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夏縣

鎖定
臨夏縣,隸屬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中部,臨夏州西南部,黃河南岸,東與臨夏市和政縣、東鄉縣為鄰,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西北與積石山縣接壤,北隔劉家峽水庫永靖縣相望,總面積1212.4平方千米 [1]  。截至2023年6月,臨夏縣轄9個鎮、16個鄉 [3]  。截至2023年末,臨夏縣常住人口31.66萬人。 [16] 
秦,置枹罕縣。1928年,析出寧河(今和政)、寧定(今廣河)、永靖縣。1950年,析置臨夏市。1980年,析置積石山縣 [2] 
2023年,臨夏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0737萬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5839萬元,比上年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85502萬元,比上年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369396萬元,比上年增長5.8%。三次產業比重為25.52:14:60.48。 [16] 
中文名
臨夏縣
行政區劃代碼
6229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甘肅省中部、臨夏州西南部
面    積
1212.4 km²
下轄地區
9個鎮、16個鄉
政府駐地
韓集鎮
電話區號
0930
郵政編碼
731800
氣候條件
温帶半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1.66 萬(2023年) [16] 
車牌代碼
甘N
地區生產總值
56.68 億元(2022年)

臨夏縣歷史沿革

境內發現的朱家墩、楊家河等遺址屬馬廠、半山、齊家文化推斷,早在5000多年前,這裏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以前,縣境為羌人住地,有罕羌、開羌兩大部落,部落首領罕羌侯在雙城築城一座,屬臨夏地區最早出現的城邑。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秦國置隴西郡(郡治在臨洮)。後,秦國越祧河,滅罕羌侯,置枹罕縣,枹罕縣屬隴西郡。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縣治未變,仍屬隴西郡。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枹罕縣改屬金城郡。後又從枹罕縣析置白石縣(縣治在今夏河縣麻當),枹罕縣治東移至新集古城。東漢初年,沿襲西漢制。建武十二年(36年),枹罕縣復歸隴西郡管轄。
三國,枹罕縣屬隴西郡,隴西郡屬秦州。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廢枹罕縣,立枹罕護軍。東晉十六國,恢復枹罕縣建制。張軌據涼州,建前涼政權,轄槍罕縣。東晉咸和五年(330年),張駿置興晉郡,轄枹罕縣。建元二年(344年),分置河州(今臨夏市)。河州轄興晉、金城、大夏等10郡。興晉郡轄枹罕縣,郡治、縣治均在今新集鎮古城村。東晉孝武帝十年(385年),前秦乞伏國仁割據隴西,在勇士城(今甘肅榆中)建都。東晉義熙五年(409年),其弟乞伏乾歸以苑川(今甘肅靖遠)為都,史稱“西秦”。後相繼佔領枹罕及赤水(今青海興海縣)等地。
北魏永興四年(412年)二月,乞伏乾歸遷都譚郊(今積石山縣劉集鄉境)。六月,乞伏乾歸子乞伏熾磐遷都枹罕(今新集古城),縣境大部屬河州枹罕縣,雖一度曾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秦所攻取,實際仍由西秦統治。太武帝四年(431年),西秦被夏赫連定所滅後,河州全境為吐谷渾佔領。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廢河州,置枹罕鎮。太和十六年(492年),復改枹罕鎮為河州,枹罕縣仍舊。西魏大統元年(535年),河州統枹罕郡,槍罕郡轄枹罕縣。大統十二年(546年),置鳳林縣,今縣境北部多屬鳳林縣轄地,南部屬枹罕縣,北周沿之。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存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枹罕縣屬枹罕郡,廢鳳林縣,其地併入枹罕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復置河州,轄枹罕、大夏縣。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10道,河州屬隴右道。貞觀七年(633年),於舊鳳林縣地置烏州,貞觀十一年(637年),廢烏州,置安鄉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河州為安鄉郡,屬隴右道,轄枹罕縣。乾元元年(758年),改安鄉郡為河州。廣德元年(763年),河州為吐蕃佔領,吐蕃在河州枹罕設軍,屬東道元帥府統轄,軍有銜史、司台等職。
北宋初,吐蕃王族後裔唃廝囉佔據河湟地區,宋真宗封唃廝囉之孫木徵為河州刺史。熙寧六年(1073年),王安石以斷“西夏佔有”為名,命王韶進兵“收復”河州。河州先後屬熙河路、熙河蘭會路、熙河蘭湟路、熙河蘭廓路等。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破河州城,州城遷至枹罕(新集古城),屬熙河路。
金皇統二年(1142年)置臨洮路,轄河州。貞元二年(1154年),州治、縣治均在縣境內。宋寶慶三年(1227年),蒙古軍攻破河州城,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府治設在河州城內(今臨夏市)。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在陝西行省下置河州路,轄定羌、寧河、安鄉3縣,均隸屬於中央宣政院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今縣境為安鄉縣屬地。
明初,沿襲元代舊制。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置河州衞,為軍政一體制,屬西安都衞。洪武六年(1373年),置河州府,屬陝西行中書省,衞治軍,府治民。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移西安行都衞於河州,轄河州、朵甘(今青海省南部及四川省北、西部)、烏斯藏(今西藏自治區南部)3衞。洪武九年(1376年),西安行都衞廢。成化九年(1473年),復置河州,屬陝西臨洮府。
清初,沿用明制。康熙二年(1663年),河州屬甘肅省臨洮府。乾隆三年(1738年),臨洮府歸入蘭州府,河州直轄於蘭州府,州下無屬縣。
大美太子山 大美太子山
民國二年(1913年),蘭州府廢,河州改名為導河縣,屬蘭山道,縣治在今臨夏市城關鎮。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導河縣更名臨夏縣,並從導河縣析出寧河(今和政縣)、寧定(今廣河縣)、永靖縣。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甘肅省政府設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臨夏縣屬之。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臨夏縣仍屬之。
1949年8月22日,臨夏解放。26日,臨夏縣人民政府成立(縣治在今臨夏市),隸屬臨夏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6月23日,從臨夏縣中析置臨夏市
1958年12月,撤銷臨夏、永靖2縣,併入臨夏市。
1961年12月,恢復臨夏、永靖2縣。
1973年12月,撤銷臨夏市,併入臨夏縣,
1980年6月,從臨夏縣析置臨夏市、積石山縣 [2] 

