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鎖定
是一種以膝關節侷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軟腿或膝關節交鎖現象,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固定的侷限性壓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時,身體及股部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撕裂。
外文名
injury of meniscus of knee joint
就診科室
外科,骨科
常見發病部位
膝關節
常見病因
扭轉外力
傳染性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病因

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時,身體及股部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傷時膝關節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後。外側半月板損傷的機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關節之間,使關節活動發生機械障礙,妨礙關節伸屈活動,形成“交鎖”。在嚴重創傷病例,半月板,十字韌帶和側副韌帶可同時損傷。半月板損傷的部位可發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邊緣部。損傷的形狀可為橫裂、縱裂、水平裂或不規則形,甚至破碎成關節內遊離體。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臨牀表現

多數有明顯外傷史。急性期膝關節有明顯疼痛、腫脹和積液,關節屈伸活動障礙。急性期過後,腫脹和積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動時關節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樓、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動作時疼痛更明顯,嚴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礙,部分病人有交鎖現象,或在膝關節屈伸時有彈響。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檢查

1.壓痛部位
壓痛的部位一般即為病變的部位,對半月板損傷的診斷及確定其損傷部位均有重要意義。檢查時將膝置於半屈曲位,在膝關節內側和外側間隙,沿脛骨髁的上緣(即半月板的邊緣部),用拇指由前往後逐點按壓,在半月板損傷處有固定壓痛。如在按壓的同時,將膝被動屈伸或內外旋轉小腿,疼痛更為顯著,有時還可觸及到異常活動的半月板。
2.麥氏(McMurray)試驗(迴旋擠壓試驗)
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將髖與膝儘量屈曲,然後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內旋,或內收、內旋,或內收、外旋,逐漸伸直。出現疼痛或響聲即為陽性,根據疼痛和響聲部位確定損傷的部位。
3.強力過伸或過屈試驗
將膝關節強力被動過伸或過屈,如半月板前部損傷,過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後部損傷,過屈可引起疼痛。
4.側壓試驗
膝伸直位,強力被動內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損傷,患側關節間隙處因受擠壓引起疼痛。
5.單腿下蹲試驗
用單腿持重從站立位逐漸下蹲,再從下蹲位站起,健側正常,患側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時,因損傷的半月板受擠壓,可引起關節間隙處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試驗
病人取側卧位,抬起下肢作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患側關節間隙向下時,因損傷的半月板受擠壓而引起疼痛。反之,患側關節間隙向上時,則無疼痛。
7.研磨試驗
病人取俯卧位,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雙手握住踝部將小腿下壓,同時作內外旋活動。損傷的半月板因受擠壓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將小腿向上提,再作內外旋活動,則無疼痛。
8.X線檢查
拍照X線正側位片,雖不能顯示出半月板損傷情況,但可排除其他骨關節疾患。膝關節造影術對診斷意義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9.膝關節鏡檢查
通過關節鏡可以直接觀察半月板損傷的部位、類型和關節內其他結構的情況,有助於疑難病例的診斷。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診斷

大多數患者有明確膝扭傷史,受傷後,膝關節有劇痛,走路可伴有彈響聲,不能自動伸直,關節腫脹。膝關節間隙處的壓痛是半月板損傷的重要依據。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治療

1.急性期
如關節有明顯積液(或積血),應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抽出積液;如關節有“交鎖”,應用手法解除“交鎖”,然後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關節於伸直位4周。石膏要妥為塑型,病人可帶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間和去除固定後,都要積極鍛鍊股四頭肌,以防肌肉萎縮。
2.慢性期
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和體徵明顯,診斷明確,應及早手術切除損傷的半月板,以防發生創傷性關節炎。術後伸膝位加壓包紮,次日開始作四頭肌靜止性收縮練習,2~3天后開始作直腿抬高運動,以防股四頭肌萎縮,兩週後開始下地行走,一般在術後2~3個月可恢復正常功能。
3.關節鏡應用
關節鏡可用於半月板損傷的治療,半月板邊緣撕裂可行縫合修復,通常進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損傷的部分。對早期懷疑半月板損傷者可行急診關節鏡檢查,早期處理半月板損傷,縮短療程,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損傷性關節炎的發生。通過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