯語
傳媒學院
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數字媒體藝術
歷史文化學院
文化產業管理、歷史學(師範)、旅遊管理
教學與統計學院
統計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物理學(師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化學化工學院
醫學影像技術、應用化學、醫學檢驗技術、化學(師範)、化學工程與工藝
醫學院(原藥學院)
中藥學、製藥工程、藥學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汽車服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與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智能製造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科學與工程
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
自動化、機器人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通信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建築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資源環境學院
環境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測繪工程、地理科學(師範)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師範)、食品科學與工程
農林科學學院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園林、園藝、衞生檢驗與檢疫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5月
參考資料: [61-62] 

臨沂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3月,臨沂大學有5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化學、工程學、植物和動物科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化學學科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學科培育學科,數學學科進入軟科中國最好學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47] 
臨沂大學學科建設一覽表
類別
專業名稱
ESI全球前1%
化學、工程學、植物和動物科學
山東省高水平學科培育學科
化學
軟科中國最好學科、世界一流學科
數學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3月
參考資料: [47] 
臨沂大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類別
名稱
碩士授權一級學科點
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控制科學與工程、數學、地理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教育、電子信息、體育、生物與醫藥、旅遊管理、應用統計、應用心理、藥學、土木水利、農業、漢語國際教育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4年
參考資料: [63] 

臨沂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3月,臨沂大學有教職工291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120人。有國家級人才8人(含國家傑青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泰山學者等省部級人才32人。博士生導師89人、碩士生導師709人。獲批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學團隊2個、省部級科研團隊49個。建有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1個、山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工作室3個,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山東省高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 [47] 
臨沂大學師資力量一覽表
類別
名單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張書聖 [53] 牛利 [68] 
千百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張福成、 [54]  宋福強 [55] 
中科院百人計劃
張弛 [56] 牛利 [68]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李雪梅 [57] 
全國優秀教師
傅尊偉 [58] 
泰山學者特聘專家
劉敬權、 [54]  張弛、 [56]  張興林 [59] 
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李雪梅 [57] 
山東省教學名師
金銀來、李同勝、徐傳勝 [54] 
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趙長芬、羅亞海 [60]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3年,且只列出部分專家學者