臨夏縣行政區劃

臨夏縣區劃沿革

1950年6月23日,臨夏縣轄韓集區、南川區、北塬區、癿藏區、吹麻灘區、尹集區、新集區,後分置紅台區、大河家區、馬集區、居集區。
1953年,全縣轄11個區。
1958年9月,將原11個區改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其中,除原南川改名為南龍外,其餘名未變。
1973年12月,臨夏縣成立吹麻灘、韓集、癿藏3個區和大河家、劉集、石塬、柳溝、關家川、寨子溝、胡林家、安集、癿藏、居集、郭幹、銀川、鋪川、營灘、韓集、馬集、刁祁、麻尼寺溝、漠泥溝、鐵寨、漫路、榆林、尹集、北塬、井溝、橋寺、先鋒、南塬、安家坡、三角、槍罕、新集、折橋、南龍、民主、路盤、黃泥灣、紅台、城關等39個公社及城南、城北、八坊、西關、東關等5個街道。
1980年6月,原屬臨夏縣的癿藏區除營灘公社外轄16個公社劃歸積石山縣。
1983年5月,人民公社改為鄉人民政府,原屬臨夏縣的折橋、城關、南龍、槍罕4鄉和城南、城北、八坊、西關、東關等5個街道劃歸臨夏市。
1985年5月,撤銷韓集鄉,成立韓集鎮。
1989年1月,成立坡頭鄉。9月,成立河西鄉。
1998年6月,成立土橋鎮。
2002年9月,馬集、尹集、新集、蓮花4鄉撤銷鄉,改鎮。
2004年12月,撤銷鐵寨、三角2鄉,分別併入尹集、土橋2鎮。 [2] 

臨夏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6月,臨夏縣轄9個鎮、16個鄉:韓集鎮土橋鎮馬集鎮蓮花鎮新集鎮尹集鎮刁祁鎮北塬鎮黃泥灣鎮營灘鄉掌子溝鄉麻尼寺溝鄉漠泥溝鄉漫路鄉榆林鄉井溝東鄉族鄉坡頭鄉橋寺鄉先鋒鄉河西鄉安家坡東鄉族鄉南塬鄉紅台鄉路盤鄉民主鄉 [3]  218個行政村,2102個村民小組,7個社區居委會,74個居民小組。 [1] 

