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脆皮大頭蛙

鎖定
脆皮大頭蛙(學名:Limnonectes fragilis)是叉舌蛙科、大頭蛙屬的兩棲動物,中國特有種。頭長略大於頭寬或幾乎相等;吻端鈍圓,吻稜不顯;鼓膜不顯;犁骨齒髮達;舌後端有缺刻;下頜前端有一對齒狀骨突,雄蛙較雌蛙發達。前臂及手長為體長的44%左右;指關節下瘤發達。後肢較粗短;趾間全蹼;內跗褶斜向跗中部;關節下瘤、掌突及蹠突均明顯,無外蹠突。皮膚光滑,眼後至背側中部各有一行或斷或續的窄長疣。腹面皮膚光滑。生活時背面棕紅色,上、下唇緣有黑斑;兩眼間及四肢背面有黑色橫斑;背中部有一個“W”形黑斑。
脆皮大頭蛙生活在海拔290-900米的山區平緩的淺水流溪內,多在石塊間或石下活動,行動敏捷,跳躍力強,稍受驚擾,立即用後肢翻起浪花,隨後鑽入石下或石間。翻石後必須快速捕捉才能捉到,但因蛙體皮薄肉嫩骨骼易脆,捕捉時用力稍大,則導致皮破甚至骨折。分佈於中國海南。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脆皮大頭蛙
拉丁學名
Limnonectes fragil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參差型亞目
叉舌蛙科
大頭蛙屬
脆皮大頭蛙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u et Hu,1973
保護級別
IUCN標準:易危(VU)、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10] 
外文名
Fragile Large-headed Frog

脆皮大頭蛙形態特徵

  • 成體
脆皮大頭蛙
脆皮大頭蛙(7張)
雄蛙體長48毫米,雌蛙體長52毫米左右。頭長略大於頭寬或幾乎相等,枕部左、右側隆起;吻端鈍圓,略超出於下唇;吻稜不顯;鼻孔略近吻端;鼓膜不顯;犁骨齒髮達,左、右各一列,向內後方傾斜;舌後端有缺刻;下頜前端有一對齒狀骨突,雄蛙較雌蛙發達。 [4] 
前臂及手長為體長的44%左右,指端球狀;第一、第三指長於第二、第四指;第二、第三指側緣膜明顯;指關節下瘤發達,較大,掌突2個、扁平,內者略大。後肢較粗短,約為體長的1.5倍;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后角,左、右跟部不相遇;脛長不到體長之半;趾端球狀;第五趾短於第三趾;趾間全蹼,第一、第五趾遊離側具緣膜;內跗褶斜向跗中部;關節下瘤、掌突及蹠突均明顯,無外蹠突。 [4] 
皮膚光滑,眼後至背側中部各有一行或斷或續的窄長疣;體側、後背及四肢前面散有疣粒,在脛後外側及時近端疣刺明顯。腹面皮膚光滑。 [4] 
生活時背面棕紅色,上、下唇緣有黑斑;兩眼間及四肢背面有黑色橫斑,一般股背面3-4條,脛部內外側各有3條短斑,在脛背面不相連,跗足背面黑斑多而不規則;背中部有一個“W”形黑斑,背部及體側也有不規則的小黑斑,有的標本從吻至肛上方有一條或寬或窄的淺色脊線。腹面淺黃色,有的個體咽喉部及後肢腹面有細棕色點。液浸標本背面褐色,疣粒色較深,各部黑斑清晰。 [4] 
  • 第二性徵
雄蛙頭長大於頭寬;枕部隆起,下頜齒突發達;體背側雄性線明顯;無聲囊;無婚墊 [4] 
剖視腹內成熟卵卵徑2毫米左右,動物極褐黑色,約佔全卵的1/3,植物極乳白色。 [4] 
  • 蝌蚪
第32-35期蝌蚪全長平均43.8毫米,頭體長13.8毫米,尾長為頭體長的217.0%。頭體略扁,尾較長。生活時頭體及尾肌背面棕紅色,尾肌下部深草綠色,尾鰭淺草綠色;背面散有大小不等的黑褐斑;尾部有3-6條黑褐色橫紋(下尾鰭前段無斑);小蝌蚪的橫紋特別清晰。腹面淺黃略帶綠。蝌蚪後肢長2毫米左右時,全長約為32毫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2倍。吻端寬圓,吻短,鼻孔位於吻眼之間,眼大;出水孔小,位於體左側;肛管粗大,位於尾基部右側;尾肌發達,尾鰭較低,上尾鰭前段顯然低厚,尾末端鈍尖。口小而唇緣甚寬;上唇無唇乳突,僅口角及下唇緣有乳突;下唇最寬,一般分為4-6個小葉,個別標本可分為8葉,下唇內側有分散的副突,乳突及副突上均無色素;唇齒及角質頜均細弱;唇齒式為Ⅱ∶1+1/1+1∶Ⅰ;或Ⅰ∶1+1/1+1∶Ⅰ、Ⅱ/+1∶Ⅰ,上唇齒第一行在上唇邊緣,第三行中斷,間距極寬;下唇齒外側一行較短。 [4] 