臨沂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臨沂大學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4個工程教育類專業和5個師範類專業通過認證;有國家級一流課程11門,省級一流課程66門,省級思政課“金課”2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5門,省級繼續教育數字化共享精品課程5門;建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山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山東省示範性教學實習(實訓)基地6個;獲批山東省專業特色學院3個、山東省示範性基層教學組織5個、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3個。 [47] 
臨沂大學質量工程建設一覽表
層次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教育部-歐特克公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動畫、土木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
小學教育、物流管理、地理科學、應用化學、音樂學、廣播電視編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省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發展支持計劃
物流管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
軟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製藥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小學教育、軟件工程、物流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製藥工程、英語、新聞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會計學
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小學教育、軟件工程、物流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製藥工程、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歷史學、化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作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作、土木工程、音樂學、動物醫學、生物科學、體育教育、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化學、自動化、電子商務、書法學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
參考資料: [64-65] 
  •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3月,臨沂大學獲批山東省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山東省繼續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山東省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山東省特級教師工作坊、山東省大數據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入選教育部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山東省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山東省“互聯網+教育”應用研究基地、山東省智慧教育示範校創建單位;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6項。 [47] 
臨沂大學省級以上各項成果獎一覽表
層次
項目名稱
姓名
成員
獲獎等級
獲獎年度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跨區域跨校在線開放課程“1+M+N”協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楊波
(第13位)
/
一等獎
2018
“鄉村教師發展聯盟”建設的實踐探索
李同勝
趙春鳳、王勇基、王緒堂、孫百娥、孫國棟
二等獎
省級教學成果獎
基於MOOC/SPOC“1+M+N”模式的協同式教學改革創新及實踐
楊波
(第2位)
張問銀(第6位)
特等獎
“雙創”視域下地方綜合性大學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呂慎金
陳現偉、李富寬、張桂玲、劉鋒、王慧、李永洙、雷瓊、陳廣豔、王振南、潘章源、高倩、趙彥傑、霍憲起
一等獎
地方大學“一二三四”融入式協同性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李喆
楊波、馬鳳崗、鄭秀文、劉恩允、馬曉春、邱春林、趙光懷、刁科鳳、劉強、楊雪燕、高克甫
一等獎
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全方位立體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徐東昇
張立梅、費聿輝、孫海英、趙長芬、張光遠、杜玉奎、陳玉峯、劉濤
一等獎
“多維交互、網格管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與實踐
趙勇
江林森、魏可媛、高進峯、孔偉、王立斌、苗玉青、廖頌舉
二等獎
“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構建與實踐
楊港
謝楠、王明琦、趙詠梅、徐錢立、陸建茹、陳華茹、劉蘭福、孫文文
二等獎
“三位一體”協同培養鄉村卓越小學教師的理論與實踐
李中國
初銘銅、馬曉春、辛麗春、李愛娟、韓其敏、曹彥傑、王麗
二等獎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數字化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
朱登元
魏麗華、鄭國棟、王南、崔玉理、徐世君、王玉蘭、劉梅、於本福、李波
二等獎
基於核心素養課程轉化的PBL大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探究
陳德雲
任偉偉、陳英文、趙彥翠、褚曉珂、胡曉菲、柏靈、欒兆雲
二等獎
基於平台建設的“四融合”資源環境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
申洪源
梁仁君、王梁、郭媛媛、李寶、史雲飛、於磊、焦偉、宋福成、姜永見、楊忠臣、王軻道、趙興雲、王濟洲、董彬、徐樹建、王立志、王欣麗、劉豔、胡恆宇
二等獎
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多元化遞進式分析化學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王愛香
李雪梅、鄭秀文、徐文軍、宋興良、劉曉泓、莊會榮、徐守芳、王曉蒙、朱化雨、張偉、田露、密叢叢、周宏、郭英姝、鄭興芳、崔萍
二等獎
基於項目引領下的藝術類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協同創新實踐
王秀庭
黃寶琪、楊玉芹、薛一凡
二等獎
省級教學成果獎
(基礎教育)
“精準研訓”提升鄉村學校薄弱學科教師教學素養——山東教育志願者送教下鄉探索
李中國
張文娟、李愛娟、姜開巖、呂慧娟、李昕蔚
特等獎
沂蒙精神“四位一體”的育人路徑研究與實踐探索
張洪高
劉玉軍、張傑、薛榮存、羅強、趙萬奎
一等獎
基於漢字文化的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實踐創新
曹彥傑
馮維峯、張洪高、武際金、鄭明如、王麗
二等獎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研究與應用實踐
陳德雲
熊建輝、何美、於洪芹、孟慶遠、金秀霞
二等獎
父母/教師教育介入方式與3-12歲兒童學校適應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檢驗
趙金霞
李振、趙金龍、王麗、公擎、田蘭文
二等獎
教育神經科學視角下學前數學啓蒙課程的實驗研究與實踐探索
鄒吉林
田蘭文、張洪高、楊成豔、董福梅、曹彥傑
二等獎
“生活世界”理念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王玉秋
初銘銅、池福源、孫國棟、陳泓、黃繼青
二等獎
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成果獎
《意識形態教育中師生的主體間性論析》
吳永生
《高教探索》2017年第10期
一等獎
2019
《沂蒙精神研究》
徐東昇
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一等獎
《高校網絡信息服務文化育人功能的強化》
傅春長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年第6期
一等獎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教師立德樹人觀念的提升策略》
孫海英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年第11期
二等獎
《沂蒙紅色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的路徑探析》
胡秀俊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年第9期
三等獎
注:此表為臨沂大學2018年~2020年的省級以上各項成果獎
參考資料: [66] 

臨沂大學合作交流

2023年9月8日,由臨沂大學與山東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鑫海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成立儀式舉行。 [11] 
截至2024年3月,臨沂大學與26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係,獲批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開設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6個,建有中外合作研究機構3個,是中國——中東歐高校聯合會、中俄(山東)國際教育合作聯盟會員單位,與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建立戰略合作伙伴,與臨沂市政府共建臨沂RCEP區域合作研究中心、入選山東省外事研究與發展智庫。在幾內亞與科納克里大學設立孔子學院。 [47] 
臨沂大學首所孔子學院正式簽約 臨沂大學首所孔子學院正式簽約