臨夏縣地理環境

臨夏縣位置境域

臨夏縣,位於甘肅省中部,臨夏州西南部,黃河南岸,介於北緯35°15'~35°48′,東經102°42'~103°18'之間,東與臨夏市和政縣、東鄉縣為鄰,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西北與積石山縣接壤,北隔劉家峽水庫永靖縣相望,東西寬53.1千米,南北長59.85千米,總面積1212.4平方千米。 [1] 

臨夏縣地質

臨夏縣,地質構造屬祁呂賀蘭山字型構造體系弧形西褶帶,南北均屬弧形西褶帶的次一級構造單元,南部為祁連山褶皺帶的東延部分,北部為臨夏凹陷盆地。臨夏凹陷盆地東接臨祧凹陷,北與官亭凹陷相連,南以大斷裂與太子山、土門關山、葱花嶺為界,西以黃河至百嶺溝斜斷層與積石山隔離。南部山地由一系列北西一東南走向的擠壓褶皺、衝斷層和北東一西南向的張扭性斷層形成的山地。大的斷層有隆務河一大夏河斜衝斷層、太子山一東灣衝斷層、黃河一百嶺溝斜斷層等。
地層南北差別大,南部山區地層古老,以海相沉積為主,北部地層較新,以陸相沉積為主。南部山區是古祁連地糟的一部分,經歷古生代早期多次海陸交替之後,從石炭紀到中生代的三疊紀,基本上沉沒于海洋之中。堆積上石炭統、下二疊統及三疊系的海相和濱海相的地層。 [2] 

臨夏縣地形地貌

臨夏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多山溝,兼有塬、川,海拔1735米~4636米。西部、南部和東部山地是青藏高原東北的邊緣隆起部分,屬低山樑峁溝壑區。中部為大夏河河谷盆地,河谷縱貫全境,河谷西南段切穿太子山,形成峽谷,河谷東北端谷地寬闊,地勢平坦。北部為黃土台塬,習慣上稱為北塬,地勢西南向東北傾斜,形成重台塬、北塬、北小塬三級台塬。 [1] 

臨夏縣氣候

臨夏縣,屬温帶半濕潤區和高寒濕潤區的過渡氣候帶,具有大陸性、季風性山地氣候特點,氣候因素隨地勢高度變化十分明顯。春季温和,夏無酷暑,秋季涼爽濕潤,冬無嚴寒。光能資源較充足,其分佈規律是從東向西逐漸減低。縣境屬黃河支流大夏河流域,黃河流經北部邊緣的劉家峽水庫。全縣水能資源較豐富,主要集中於西南部,以大夏河為主。主要河流有大夏河、老鴉關河、多支壩河、槐樹關河、牛津河、紅水河。 [1] 

臨夏縣水文

臨夏縣,屬黃河支流大夏河流域,黃河流經北部邊緣的劉家峽水庫。全縣水能資源較豐富,主要集中於西南部,以大夏河為主。 [2] 

臨夏縣土壤

臨夏縣,土地總面積1212.4平方千米,摺合181.86萬畝。耕地面積549840.01畝(確權數據),壚土、黑土和紅土佔78.21%,是全縣主要三大土類,土壤質地和結構良好。全縣土壤劃分8個土類,13個亞類,29個土屬,51個土種。土壤分佈呈明顯的地帶規律,南部太子山和西部積石山區土壤呈垂直地帶性規律;中部和北部,由南向北土壤呈山地棕壤→黑土→壚土→黃麻土過渡規律。部分地方由於母質的影響,出現紅土類土壤。 [1] 

臨夏縣植被

臨夏縣,受地形、海拔、氣候及生產生活的影響,臨夏縣植被明顯分為山區植被和農區植被兩大類。山區植被主要分佈在西部和南部的積石山和太子山區,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規律,主要分為高山寒漠植被、高山草甸亞高山灌叢草甸、針闊葉混交林、闊葉草灌叢等類。農區植被主要分佈在海拔1735米至2600米的川源灌區、中部坡梁、低山陰濕地區及大夏河下游河谷地帶,主要分為農作物一楊柳亞帶、農作物一楊、柳、榆、椿亞帶、農作物一楊樹帶、農作物一瓜果地帶等類。 [1] 

