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腫頭龍科

鎖定
腫頭龍科(Pachycephalosauridae)是頭上有穹頂狀頭蓋的腫頭龍類。這穹形蓋厚、高,為爭奪配偶而爭鬥時也可以明顯地保護大腦。2013年5月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稱加拿大發現已知最古老的腫頭龍科化石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爬行綱
蜥臀目
中文名
腫頭龍科

目錄

腫頭龍科簡介

腫頭龍圖片 腫頭龍圖片
腫頭龍長90釐米至4.6米。所有已知類型均生活於晚白堊世。其中8個已知屬,一個在馬達加斯加,5個在北美,2個在東亞。 [1]  腫頭龍科恐龍的頭骨耐破壞,遠比相對脆弱的頭後骨骼更常見,因為腫頭龍科恐龍這樣的小型動物的骨骼容易受到肉食性動物和風化過程的破壞,往往在進入石化過程之前被摧毀。

腫頭龍科考古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和多倫多大學D.C. Evans等人宣佈在加拿大發現了腫頭龍科(Pachycephalosauridae)恐龍一個新屬新種,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新恐龍不僅是北美洲已知的已知最古老的腫頭龍科恐龍,而且可能也是全世界範圍內已知最古老的腫頭龍科恐龍之一,相關研究報告已經發表在2013年5月7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D.C. Evans等人將這種新恐龍命名為奧氏高頂龍Acrotholus audeti),屬名來自希臘文,意思是“高高的圓頂”,因為奧氏高頂龍的頭骨堅硬,厚度超過十釐米。 [2] 
據日本《朝日新聞》8月26日報道,日本岡山縣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25日宣佈,曾於2002年在蒙古戈壁沙漠發現的圓頂型恐龍頭骨化石,是腫頭龍(pachycephalosaurus)科的一個新種類。該恐龍生活在大約9千萬年前,在同類中屬於最古老的一種。
該頭骨化石前後長5釐米,寬4釐米,厚2釐米,前頭骨和頭頂骨緊密結合,構成了整個頭骨最上面的部分。日本的科研人員認為,該頭骨所屬的恐龍大約身長1米,年齡不大,從頭骨來看是一個新的種類。
迄今為止,腫頭龍科只確認發現過最早距今8千萬年前的化石。而這次的頭骨化石則是從距今9千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地層中發現的。
另外,傳統的學説都認為腫頭龍在戰鬥中通常會使用其堅硬的頭部。但近年來有觀點指出,腫頭龍使用頭部作戰會帶來疼痛,因此它們硬頭骨的作用就成為了一個謎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