臨沂大學學術科研

臨沂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臨沂大學建有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科研平台18個,其中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教育部名師工作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2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工作室1個,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社會科學規劃基地3個,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1個。 [47] 
臨沂大學科研平台
級別
平台
山東省重點實驗室
山東省腫瘤標誌物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 [3] 
山東省工程實驗室
山東省腫瘤診療一體化技術工程實驗室 [2] 
山東省鄉村生態規劃與治理技術工程實驗室 [1] 
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東省肥料工業廢物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山東省農業科技園區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山東省靶向藥物載體研製及診療一體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
山東省高等學校腫瘤標誌物檢測技術、裝備及診療一體化協同創新中心 [1] 
山東省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
山東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台 [10] 
山東省高校工程技術中心
核素藥物精準腫瘤診療工程研究中心 [10] 
先進增材製造與高端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10]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重點實驗室
地質與古生物重點實驗室 [4] 
“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功能納米材料與技術實驗室 [5] 
複雜系統與智能計算實驗室 [5] 
注:此表統計時間截至2022年,且只列出部分科研平台

臨沂大學科研成果

2017年~2019年間,臨沂大學主持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550項。截至2019年6月,該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4項,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勵411項,並在中生代恐龍演化和鳥類起源研究方面發表《Nature》《Science》論文5篇,“自然指數”兩度躍居中國高校前十。 [13] 

臨沂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2年9月,臨沂大學圖書館由校本部總館和沂水、費縣兩個分館組成,建築面積72164.1平方米,閲覽座位有7120個。 [12] 
截至2023年10月,臨沂大學圖書館擁有館藏紙質文獻416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223萬冊,電子期刊7.6萬種,中外文數據庫45個,自建特色數據庫5個。圖書館珍藏古今,珍藏有距今278年且已知國內最早的課本《論語集註本義匯參》,古籍及民國文獻資料1.9萬冊,其中包括沂南籍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王普“熱學”講義等。 [6]  [12] 
臨沂大學圖書館
  • 學術期刊
《臨沂大學學報》是山東省教育廳主管、臨沂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雙月刊,144頁。前身為《臨沂師專學報》,創刊於1975年,內部發行。1992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1995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面向全國發行。1998年加入“中國期刊網”,在海內外發行。2000年合併《臨沂教育學院學報》更名為《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更名為《臨沂大學學報》。所載文章不斷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等轉載或摘錄。2002年學報被評為“全國百強社會科學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2003年11月第二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2004年12月被遴選為“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數據庫”期刊。 [7] 
《臨沂大學學報》 《臨沂大學學報》

臨沂大學學校文化

臨沂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臨沂大學徽章以“臨沂大學綜合圖書館”“臨沂大學”“臨沂大學英文名稱”和“1941”等主要設計元素構成。臨沂大學圖書館是學校的地標性建築,其造型以沂蒙山區特有地貌“崮”為參照,形似巍峨蒙山,浩然大氣,代表了沂蒙老區厚重的歷史文化,宣揚了踏實、敦厚、堅定的精神風格;“山”字造型,表達了為沂蒙老區再造“知識蒙山”“人文蒙山”“精神蒙山”之意。綜合圖書館下面的三條直線,象徵貫穿沂蒙大地的沂河。蒙山沂水相映寓意“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1941”代表着臨沂大學的創建時間,體現出學校的歷史底藴和紅色源頭。 [34] 
臨沂大學校徽 臨沂大學校徽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王羲之字體的校名,左上角印有校徽。 [14] 
臨沂大學校旗(圖片中下方) 臨沂大學校旗(圖片中下方)