臨夏縣自然資源

臨夏縣水資源

臨夏縣,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多支壩河、漠泥溝河、老鴉片關河、槐樹關河、紅水河和牛津河等。總水量為11.16億立方米,河流自產水多年均徑流量2.55億立方米,入境客水8.61億立方米。總水量中可供用水量1.9億立方米,佔總水量的17%;實際毛用水為1.014億立方米,佔總水量的9.05%。 [4] 

臨夏縣土地資源

臨夏縣,總土地面積1212.4平方公里,摺合1824941畝。其中:耕地 59.48萬畝(水澆地 14.92萬畝,佔25.08 %;旱地44.56萬畝,佔74.92%),佔臨夏州耕地總面積的15.50%,人均耕地1.84畝;種植園用地6.46萬畝;林地 36.62萬畝;草地25.70萬畝;濕地0.78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2.85萬畝;交通運輸用地3.57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66萬畝;其他土地5.31萬畝。 [4] 

臨夏縣生物資源

臨夏縣,植物野生植物8類:1、油脂類,有花椒、山杏等20多種。2、纖維類,有芨芨草、榆樹等20多種。3、澱粉類,有蕨根、面蛋等20多種。4、化工原料類,有曼陀羅、沙棘等10多種。5、食用菜類,有苦苣、灰藿、烏龍頭、蕨菜等。6、藥用類,有大黃、黨蔘、黃芪、秦艽、鬼臼等84種。7、芳香類,有七里香、玫瑰等10種。8、土農藥類,有烏頭、狼毒、毛茛等14種。野生動物有雞形、雁形、偶蹄形、食肉性等4目11種。其中藍馬雞、雪雞、蘇門羚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馬麝、林麝、石貂、水獺、血雉、山溪鯢等為國家三類保護動物。魚類有黃河鯉魚、鱒魚、蘭州鯰、白鰱、花鰱、草魚、團魴、鯉魚、虹鱒等9種。 [4] 

臨夏縣礦產資源

臨夏縣風
臨夏縣風(13張)
臨夏縣,臨夏縣地處西秦嶺與祁連成礦帶的延伸交匯部,礦產以非金屬為主。截至2022年,已發現的礦產共4類10種,主要有:黑色金屬:鐵;冶金輔料礦產:耐火粘土;建材非金屬: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粘土、飾面大理岩、花崗岩、建築用砂石、磚瓦用粘土;水汽礦產:地熱、礦泉水、地下水。石灰石主要分佈在三岔溝、麻尼寺溝、漠尼溝等地,探明儲量2066.1萬噸以上;大理石主要產在尹集鎮東西架山,探明地質儲量1081萬噸;鐵礦產在麻泥寺溝八里寺一帶,探明地質儲量29.93萬噸;花崗岩產在卧龍溝一帶,初步探明地質儲量1078.73萬立方米。 [4] 

臨夏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臨夏縣常住人口31.6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5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1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7萬人;鄉村人口24.5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94萬人。城鎮人口占全縣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為22.53%,比上年末提高1.55個百分點。在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15.9萬人,女性15.76萬人,人口性別比100.89(以女性為100)。全年出生人口0.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9‰;死亡人口0.3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9.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9‰ [16]  。主要有漢、回、東鄉、保安、撒拉、土、藏、蒙古8個民族,是甘肅省少數民族聚居地之一。 [1] 
2023年年末全縣常住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 標
年末人口數(萬人)
比重(%)
常住人口
31.66
100
其中:城鎮
7.13
22.53
鄉村
24.53
77.47
其中:男性
15.9
50.22
女性
15.76
49.78
其中:0-15歲(含不滿16週歲)
8.8
27.81
16-59歲(含不滿60週歲)
17.7
55.92
60週歲及以上
5.16
16.27
其中:65週歲及以上
3.76
11.86 [16] 

