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安府行用

鎖定
臨安府行用錢牌,長6.7釐米,寬1.8釐米,厚0.2釐米,重10克,是一種宋朝文物
中文名
臨安府行用
類    別
文物

目錄

臨安府行用內容簡介

臨安府行用 臨安府行用
南宋末年,面臨金、遼壓境的宋王朝退避江南,內外交困,財政捉襟見肘。遂大肆鼓鑄各類鐵錢,既應急於通貨膨脹、戰事頻繁導致的國庫空虛,也有效地阻止銅錢北流入金、蒙。
據載,南宋“臨安府行用牌”有銅、鉛兩種。銅質背紀值有“準貳佰文省”、“準叁佰文省”、“準伍佰文省”三種;鉛質紀值有“準一十文省”、“準四十文省”等。因鑄行流通極短,是代用幣性質,傳世甚少,價極昂貴,尤其是形制奇特,堪比刀、布幣,空前絕後,是中國貨幣史、中國古錢譜中不可或缺的“神秘”角色,歷來為藏家視若拱璧,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廬山面目難得一見。此錢諸譜未詳錄,為“出譜”品,是新添“鐵質”品種入冊的寶貴實物。
<宋史>雲:宋帝南渡,杭州自建都後,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升為府,南宋150餘年,皆名臨安府。“景定年鑄文曰景定元寶朝省因錢法不通,杭城增造焊錫牌,以便行用”。當時發行大面額紙幣會子,不便找零,臨安府又嚴禁銅錢出城門,銅錢流通量不足,催生了“牌帖”的面世。然而曇花一現的錢牌終因國運不祥,搜刮民脂怨聲載道,很快就商民拒用。《宋史·度宗本紀》記有鹹淳元年(公元1265年)七月,“督州縣嚴錢法,禁民間用牌帖(錢牌)”的頒令。
錢文中“省”即省陌,是五代起沿用下來的金融流通制度。如《五代史·王章傳》“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為陌”。意思是八十文錢為一百。宋代沿用其法,改為770文為一貫錢,77文當百。“準伍佰文省”合兑為銅錢385文;“準叁佰文省”兑231文,均有史料可查。

臨安府行用價值

由於臨安府行用銅質錢牌歷來被古錢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看好,因而後人仿作贗品較多。所以,收集時要注意識別。贗品與真品的主要區別是:贗品有翻鑄的痕跡,比真品略小,略厚,略重;字深,但模糊;字脊不平,中間突起;斑鏽浮泛,露有新銅等等。只要仔細辨別,還是可以分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