臨沂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明義、鋭思、弘毅、致遠”是臨沂大學的校訓。“明義”語出顏真卿《廟享議》,“此有以彰國家重本尚順之明義,足為萬代不易之令典也。”;“鋭思”語出《後漢書·律曆志》劉昭注引《博物記》,“洪篤信好學,觀乎六藝髃書意,以為天文數術,探賾索隱,鈎深致遠,遂專心鋭思。”;“弘毅”語出《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曾子被譽為“宗聖”;“致遠”語出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4] 
“明義”意在勸勉該校師生要從國家利益和民族精神出發,具備“大義”“大愛”的優良品行和“大節”的崇高操守;“鋭思”意在勸勉該校師生刻苦學習,深刻思考,努力探索自然和社會科學的精微深奧之理;“弘毅”意在勸勉該校師生要加強意志磨練,努力做到寬宏堅毅,鍥而不捨;“致遠”意在勸勉該校師生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以矢志不渝的奮鬥精神,鋭意進取,不斷開拓創新。 [34] 
臨沂大學校訓 臨沂大學校訓
  • 校風
“實”為臨沂大學的校風,秉承了沂蒙人民的樸實民風、“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和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實”充分體現了該校的辦學實際與沂蒙區域特色;“實”不是功利意義的價值取向,而是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它既是融會於學校和師生中的一種氛圍、風尚,也是一種境界、理念。“實”的校風激勵該校師生要積極吸納國內外一切文明成果,做人做事做學問要時時處處從實際出發,以求實的精神、樸實的作風、務實的態度、踏實的工作,與時俱進,敢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建設高質量綜合性應用型大學。 [34] 
臨沂大學校風 臨沂大學校風
  • 校歌
《臨沂大學校歌》
詞:曲波
曲:薛瑞光
感恩這方捧出無數聖賢的土地
今天又把紅色的大學深情託舉
上善沂水風範崇實蒙山品質
反哺父母沂蒙
我們一肩擔起
感恩這方催生無數奇蹟的土地
大愛更把紅色的棟樑深情培育
篤奉明義鋭思抱負致遠弘毅
明朝家國天下
我們一肩擔起
德為重才為本
弘道為要義
立志當合人類需
同學需銘記
和為貴學為先
未來在期冀
智慧當利世界益
我們齊努力
參考資料: [34] 

臨沂大學社團文化

截至2020年,臨沂大學主要有社科類、科技類、志願者、文體類等6大類型共計180多個學生社團,成員超過了17000人,學校每年組織各類社團活動1500多次,為社會提供志願服務超過了6萬多小時。科技類社團曾多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其中數學建模協會連續兩年獲得了全國一等獎,被評為山東省的優秀科技社團。 [35] 

臨沂大學行政管理

臨沂大學現任領導

臨沂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張書聖、劉佔仁
紀委書記、省監委駐臨沂大學監察專員
袁榮開
校長
張書聖
副校長
黨委委員
王煥良、張書聖、劉佔仁、張立富、池福安、崔曉紅、譚文清、袁榮開、白金山
參考資料: [32] 

臨沂大學歷任領導

臨沂大學(沂水校區)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曹傑村
黨委書記
1949年1月~1949年7月
張壽民
黨委書記、校長
1949年7月~1954年7月
古欣圃
黨委書記、校長
1954年7月~1967年2月
張篤生
校長
1958年3月~1958年10月
程式均
黨委書記、校長
1978年10月~1985年1月
朱先發
校長
1985年1月~1991年1月
宋慶豐
黨委書記
1997年4月~1997年8月
劉宗海
黨委書記
2007年1月~2010年11月
李雲成
黨委書記、校長
2021年1月~2022年1月
注:此表只列出臨沂大學(沂水校區)的部分歷任領導
參考資料: [33] 

臨沂大學校區情況

臨沂大學有校本部、沂水校區、費縣校區3個校區, [50]  學校佔地約6000畝。 [47] 

臨沂大學校本部

臨沂大學校本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工業大道北段西側,該地址也是臨沂大學的法定住所地。 [50-51] 
臨沂大學校校本部風光