臨夏縣經濟

臨夏縣綜述

2023年,臨夏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0737萬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5839萬元,比上年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85502萬元,比上年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369396萬元,比上年增長5.8%。三次產業比重為25.52:14:60.48,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分別提高0.31、0.6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0.95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9118.39元,比上年增長8.7%。全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 [16] 
202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其構成
指標
絕對數(萬元)
増長(%)
構成(%)
地區生產總值
610737
6.6
100
分產業
——
——
——
第一產業
155839
5.7
25.52
第二產業
85502
12.6
14
第三產業
369396
5.8
60.48
分行業
——
——
——
農林牧漁業
162052
5.8
26.53
工業
25319
8.6
4.15
建築業
60546
14.5
9.91
批發和零售業
38446
11
6.3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14231
20.5
2.33
住宿和餐飲業
25408
22.4
4.16
金融業
24597
1
4.03
房地產業
21275
5.9
3.48
其他服務業
238862
3.2
39.11 [16] 
2023年,臨夏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88億元,比上年增長28.1%。其中:項目建設完成投資48.96億元,比上年增長59%;房地產完成投資5.92億元,比上年下降50.8%。商品房銷售面積7.1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8.3%。按三次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6.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7.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5%。按項目構成分,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增長7.66%,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下降50.2%,其他費用投資增長434.3%。 [16] 
2023年,臨夏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39851萬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4444萬元,同比下降6.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950萬元,同比下降18.6%;非税收入完成9494萬元,比上年增長20.5%。從主體税種看,增值税4254萬元,比上年增長33.23%;企業所得税634萬元,比上年下降17.3%;個人所得税171萬元,比上年下降1.16%。完成一般預算支出443477萬元,比上年增長1.06%。財政自給率5.51%。 [16] 
2023年,臨夏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563元,比上年增長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972.1元,比上年淨增1357元,增長5.3%,其中:工資性收入17623.2元,比上年增長6%,佔比65.34%;經營淨收入6431.3元,比上年增長3.9%,佔比23.84%;財產淨收入428.8元,比上年增長7.8%,佔比1.59%;轉移淨收入2489.7元,比上年增長3.4%,佔比9.2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32.7元,比上年淨增826.7元,增長8.1%,其中:工資性收入4331.7元,比上年增長7.6%,佔比39.27%;經營淨收入4369.5元,比上年增長8%,佔比39.6%;財產淨收入196.7元,比上年增長8.4%,佔比1.78%;轉移淨收入2134.8元,比上年增長9.3%,佔比19.35%。全縣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2.44,比上年縮小0.07。 [16] 
2023年,臨夏縣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439元,比上年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900元,比上年增長13.9%。全縣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2.9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3.65%。 [16] 

臨夏縣第一產業

2023年,臨夏縣完成農業總產值258790萬元,比上年增長6.3%;完成農業增加值162052萬元,比上年增長5.8%。糧食播種面積35.26萬畝,比上年增長0.18%,其中小麥8.86萬畝、玉米17.49萬畝、豆類2.15萬畝、洋芋6.3萬畝、其他穀物0.46萬畝。糧食總產量14.83萬噸,比上年增長1.73%;油料5.13萬畝,同比下降1.72%,產量1.18萬噸,同比下降2.94%;蔬菜種植面積8.49萬畝,比上年增長6.56%,產量17.1萬噸,比上年增長8.44%。 [16] 
2023年全縣主要農產品產量
主要農產品
單 位
產 量
比上年增長(±%)
小 麥
29992.8
-2.95
玉 米
91886.8
5.59
洋 芋
20221.22
-4.53
蔬 菜
171014.29
8.44
花 椒
3837.5
4.99
油 料
11785.91
-2.94
水 果
13737.04
7.91
藥 材
2138.52
-42.8
甜 菜
1154.5
81.91
蠶 豆
4406.01
-0.99 [16] 
2023年,臨夏縣完成畜牧業增加值46183.6萬元,比上年增長8.5%,大牲畜、羊、豬、家禽等存、出欄保持穩定。 [16] 
2023年,臨夏縣完成各類造林面積25135畝,比上年增長48.95%,完成育苗面積2493.52畝,比上年下降64.94%。 [16] 
2023年,臨夏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53489千瓦;發放農業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2452萬元,受益户80483户;發放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53萬元,受益户36737户;農機購置補貼262萬元,受益户875户,購置各類農機具1079台套。 [16] 
2023年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存欄數
主要畜產品
單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肉類總產量
萬噸
1.38
9.39
其中:豬牛羊肉產量
萬噸
1.24
9.93
牛奶產量
萬噸
2.46
-3.3
禽蛋產量
2826.9
-2.4
水產品產量
121.44
22.6
大牲畜年末存欄
萬頭
9.78
4.53
其中:牛存欄
萬頭
9.77
4.8
牛出欄
萬頭
2.24
7.9
羊年末存欄
萬隻
27.3
12.7
出欄
萬隻
16.9
18.8
豬年末存欄
萬頭
9.09
-5.3
出欄
萬頭
9.43
6
家禽年末存欄
萬隻
106.96
-3
出欄
萬隻
105.08
3.7 [16] 

