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耀華

(鐵路信號及技術管理專家)

鎖定
鐵路信號及技術管理專家。是中國聯通與中國鐵通的創始人之一,為推動我國鐵路電信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文名
胡耀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省長沙市
出生日期
1935年4月27日

目錄

胡耀華簡介

胡耀華,鐵路信號及技術管理專家。大力推進提高我國鐵路信號技術裝備水平和通信技術裝備的數字化進程。在牽引電流對信號設備干擾的防護技術領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信號繼電器領域有深入研究並寫有專著。是中國聯通與中國鐵通的創始人之一,為推動我國鐵路電信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胡耀華成長

胡耀華,1935年4月27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市一個較開明的舊式家庭,家教頗嚴。在父母督促下,三歲開始識字,四歲即入湖南省石門縣天門小學就讀。小學時代正值日軍侵華時期,1943年以後,舉家逃難,無法入學,在大姐輔導下自學完成高小學業。抗戰勝利後,1946年考入長沙市明德中學讀初中,該校開明且自主的學風,促其少年時期就養成了鍥而不捨的自學習慣。1949年湖南解放後,胡耀華轉入長沙市長郡中學讀高中。這是一所歷史悠久、在湖南頗具盛名的學校,理科教學水平較高,在這裏,胡耀華定下了學工的志向。他在勤奮學習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自覺要求進步,並在高中畢業前夕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2年,胡耀華經全國統考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該校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理論聯繫實際的操作能力。他在6年學習中,以全優的成績完成了全部課程的學習,其畢業設計“振盪迴路斷流容量試驗裝置”,從理論上闡述了該裝置對模擬高壓電器開斷電流過程的仿真性和採用當時學校現成的器材建造此套裝置的可行性,並進行了工程設計。畢業前夕,在老師及同學的共同努力下,這套試驗設備建造、調試成功,成為畢業設計中理論密切聯繫實際的範例之一。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歷任年級學生會主席、系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等職務,並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1956年,胡耀華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8月,畢業分配時,胡耀華主動要求到艱苦的西北地區去,於是被分配到陝西省人民政府,又由省政府分配到剛組建的西安鐵路局電務處工作。從此,開始了他40多年的鐵路生涯。其工作經歷可分為兩個時期,1958年至1978年胡耀華一直在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道上,從事具體的技術工作。工作期間,他攻克了當時影響電氣化鐵路安全運行的大量信號技術難題,積累了豐富的電氣化鐵道和鐵路電務技術知識、以及基層工作經驗,為他後來走向專業領導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78年以後,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一系列政策指引下,國家通過嚴格的考核,提拔了大量的知識分子到各級領導崗位,胡耀華從此開始他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人生。他在寶雞鐵路分局總工程師室主管科技工作,熟習了鐵路分局一級的技術管理工作;在西安鐵路局電務處任總工程師的兩年內,他熟習並掌握了局一級的技術管理工作,也鍛鍊了把握全局的能力;1982年調鐵道部電務局,先後任信號處長和電務局副局長,並於1986年被鐵道部正式任命為電務局局長,直到1995年。
作為專家和領導,胡耀華認真貫徹鐵道部工作方針,一手抓管理,一手促發展,堅持在業務工作中不斷創新。他提出並大力推行“圍繞運輸,擴大服務”的方針,積極推行現代化管理,發展鐵路電務技術裝備,為鐵路的安全、擴能、提效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胡耀華根據部鐵路改革的統一部署,參與推進鐵路通信進入國家通信市場的改革。1994年,他參與創建的中國聯通公司成立,使我國電信行業出現引入競爭、打破壟斷、蓬勃發展的新局面。1995年他離開電務局長崗位,負責組建中鐵通信中心。1997年該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胡耀華被任命為總經理。作為中國鐵通的前身,中鐵通信中心在3年的運營中,積累了一定的通信市場開拓經驗,為鐵通的成立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他熱心學會工作。在任自動化委員會主任期間,親自組織參與電務專業的各種學術活動,使自動化委員會的工作緊密聯繫鐵路實際開展且卓有成效。在2002年,胡耀華獲得鐵道學會的表彰。他有良好的寫作習慣,堅持將自己在技術領域中實踐的心得,寫成技術資料、學術論文、技術書籍,發表在各種刊物和內部資料中。由他主持編著的40萬字的《鐵路信號繼電器及檢修》一書,由於對生產實際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在1976到1999年間,3次印刷出版,是信號繼電器及檢修領域的權威之作。2002年他在《中國鐵路》刊物上連續發表3篇文章,全面論述了鐵路提速給鐵路信號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信號發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急需加速發展的領域,充分體現了一位老知識分子關心鐵路發展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