臨沂大學沂水校區

臨沂大學沂水校區是臨沂大學二級辦學單位之一,是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的公辦全日制本、專科大學校區。該校區坐落在沂蒙山區腹地沂水縣,其前身是山東省沂水師範學校,始建於1948年7月。截至2023年該校區佔地829.88畝,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0萬餘冊。 [49] 
截至2023年,該校區有教職工1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3人,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00餘人,有省級優秀教師4人,省級教學能手2人,沂蒙名師2人,市級教學能手26人。該校區設有管理系、經濟系、計算機系(信息中心)、會計系、教育系5個系,共17個專業,在校生104個教學班,共4464人。該校區2021年、2022年、2023年專升本考取率分別為78.34%、70.7%、81.56%。 [49] 
臨沂大學沂水校區風光

臨沂大學費縣校區

臨沂大學費縣校區坐落於山東省中南部,臨沂市費縣,是臨沂大學二級辦學單位之一。校區佔地面積260餘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萬多平方米,是山東省學前教育學會理事會單位。 [48] 
截至2023年,該校區有教職工155人,其中博士及在讀博士12人,碩士72人,教授、副教授62人,有全日制在校專科生4819人。該校區擁有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的“國家教改試驗區改革試點項目”專業,設有學前教育系、初等教育系、人文與藝術教育系和數理與信息科學系4個系,設有學前教育(師範類)、小學數學教育(師範類)、小學英語教育(師範類)、小學語文教育(師範類)、美術教育(師範類)、音樂教育(師範類)、早期教育、商務英語、大數據與會計、軟件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 [48] 
臨沂大學費縣校區風光

臨沂大學校園環境

臨沂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位於學校中軸線,館藏面積 6.09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其造型以沂蒙山區特有地貌“崮”為參照,巍峨挺拔,浩然大氣,意在為老區再造一座“知識蒙山”、“人文蒙山”、“精神蒙山”。 2016年曾被評為全國“十大最美校園地標”。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內設綜合館、人文社科館、自然科學館、藝術館、特藏館、數字資源館等六個分館。 [74] 
圖書館

臨沂大學體育館

臨沂大學體育館是臨沂市委市政府確定的臨沂大學“一館三中心”的收官之作,也是甲級體育建築 [76]  。體育館佔地面積95387平方米,建築面積40915平方米,場地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250米,長軸252.42米,短軸233.02米,三層框架結構,屋蓋結構由32組鋼管桁架組合而成,最大懸挑長度50米,最高點38.44米。工程分為東、西、南、北四個看台區,共可容納38000人。東西區看台為上下兩層,上下層看台之間設有64個包廂,南北區看台為單層。 [75] 
體育館

臨沂大學知名校友

商界、科教界、政界都有臨沂大學的知名校友,如劉青山、王宜文、張國新等多人。 [36-37] 
臨沂大學知名校友
領域
姓名
屆別
備註
商界
劉青山
1980屆
山東法制報社社長、書記、總編輯,高級編輯,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專業報刊十佳新聞工作者”“山東省十佳法制新聞工作者”和“全國百名優秀法制新聞工作者” [38] 
王平義
1980屆
日照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政工師 [39] 
李挺嶽
1988級
山東雅都集團法人代表、董事長,高級工程師,日照市政協委員、工商聯常委、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40] 
科教界
丁元竹
1981屆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曾任聯合國、世界銀行等若干國際組織諮詢專家 [41] 
王宜文
1985屆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電影學專業的博士和碩士生指導教師 [42] 
王金戰
1980屆
著名教育專家,數學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中科院博士、寬高教育集團董事長、美國名校教育學院院長、中國卓越校長局長峯會主席 [43] 
夏兆飛
1985屆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45] 
冷成金
1987屆
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 [46] 
政界
張國新
73級
山東省監獄管理局政委、山東省監獄管理局裏能分局政委、中國監獄學會常務理事 [44] 
注:此表只列出臨沂大學部分知名校友
參考資料: [36-37] 

臨沂大學所獲榮譽

臨沂大學學校排名

截至2024年4月,臨沂大學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350名。 [17] 

臨沂大學學校榮譽

臨沂大學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14年
第一批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18] 
2016年
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19] 
2017年
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20] 
2020年
被教育部認定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1] 
省級節水型高校 [22] 
2023年
2022年度山東省教育國際交流先進單位 [23] 
注:該表只列出臨沂大學部分榮譽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