臨夏縣第二產業

2023年,臨夏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47636萬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85109萬元, 比上年下降2.6%。完成工業增加值25319萬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1722萬元,比上年增長3.1%。 [16] 
2023年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主要產品
單 位
產 量
比上年增長(±%)
乳製品
9903
49.4
肉製品
2068.4
4.5
水力發電
萬千瓦時
13386.1
46.4
飼料
47116
8.8
鋁材
5181.8
11.7
冷凍食品
3505
57.5 [16] 
2023年,臨夏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53.46%,比上年上升5.25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0.03%,比上年增長1.63倍;資產負債率63.68%,比上年上升2.54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為96.2%,比上年增長4.2個百分點;流動資金週轉次數為0.78次,比上年下降0.08次;勞動生產率為113695.4元/人,比上年下降5.3%。 [16] 
2023年,臨夏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60546萬元,比上年增長14.5%;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9.9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87萬平方米,增長19.4%;竣工面積18.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82萬平方米,增長71.2%。 [16] 
工業
2022年,臨夏縣工業總產值143059萬元,比上年增長9.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76531萬元, 比上年增長14.3%。工業增加值24090萬元,比上年增長6.0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1428.8萬元,比上年增長34.20%。
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8.21%,比上年上升0.5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0.05%,比上年下降1.51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65.35%,比上年上升2.56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為91.77%,比上年下降4.8個百分點;流動資金週轉次數為0.86次,比上年下降0.02次;勞動生產率為148235.4元/人,比上年增長42%。
建築業
2022年,臨夏縣建築業增加值51865萬元,比上年增長30.2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5.12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3.92萬平方米,下降13.5%;竣工面積10.98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0.24萬平方米,下降2.14%。

