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腦膜癌病

鎖定
是指惡性腫瘤細胞轉移,瀰漫或局灶浸潤軟腦膜及蛛網膜下腔,是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癌的一種特殊類型,原發病灶常來源於肺癌、乳腺癌等,實體腫瘤患者中的發病率約4%~15%。
中文名
腦膜癌病
外文名
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

腦膜癌病一、病因

腫瘤侵犯腦膜後可能通過若干途徑進入腦脊液,包括經腦膜小血管直接轉移到腦脊液,先侵犯硬腦膜後再逐漸生長進入腦脊液,自腦表面的轉移病灶上脱落到腦脊液,以及沿神經根生長進入腦脊液等。

腦膜癌病二、鑑別診斷

腦膜結節型或混合型強化是MC患者較具特徵性的表現,MC這種特有的腦膜強化表現可以與顱內的其他疾病相鑑別。結核性腦膜炎的腦膜強化主要顯示腦池、腦溝、腦血管周圍的瀰漫性線樣強化影,尤以基底池及環池周圍異常強化,一般不會出現結節型強化,雖然結核桿菌有時可以在顱底形成結核球而出現類似結節型強化,但這種結核瘤一般只出現在顱底而不會出現在腦凸面腦膜或室管膜下,結合實驗室檢查及有無發熱病史則更利於鑑別;其他疾病如顱內感染(細菌、真菌及腦膿腫等)、結節病、低顱壓、頭顱外傷、顱腦術後等,腦膜也均出現線樣增厚型強化,無結節型強化出現。故有無結節型強化是區分MC與其他疾病的重要標誌。

腦膜癌病三、檢查

(一)腦脊液細胞學檢查:
正常腦脊液中僅有少量白細胞,兒童(0~10)×10/L,成人(0~8)×10/L,超過10×10/L為異常。正常腦脊液細胞主要是小淋巴細胞,其次是單核樣細胞。腦脊液細胞學檢查不但可以準確的進行細胞分類和發現腫瘤細胞,而且可以發現細菌和真菌。國內多采用玻璃管離心法收集腦脊液細胞,經MGG染色後鏡檢。化膿性腦膜炎呈中性粒細胞反應;病毒性腦膜炎、腦膜炎呈轉化型淋巴細胞反應;結核性腦膜炎呈混合性細胞反應;腦寄生蟲病以持續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為特徵;蛛網膜下隙出血時可見吞噬細胞反應,根據吞噬細胞中吞噬的物質如紅細胞、含鐵血黃素、膽紅質,可推算出血時間及有無再出血。
(二)磁共振成像:
增強掃描不僅能區分腦膜受累的類型,還能檢出腦實質內有無病灶。

腦膜癌病四、治療原則

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其中化療又包括全身化療和鞘內化療。治療的目的是使患者獲益,因此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應綜合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態、原發灶情況及先前抗腫瘤治療的敏感性。
(一)外科手術治療:
與傳統的腰椎穿刺術相比,通過Ommaya囊行腦室內化療,其操作簡單、安全、痛苦小,而且能使化療藥物均衡地分佈於蛛網膜下腔,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給藥頻率,以建立腦脊液中化療藥的基礎濃度。
(二)放療
放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症狀、縮小腫塊、解除腦脊液循環障礙等,因此,放療常適用於以下三種臨牀情況:①對引起症狀或疼痛的部位可行放療,尤其對於止痛療法或鞘內化療失敗的患者;②腦膜或腦實質存在腫塊;③腦脊液流動性受阻。此外,全腦放療的急性副作用包括嗜睡及短暫性認知功能障礙。在長期生存的患者中可以觀察到由腦白質變性所致的認知功能障礙或痴呆。當進行大面積的放射治療時,也可發生骨髓抑制。
(三)靶向治療
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因其療效確切、副作用小及耐受性好等優點在臨牀中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