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鳳霞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

鎖定
胡鳳霞,1965年9月生於河北省東光縣。1985年河北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91年7月在首都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02-2006年在香港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 [1]  2006 年作為“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計劃”到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現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胡鳳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5年9月 [2] 
畢業院校
河北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1] 
學    位
博士
專    業
凝聚態物理
職    稱
研究員

胡鳳霞人物經歷

1985年河北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91年7月在首都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02-2006年在香港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2006年作為“小百人”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2008年晉升為研究員,現任課題組長。 [1] 

胡鳳霞研究方向

(1)磁性材料相變調控:磁熱、壓熱和耦合熱效應機理研究
(2)氧化物自旋電子學:複雜氧化物界面軌道和自旋調控研究 [2] 

胡鳳霞主要成就

過去的主要工作及獲得的成果:
(1)發現了新型 La(Fe,Si)13 基大磁熱效應材料並獲得了核心發明專利,闡明瞭巨大磁熱效應源自晶格負熱膨脹和巡遊電子變磁轉變行為,單篇論文最高引用 1050 餘次,是國際上80 多年來有關磁熱效應論文被引用次數最高的7 篇論文之一。自發現以來,國內外已有200 多個實驗室跟隨研究,該材料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應用前景的新型磁製冷材料。
(2)利用應變記憶效應成功實現了FeRh巨磁熱薄膜滯後損耗的非易失性調控、解決了磁製冷樣機設計中遇到的雙場循環的瓶頸問題。
(3)利用非公度螺旋磁結構引入的晶格畸變和織構效應在MnFeNiGe材料體系實現了遠大於晶格本徵貢獻的超大負熱膨脹(NTE),為探索NTE材料提供了新策略。
(4)首次在複雜氧化物中成功實現了B位陽離子和氧離子協同遷移驅動的連續拓撲相變,其誘發的B位離子3d電子軌道佔據和自旋態重構導致磁電性質發生顯著改變,為拓展離子介導的拓撲相變的綜合應用提供了新途徑。
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Nano energy, Mater. Horiz., Acta Mater., Chem. Mater., Phys.Rev.Lett./Phys.Rev.B, Appl.Phys.Lett./APL mater.等刊物發表論文160餘篇,他人引用5600餘次,第一作者單篇最高引用1050餘次。獲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含美、日、歐4項國際專利授權)。 [2] 

胡鳳霞所獲榮譽

獲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1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  2014年度陳嘉庚技術科學獎。 [2] 

胡鳳霞研究課題

(1)研究磁晶耦合體系自旋序、晶格序等關聯量子序演變對磁熱、壓熱、彈熱以及耦合熱效應的影響機制,相變調控和反常熱膨脹,尋找多場調控增強熱效應途徑,探索發展新型高效全固態製冷器件。
(2)通過選擇性強化特定自由度間的關聯, 研究強量子限域下複雜氧化物自旋基態、激發態和輸運動力學行為以及界面電荷/自旋/軌道重構等量子演生現象,並研究其對外場的響應規律。
正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 2項;科學院前沿課題及國際合作項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