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腫瘤電場治療

鎖定
腫瘤電場治療是一種通過便攜式、無創的醫療器械實施的療法,其原理是通過低強度、中頻(200 kHz)交流電場,作用於增殖癌細胞的微管蛋白,干擾腫瘤細胞有絲分裂,使受影響的癌細胞凋亡並抑制腫瘤生長 [1] 
2020年5月14日,再鼎醫藥宣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NMPA)已批准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的上市申請,用於與替莫唑胺聯用治療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以及作為單一療法用於復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這也成為中國內地首個獲批用於膠質母細胞瘤的療法。同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NMPA)也發佈消息,批准諾沃庫勒有限公司創新產品“腫瘤電場治療儀”的註冊。 [2] 
2019年5月23日,美國FDA批准腫瘤電場治療NovoTTF-100LTM系統聯合培美曲塞和鉑類藥物化療方案,一線治療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惡性胸膜間皮瘤(MPM)。這也是繼培美曲塞獲批後的15年來,FDA批准的第一款治療MPM的新療法。 [3] 
此外,多個關於腫瘤電場治療的全球III期關鍵性臨牀研究也正在開展以評估其用於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和卵巢癌的療效,針對肝癌和胃癌的II期臨牀研究也正在進行中。 [4] 
中文名
腫瘤電場治療
外文名
Tumor Treating Fields

腫瘤電場治療描述

腫瘤電場治療是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技術,通過低強度、中頻(200 kHz)交流電場,作用於增殖癌細胞的微管蛋白,干擾腫瘤細胞有絲分裂,使受影響的癌細胞凋亡並抑制腫瘤生長 [1]  。憑藉局部施放的模式以及抗有絲分裂作用,相比於手術、放療及藥物治療等傳統治療手段,腫瘤電場治療副作用較小,其有效性已經過嚴格的臨牀驗證。 [5] 

腫瘤電場治療臨牀數據

一項針對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國際Ⅲ期多中心臨牀研究EF-14顯示,與單用替莫唑胺(TMZ)化療相比,腫瘤電場治療與TMZ聯合治療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 [6] 
  • 研究證實,腫瘤電場治療與替莫唑胺聯合使用治療新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五年總生存率(OS)由5%提升至13%,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由16個月延長至20.9個月。 [5] 
  • 在這一試驗中,腫瘤電場治療表現出的效果與依從性密切相關,高依從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顯著延長。當患者每天穿戴超過22小時,五年生存率可提升至29.3%。 [5] 
2020年9月13日,首項腫瘤電場治療中國人羣真實世界數據公佈了一項評估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在中國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中的前瞻性研究。該研究在香港安健腫瘤治療中心入組了44例中國大陸患者,其中新發GBM患者組29人,復發GBM患者組15人。 [7] 
研究中期分析結果顯示:新發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6.4個月,中位總生存期尚未達到;復發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到4.5個月,中位總生存期8.6個月;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輕度至中度皮膚刺激,均為I-II級。 [7] 

腫瘤電場治療相關指南

  • 2013年,美國NCCN(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指南即納入了電場治療,且近年來推薦等級不斷提升 [5] 
  • 2015年,該技術已被納入《中國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診斷與治療指南》 [8] 

腫瘤電場治療指南推薦

2018年最新版NCCN指南將“常規放療+同步和輔助替莫唑胺化療+電場治療”作為膠質母細胞瘤1類推薦 [5] 
2018年12月,在印發的《腦膠質瘤診療規範(2018年)》中,腫瘤電場治療被推薦用於新發膠質母細胞瘤(1級證據)和復發高級別腦膠質瘤(2級證據)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