臨夏縣第三產業

2023年,臨夏縣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84億元,同比增長1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42億元,同比增長20.5%;住宿和餐飲業完成增加值2.54億元,同比增長22.4%;金融業完成增加值2.46億元,同比增長1%;房地產業完成增加值2.13億元,同比增長5.9%;其他服務業完成增加值23.9億元,同比增長3.2%。 [16] 
2023年,臨夏縣完成郵政業務收入1635.67萬元,比上年增長16.1 %,完成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13.56萬件,同比增長16.57%;完成電信業務總量 19580.3 萬元,比上年增長23.19%。年末全縣共有通信鐵塔866 座,其中4G基站453座,5G基站413座。全縣年末電話用户達到24.47萬户,其中移動電話用户23.19萬户,移動電話普及率 84.2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户7.29萬户。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户接入流量0.67億GB。固定寬帶接入用户普及率35.6部/百人。 [16] 
2023年,臨夏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限上完成0.85億元,比上年增長39.8%;限下完成1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3%。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1億元、同比增長1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6億元、同比增長12.7%;按消費形態分,餐費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31.2% ,商品零售10.61萬元、同比增長14.1%。 [16] 
2023年末,臨夏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7.77億元,比上年增長9.6%;各項貸款餘額為53.3億元,比上年增長3%。全年保險行業完成保費收入16626.3萬元,同比增長2.3%,其中:人身保險7331萬元,同比下降1.3%,財產保險9295.3萬元,同比增長5.4%;賠付金額10389.5萬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壽險賠付金額3800.5萬元,比上年增長5%,財險賠付金額6589萬元,比上年增長25.2%。 [16] 
2023年,臨夏縣旅遊接待人數232.8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36.5%;收入123865.8萬元,比上年增長229.8%。 [16] 
商業貿易
2022年,臨夏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056.5萬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限上4419.4萬元,比上年增長4.1%;限下99637.1萬元,比上年下降8.28%。按行業分,批發業13519.8萬元,比上年下降10.3%;零售業79457萬元,比上年下降4.6%;住宿業341.7萬元,比上年下降33.3%;餐飲業10738萬元,比上年下降9.9%。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77751.4萬元,比上年下降5.9%;鄉村零售額26305.1萬元,比上年下降6.3%。
服務業
2022年,臨夏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1891萬元,比上年增長34.97%;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4616萬元,比上年下降3.79%;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0523萬元,比上年下降9.94%;金融業增加值24859萬元,比上年增長0.77%;房地產業增加值19919萬元,比上年增長6.49%。
郵電業務總量1409.13萬元,比上年增長15.38%。電信業務總量 18486.81 萬元,比上年增長4%。共有通信鐵塔546座,其中4G基站319座,5G基站227座。電話用户達到26.5萬户,其中移動電話用户24.76萬户。移動電話普及率80.2 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6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光纖寬帶接入用户6.81萬户,比上年增加0.7萬户。移動互聯網用户接入流量1.165億GB,比上年增長30.7%。固定寬帶接入用户普及率24部/百人。
金融和保險
2022年,臨夏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91930萬元,比上年增長6.7%;各項貸款餘額為517449萬元,比上年增長2.9%。保費收入16246.6萬元,其中:壽險保費收入7426.27萬元,財險保費收入8820.33萬元;賠付金額8879.48萬元,其中:壽險賠付金額3618.56萬元,財險賠付金額5260.92萬元。
旅遊
2022年,臨夏縣旅遊接待人數98.4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58%;收入37560.98 萬元,比上年下降26.84%。

臨夏縣交通運輸

213國道 [5]  、G1816烏海—瑪沁高速公路、雙達高速、臨大高速公路、568國道、310國道、S322省道、S309省道、S106省道、縣道14條、鄉道17條,村道218條。 [1] 
2023年,臨夏縣貨物運輸總量690.9萬噸,比上年增長47%,貨運週轉量132345.7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6.5%;全年旅客運輸總量327.2萬人,比上年增長54.7%,客運週轉量5807.3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53.5%。 [16] 

臨夏縣政治

縣委書記
何存鵬
縣長
馬俊平
截至2023年11月 [8-9] 

臨夏縣社會事業

臨夏縣教育事業

2023年,臨夏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14所,教職工5174人,在校學生69406人。其中:高中2所,教職工532人, 在校學生5148人;初級中學15所,教職工1259人,在校學生14627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教職工63人,在校學生393人;小學188所,教職工2781人,在校學生35709人;幼兒園205所(民辦16所、小學附屬159所、獨立公辦30所),教職工449人,在園幼兒12810人;職業技術學校1所,教職工75人,在校學生67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職工15人,在教學生47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96.72%,初中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7.61%,高中毛入學率87.31%。全縣共有在讀大學生5318人,其中211和985院校83人,普通一本661人,二本1504人,大專(高職)3070人。2023年本科上線623人、上線率58.28%。 [16] 

臨夏縣科學技術

2022年,臨夏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等科普宣傳培訓活動,受訓人數達3萬多人次,發放宣傳科普資料5萬多份。制定印發《2022年臨夏縣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勞動力培訓9期,參訓幹部羣眾600多人。接受50名來自甘肅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州畜牧、林業、農業技術推廣站等不同行業的“三區”科技人才到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政村開展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培訓指導,提升羣眾科學文化素質。向鄉村振興集團和62家企業合作社下派科技特派員177名。 [1] 

臨夏縣文化事業

2023年末,臨夏縣擁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解放軍搶渡黃河紀念館各1座;廣播電視轉播台1座;籃球俱樂部2個,釣魚協會、信鴿協會等各1個;圖書館現有圖書3.1萬冊,博物館館藏文物1942件,建成農家書屋324 個(其中寺廟書屋16個);3A級景區4家,三星級飯店1家,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處,國家農業示範區1處,省級旅遊示範村2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 [16] 