脆皮大頭蛙近種區別

脆皮大頭蛙外形與版納大頭蛙Limnonectes bannaensis)很相近。但版納大頭蛙指關節下瘤相對較小;雄蛙下頜前端2個齒狀突極大,較脆皮大頭蛙的長;有黑灰色婚墊;蝌蚪口部唇齒式為Ⅰ∶1+1/1+1∶Ⅱ或Ⅰ∶1+1/Ⅲ;下唇緣窄,不分葉,唇乳突在下唇中央中斷而不連續。從地理分佈看,脆皮大頭蛙僅分佈於中國海南島;版納大頭蛙分佈於中國雲南和廣西以及廣東西部邊緣。 [4] 
脆皮大頭蛙(左)與版納大頭蛙(右)

脆皮大頭蛙生活習性

脆皮大頭蛙生活在海拔290-900米的山區平緩的淺水流溪內,溪內多為大小卵石或石塊,水質清澈,水的流量較小而淺,多在石塊間流過,溪兩岸有高大喬木或灌叢,該蛙多在石塊間或石下活動,行動敏捷,跳躍力強,稍受驚擾,立即用後肢翻起浪花,隨後鑽入石下或石間。翻石後必須快速捕捉才能捉到,但因蛙體皮薄肉嫩骨骼易脆,捕捉時用力稍大,則導致皮破甚至骨折。 [4] 

脆皮大頭蛙分佈範圍

脆皮大頭蛙是中國特有種,分佈於中國海南(瓊中五指山、陵水吊羅山、白沙、僭州、樂東尖峯嶺、三亞、東方、昌江及壩王嶺)。 [5] 

脆皮大頭蛙繁殖方式

剖視採於1964年4-6月的雌蛙標本,輸卵管膨大或極膨大,卵巢內有不同發育時期的卵。採於8月的雌蛙、卵小、動物極尚無色素。根據在同一地區同時可以採到各期蝌蚪(包括變態蝌蚪至幼蛙)和卵巢內卵的發育很不一致的情況,推測該蛙的產卵季節頗長,可能在2-7月,一隻雌蛙一年可能產卵多次。在成體同一環境或小水凼中,有各期蝌蚪和剛完成變態的幼蛙。蝌蚪底棲於石塊下或石間,游泳力頗強,捕捉時多鑽入水底泥沙或石縫中,數量較少。蝌蚪時足長2.5毫米時,趾蹼已很明顯;前肢伸出時,全長38毫米,頭體長13.7毫米,後肢長17.3毫米,此時唇緣開始萎縮,疣粒已出現;剛完成變態的幼蛙體長14.8毫米,後肢長20.6毫米,色斑、疣粒、蹼等均與成體同。 [4] 

脆皮大頭蛙保護現狀

脆皮大頭蛙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9年 ver 3.1——易危(VU)。 [3]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瀕危(EN)。 [7] 
列入《海南省省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9] 

脆皮大頭蛙瀕危原因

由於脆皮大頭蛙分佈區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和過度捕捉,其種羣數量減少。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