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脊杖

鎖定
脊杖,指舊時一種施於背部的杖刑。見《水滸傳》第二回:“府尹把 高俅斷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
中文名
脊杖
拼    音
jǐ zhàng
注    音
ㄐㄧˇ ㄓㄤˋ
詞    性
名詞

脊杖基本解釋

脊杖作為在罪犯脊背上施加的杖刑,因打擊人的脊背,一般要打出血,所以極容易將人打殘。而臀杖因只打擊人的臀部,一般不會將人打傷,可見脊杖要比臀杖重得多。
在三國演義中,黃蓋假意激怒周瑜,被打了五十脊杖,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扶歸本寨,昏絕幾次。可見脊杖是相當厲害的。

脊杖引證解釋

指古時一種施於背部的杖刑。
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引 唐 張平叔 所奏《鹽法條件》:“連狀聚眾人等,各決脊杖二十。”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雲台道士》:“一夕,道士夢為官司所録,送 五道將軍 殿中,並追馬勘鞫,獄具,各決脊杖七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