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腸毛滴蟲病

鎖定
人毛滴蟲是寄生於腸道的鞭毛蟲,多見於盲腸與結腸,可引起腹瀉等臨牀症狀,故又稱為腸滴蟲病。本病全年散發,以夏秋季為多。起病可緩可急,病程由數小時以至20餘年不等。腹瀉為主要症狀,稀糊便,可有黏液,但膿血便少見。每天數次至十餘次。伴噁心、嘔吐、腹痛、腹脹、食慾減退等。
外文名
trichomoniasis intestinalis
就診科室
內科
常見發病部位
盲腸與結腸
常見病因
食入被滋養體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
常見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腹脹、食慾減退、腹瀉等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糞-口傳播
中文名
腸毛滴蟲病

腸毛滴蟲病病因

人毛滴蟲與陰道毛滴蟲形態相似,但波動膜和基染色杆較長,直至蟲體後端,後鞭毛在波動膜左側並行,在蟲體後端伸出體外。偽足形成較少見,在不適宜環境中可形成假包囊。蟲體通過吞飲、吞噬等獲取營養。人因食入被滋養體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也可由蒼蠅等傳播。

腸毛滴蟲病發病機制

人毛滴蟲可引起腸黏膜充血、水腫與炎症反應,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脱落,淋巴濾泡小膿腫形成。當宿主抵抗力下降時,在腸道共生細菌存在下,蟲體大量繁殖,黏膜損害明顯加重,腹瀉次數增多。毛滴蟲的活躍運動造成強烈的機械刺激,引起腺體分泌亢進。蟲體具有較多的溶酶體,內含豐富的酸性磷酸酶等水解酶。大量蟲體釋放的溶酶體酶可使腸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出現腹瀉

腸毛滴蟲病臨牀表現

本病全年散發,以夏秋季為多。起病可緩可急,病程由數小時以至20餘年不等。腹瀉為主要症狀,稀糊便,可有黏液,但膿血便少見。每天數次至十餘次。伴噁心、嘔吐、腹痛、腹脹、食慾減退等。約1/5患者有中至低度發熱,高熱罕見。少數患者表現為腹瀉便秘交替。人毛滴蟲寄生在膽道時可引起右上腹陣發性疼痛,噁心嘔吐、發熱及白細胞計數增高等。

腸毛滴蟲病診斷

根據上述臨牀表現,糞便和膽汁中查找蟲體是明確診斷的依據。

腸毛滴蟲病鑑別診斷

腸滴蟲病應與引起腹瀉的其他疾病相鑑別,膽道寄生時則應與細菌性膽道感染相區別。

腸毛滴蟲病併發症

可併發膽道滴蟲病。

腸毛滴蟲病治療

病原治療藥物首選甲硝唑,兒童分3次或4次口服,5~7天為一個療程,即期療效達100%,近期療效也達95%。此外,還可用替硝唑,或用奧硝唑頓服。新藥塞克硝唑,1次頓服亦有良好療效。

腸毛滴蟲病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