臨夏縣醫療衞生

2023年,臨夏縣共有縣級醫院3個(在建1個),鄉(鎮)衞生院29個,醫院牀位數1849張。縣級醫院專業衞生技術人員818人,其中:副高及以上77人,中級職稱113人。村衞生所(室)217個,個體診所38個,村級衞生從業人員218人。 [16] 

臨夏縣社會保障

2023年末,臨夏縣重點優撫對象1392人,其中參戰涉核人員19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1912人,發放低保金1337.74萬元;農村居民50595人,發放低保金12709.08萬元。特困供養對象1925人,發放供養資金2068.48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對象11854人,發放補貼資金1224.98萬元;孤兒25人,發放保障金31.96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662人,發放保障金682.67萬元。 [16] 
2023年末,臨夏縣企業職工養老參保人數3434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參保人數9764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8.17萬人。參加本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85848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6200人。 [16] 

臨夏縣歷史文化

臨夏磚雕
臨夏磚雕,甘肅省臨夏縣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臨夏磚雕源於秦漢,成熟於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繪畫、木雕的藝術特色,使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更加完美。臨夏磚雕的工藝主要分為捏雕和刻雕兩種,刻雕的工藝包括打磨、構圖、雕刻、細磨、過水、編號、拼接安裝、修飾等八道程序。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陰線刻、凹面線刻、凸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式透雕等種類。 [15] 
2006年5月20日,臨夏磚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38。 [10] 

臨夏縣風景名勝

臨夏縣解放軍搶渡黃河紀念館
臨夏縣解放軍搶渡黃河紀念館,位於蓮花鎮蓮城村,為臨夏州州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7月被省委黨研室命名為“甘肅省第七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接待前來參觀瞻仰的黨員幹部羣眾12000多人次,舉辦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及學黨史教育活動超過了500多場次。 [11] 
崔家莊遺址
崔家莊遺址,為齊家文化遺址,位於北塬鎮崔家村東北側,距臨夏市2公里。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4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墓葬和白灰面居址。曾出土陶器、玉器、石器、骨器40餘件。1974年由裴文中先生首次發現,1963年被公佈為甘肅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任家崖遺址
任家崖遺址,位於臨夏縣黃泥灣鎮五一村西100米。內涵分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和齊家文化。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6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暴露有白灰面房址1處。採集有泥質和夾砂紅陶片及少量泥質黑、灰陶片。 [12] 
關灘溝景區
關灘溝景區,地處臨夏縣西南部麻尼寺溝鄉境內,面積225平方公里,水草豐美、環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一塊植被茂密的自然風景區。2015年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13] 

臨夏縣名優特產

臨夏牛肉麪
臨夏牛肉麪
臨夏牛肉麪(2張)
臨夏牛肉麪,是湯料和勁道麪條的結合講究“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五大特點: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指牛肉湯清亮鮮香,二白是指白蘿蔔片雪白,三紅是指油潑辣子紅豔豔,四綠是指香菜香葱韭菜等香料新鮮嫩綠,五黃是指拉出來的麪條白裏透着黃澄澄的光澤。紅豔豔的油辣子並不辣口,卻提供了獨有的油香。 [14] 
漿水面
漿水面 漿水面
漿水面,也叫酸菜面、酸湯麪,是用自制的酸菜煮成湯汁拌和麪條,味道酸香開胃。在臨夏州,很多家庭都會製作漿水,選取當季的一些蔬菜如蘿蔔纓、大白菜、白蘿蔔、紅薯藤、芹菜和芥菜等。食用時,在鍋中炒香葱花,添加漿水和清水煮沸,添加到麪條上,便是酸爽可口的素漿水面了,根據不同口味,還可以加辣椒油、鹹菜等。 [14]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餡的主要餡料是應季蔬菜:一年四季,用得最多的蔬菜是紅蘿蔔,加上羊肉和香葱作餡料,春夏則用韭菜和韭花加上羊肉作餡料。到了冬季,會用大棚裏種植的韭黃。皮薄餡鮮,可蒸可烤配上辣椒、醬油和醋調成的蘸水佐食。 [14] 

臨夏縣榮譽稱號

2022年3月,臨夏縣入選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 [6] 
2023年9月,臨夏縣入選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