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膈神經

鎖定
頸叢中最重要的神經。它是混合神經,其運動纖維支配膈肌,感覺纖維分佈於胸膜、心包;一般認為,右膈神經的感覺纖維還可分佈到肝、膽囊和膽道系統。膈神經受損的主要表現是同側膈肌癱瘓。膈神經受刺激可發生呃逆。膽囊的炎症可刺激分佈於膈下中央部腹膜和膽囊的右膈神經末梢,此時患者可感到右側肩部疼痛(牽涉痛),因而可能被誤診為肩關節或鎖骨上區的病變,而忽略膽囊的炎症。
(概述圖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膈神經
外文名
phrenic nerve
作    用
控制呼吸
組    成
頸神經
分    佈
肝、膽囊肝外膽道的漿膜

膈神經膈神經組成

由第3、4、5對頸神經的前支組成。

膈神經分佈

膈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膈肌,感覺纖維分佈於胸膜心包、膈下面的部分腹膜。一般認為,右膈神經的感覺纖維尚分佈到肝、膽囊肝外膽道的漿膜。

膈神經變異

國人副膈神經的出現率約為48%,大多發自第5、或第5、6、第4頸神經。多為單側,並常在鎖骨下靜脈上方或下方加入膈神經。

膈神經損傷表現

同側半膈肌受影響,表現為腹式呼吸減弱或消失,嚴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經受刺激時可發生呃逆

膈神經位置

膈神經前方鄰接胸鎖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中間腱、頸內靜脈、頸橫動脈和肩胛上動脈等,左側前方鄰接胸導管弓。

膈神經解剖學特點

膈神經大鼠膈神經的顯微解剖與測量

膈神經屬頸神經叢分支。大鼠膈神經通常由C4和C5前根在前斜角肌上部外側匯合而成,自前斜角肌上部外緣,沿該肌的前面,於椎前筋膜的深側,以近似垂直的方向下行。被胸鎖乳突肌及頸內靜脈覆蓋,並有肩胛舌骨肌、頸橫動脈及肩胛上動脈橫過其表面。在鎖骨下動、靜脈間進入胸腔。在胸腔內由兩層胸膜包裹與心包膈血管伴行進入膈肌。在右側,膈神經在胸腔內自上而下與右胸廓內動脈、右頭臂靜脈、上腔靜脈、右側心包毗鄰;左側膈神經自上而下與左胸廓內動脈、左頭臂靜脈、主動脈弓、左側心包毗鄰。膈神經主幹在進入膈肌之前主要分為胸骨支、前外側支、後支。 [1] 

膈神經膈神經的組成、行走及毗鄰

膈神經均主要由第4頸神經前根發出,第3,5頸神經前根可發支參與,在前斜角肌外側緣上份形成主幹,沿前斜角肌表面下行,在鎖骨下動靜脈間進入胸廓。膈神經在胸腔內由兩層胸膜包裹,覆蓋膈神經的胸膜較疏鬆,易於分離。鈍性分離即可遊離整個胸段膈神經。右側膈神經在胸腔內毗鄰的結構由上而下有:右胸廓內動脈、右無名靜脈、上腔靜脈、右側心包。左側膈神經在胸腔內毗鄰的結構由上而下有:左胸廓內動脈、左無名靜脈、主動脈弓、左側心包。膈神經從主幹形成處至入肌點長度為:右側(24.50±2.30)cm;左側(30.50±2.50)cm。膈神經從鎖骨下緣到入肌點的長度為:右側(16.50±2.17)cm;左側(23.10±2.50)cm。 [2] 

膈神經膈神經的血供

膈神經的血供主要來源於心包膈動脈,除該血管外,無其它明顯的血管滋養膈神經。 [2] 

膈神經膈神經與有關血管的關係

在胸腔內兩側膈神經均與心包膈動脈伴行,心包膈動脈與膈神經緊鄰沿心包表面下行。在所有屍體中心包膈動脈均起源於同側的胸廓內動脈。胸廓內動脈起源於鎖骨下動脈。心包膈動脈是胸廓內動脈的第一個分支,心包膈動脈的直徑為(1.30±0.15)mm。右側胸廓內動脈起源點和心包膈動脈起源點的距離為(2.10±1.33)cm(0.50~5.20cm)。左側胸廓內動脈起源點和心包膈動脈起源點的距離為(3.35±1.12)cm(1.40~5.60cm)。隔神經與胸廓內動脈在進入胸廓處位置不恆定。左側,66.7%膈神經從前方越過胸廓內動脈,進入胸廓,走行在其內側。其餘的從後方經過胸廓內動脈,進入胸廓,走行在其外側。右側:50%的從前方越過胸廓內動脈,其餘從後方經過胸廓內動脈。膈神經與胸廓內動脈交會點與胸廓內動脈起源點的距離右側為(2.40±1.33)cm(0.50~5.40cm);左側(3.35±1.12)cm(1.70~6.40cm)。 [2] 
參考資料
  • 1.    温竣翔,李昕,孫貴新,李立鈞,譚軍.大鼠迷走神經和膈神經的解剖相關性實驗研究[J].中國臨牀解剖學雜誌,2010,28(03):324-326+329.
  • 2.    徐文東,馬建軍,徐建光,黃漢偉,張家勝,張成鋼,顧玉東.胸腔鏡下切取膈神經的應用解剖[J].中國臨牀解剖學雜誌,2001(01):8-10.
  • 3.    丁文龍,劉學政. 系統解剖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