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昭廣

鎖定
胡昭廣,男,1939年生,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196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1982年在瑞典畢業於由聯合國主辦的管理研修班。
歷任:北京市醫藥總公司總工程師、常務副總經理、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任(中關村科技園)、北京市副市長、海淀區區長、區委副書記、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北京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京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國家發明獎勵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現任:清華大學二十一世紀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中國社科院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導師、神州數碼香港上市公司審核委員會主席、獨立非執行董事、山西省人民政府經濟顧問、中國老教授協會副會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理事長等職務。
中文名
胡昭廣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9年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職    業
教師
職    稱
教授
職    務
山西省人民政府經濟顧問

胡昭廣運營方略

對於北京而言,確實無須參與金融中心功能性競爭,而要策劃如何充分利用金融功能,尤其是利用香港、上海的‘金融功能’,為首都經濟助力,這也就是説北京的金融中心不用建在北京,而是通過渠道與網絡建設,建設在香港與上海。”胡昭廣的一番高論讓人們耳目一新。胡所統領的北控,是北京市政府所屬最大的海外企業集團,自1997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以來,其宗旨就是力爭成為配合首都經濟戰略的“一枚棋子”,因此,它的企業策略是首都金融經濟戰略的一個縮影。

胡昭廣三大戰略

據胡昭廣介紹,北控金融發展規劃具有三大戰略:國際化經營、歸核經營和資本運營。國際化戰略包括企業結構國際化,業務網絡國際化和管理人才國際化。北控由北京市控股,主要業務在北京,但註冊地與上市地均在海外。經過五年運作,北控引進了一批國際性戰略合作伙伴,尤其在高科技領域,比如與北控共同創辦第一個中國海外高科技基金的WIHAPPER公司, 與北控共同建立北控北京數據中心的世界第五十四強的Dynegy,等等。北控不僅引進了一批北京市缺乏的國際化管理人才,如專業律師、會計師、投資銀行家;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平台接納幫助一批國內人員,為他們提供支援,鍛鍊了一支“領出來又送回去的國際化幹部隊伍”。北控國際化戰略的進一步深入,是將海外的公司治理結構引入首都經濟,使北控所屬企業的內部治理模式化,便於推廣,以及進一步推大海外合作網絡與規模,使北控成為世界名企匯聚北京的一個理想橋樑和結合點。
北控的歸核經營戰略是把投資重點歸核到以中關村為基點的高科技投資,以及奧運村為基點的基建投資,堅持“進軍中關村,發展高科技”的方向和實施貫穿奧運機遇的拓展、科技和重組戰略。不過,歸核經營與多元化經營似乎背道而馳,好比一輛馬車上的兩匹馬,各自把車往相反方向拉。對此,胡昭廣解釋道:“北控的歸核經營戰略與多元化戰略並不矛盾。”“多元化戰略本身在擴大企業規模,防止行業性風險方面很有價值。歸核經營戰略,是把涉足的行業做大做強,北控從企業戰略考慮真正要避免的是廣種薄收式的東邊西邊均不明不暗的多元化。”
從北控高層傳出的信息是:北控下一步歸核經營的重點,放在幾個地方:將酒業、奶業、旅遊板塊獨立歸核,自成一體,形成地域壟斷的規模效應,並將其分拆上市;在以中關村為基點的高科技產業帶上,形成“資訊業+生物科技”兩個旗艦,資訊業將主要依託北控控股的“北京發展(154)”;在生物科技領域,北控較為薄弱,為加速成長,將充分運用併購手段,用資產重組方法結合資本運作實現。此外,與國際合作者一起重點參與奧運經濟的產業鏈和產業帶,形成北控的奧運經濟板塊。

胡昭廣重中之重

資本運營是北控的核心戰略,正如昭廣主席所言,“北控本身就是首都經濟資本運營的成果,資本運營策略也是北控賴與生存發展的生命力與原動力。”
北控的資本運作集中在資產重組基礎上的上市與上市公司再運作,這些大手筆之作包括:北控在香港上市,燕京A股上市,收購王府井A股股權,格林柯爾H股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北京發展(154)”等
胡昭廣指出:“隨着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結合的程度越來越高,企業進行資本經營的手段越來越多,例如,企業可以利用龐大的,寬鬆的資本市場通過發行高利率債券等各種方式籌集資金,達到兼併、收購目的,甚至能夠以小博大。此外,隨着企業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需要,有的企業也樂於被經營有方的大企業兼併,因而更多則表現出兩廂情願的傾向。”
據瞭解,此類併購如今在國際上司空見慣,不以為怪。如全球頂級企業波音和麥道、花旗銀行和旅行者、埃克森和美浮石油公司等的兼併,實際上已是強強聯合。而北控則毫不謙遜地認為,他在資本市場上的精彩演繹為國內特別是北京的企業提供了一種模式與機會:與北控或其母公司股權合併,利用北控的上市“殼“資源,借船出海,共享資本市場的通道與腫物資源。
“資本運營的最多表現是公司上市和炒股,但決不是本質。”胡昭廣特別指出,“資本運營的本質是利用資本市場的機構與工具,通過投資銀行智慧團隊的精心策劃,將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資源、商業資源、諮訊資源、創新資源等所謂‘虛資本’變成‘現金資本’,再投入產品經營,實現‘虛資本’的現實價值,最終使公司的市場值加速放大。
胡昭廣強調:“上市公司上市後操作更重要。”
胡的説法並非姑妄之言。世界巨擘企業GE歷盡100年成為全球第一,依託的是產品經營,追求的是市場佔有率和投資彙報率;微軟花費10年拼成業內老大,依靠的是資本市場,目標是利潤和市盈率;而“思科”用了幾年時間就獨佔鰲頭,還是憑藉資本市場,更多的則是企求預期和市盈率。對此,胡的總結是:“雖然網絡的泡沫成分逐漸被撇掉,但‘企業價值’的理念,高科技資源+資本市場的發展途徑需要堅持。”

胡昭廣下一着棋

對於北控下一步資本運作的走向,胡昭廣和盤托出:“首先要堅持15%投資回報率,作為北控主要投資標準對保障投資收益,支撐公司作用很大,但檢驗一個資本運營企業投資成效的業績標準要看資本市場對其價值的認可,因此所投資企業能否上市,也應成為投資標準。第二是加速原屬企業的資產重組與打包分拆上市(包括三元牛奶、酒業板快、旅遊板塊),並充分運用上市‘殼’的擴張能力與融資功能,以上市公司為中心,擴張企業規模。第三是重組‘殼’資源,形成北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