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振浩

鎖定
胡振浩祖籍秭歸,1924年生於武漢。抗戰爆發後,胡振浩隨母親回到秭歸。之後,他學過醫,當過教師。然而,解放後,酷愛藝術的胡振浩最終和文藝結了緣,併為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努力。胡振浩一生酷愛船工號子,從青年唱到老年,從秭歸唱到北京,唱遍了全中國,唱響海內外。他演唱的“西陵峽船工號子”先後6次上中央電視台,8次獲得國家、省、市級大獎。當年,賀龍元帥曾稱讚他唱的船工號子“簡直能與蘇聯的伏爾加河船伕曲媲美”。國外媒體也稱他寫的“西陵峽船工號子”架起了一座世界文化之橋,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三峽文化。胡振浩説,三峽船工號子喊出的就是氣壯山河那股勁道,我要用自己的吶喊聲實現三峽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合。年復一年,他終於收集到20多首船工號子。
中文名
胡振浩
別    名
峽江號子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武漢
出生日期
1924年
逝世日期
2009年4月2日
職    業
文藝工作者
性    別

胡振浩成長經歷

胡振浩祖籍湖北省秭歸縣,抗戰爆發後,武漢淪陷,胡振浩一家遷回西陵峽深處的秭歸縣。抗戰勝利後,胡振浩返回了武漢,並考入湖北醫學院。然而,他在大學裏只讀了一年就棄學回到老家秭歸,在一所中學當外語教員。
  新中國成立後,他調到當地文化部門,下派到基層體驗生活。在那裏,胡振浩被長江邊上的船工號子聲深深吸引住了。從此,他便開始在這咆哮的江濤中,尋找船工們“嘿嗬,嘿嗬”的號子聲,而且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直到今天。最初向老船工請教遇到了許多困難,沒有錄音機,完全依靠自己用心來記。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收集整理出20多首船工號子。
  “吶喊”比賽,他唱的船工號子達到116.7分貝。
  胡振浩説,1911年,德國駐成都外交使節魏司先生從宜昌乘木船去重慶,沿途錄下了不少船工號子。1990年後,這位外交使節的孫女曾經3次從德國來到西陵峽畔,請胡振浩幫助她解讀中國船工號子的內涵。2000年,法國巴黎大學一位教授也帶着翻譯,專程來到中國與胡振浩探討三峽文化。2002年,在胡振浩80壽辰之際,柏林普魯士文化遺產國家博物院和人種學博物院還專門給他寄來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
  胡振浩唱的船工號子堪稱吶喊與吼的結合,喊出了當年三峽水道的險峻,喊出了戰勝自然的肝膽,喊出了船工們的艱辛,喊出了船工們的苦難。1997年,75歲的胡振浩到北京與來自全國的13名高音選手進行“吶喊”比賽。身為年齡最大的參賽者,他卻用船工號子喊出116.7分貝聲音,這相當於飛機起飛時螺旋槳發出的音量。
  至今住在躉船上,他要在有生之年把峽江文化傳下去
  老人住的地方是躉船的一部分,由鋼板焊成,大約有4平方米:一張小牀,一個桌子,一個木椅,一個暖水瓶。牀上堆着被褥和衣服,桌子上放着幾瓶化妝品,是演出化妝時用的,另外還有一摞書。平時,他就住在這間小屋裏,冬天凍得要死,夏天熱得要命,屋子下面就是那深深的江水。八十多歲的老人,居住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天起五更爬半夜地為遊人演唱那些古老的船工號子,這是圖什麼呢?他的回答依然是那句話:
  “我沒幾年活頭了,在我有生之年,要把這峽江文化傳下去”。

胡振浩人物榮譽

一位老人用半個多世紀的執着和相守,將峽江號子,這長江邊上船工們代代傳唱的歌,演繹成了獨具魅力的表演
胡振浩在表演 胡振浩在表演
藝術;從三峽深處,唱到了大江南北。他就是有“峽江號子王”和“三峽號子活化石”之美譽的胡振浩老人。2009年4月2號,這位把一生的心血獻給“峽江號子” 的老人因病辭世,享年85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峽江,追憶峽江號子王胡振浩的藝術人生
  有圖是胡振浩老人8年前的表演影像。雄壯粗獷的吶喊、逼真傳神的舞蹈,這些都讓峽江號子充滿了神奇的魅力。而這一切,就是胡振浩老人50年來不斷鑽研的結果。
  船工號子及峽江號子王的申報資料。一般的話,我們的(民間)藝人很多,專門為他一個人整理一本資料的,還是非常少的。
  胡振浩老人和他的峽江號子,已成為峽江文化的重要符號,在秭歸縣文化館副館長盧丹眼裏,胡振浩老人的離去,無論對秭歸還是峽江文化,都是莫大的損失。
  秭歸縣文化館副館長盧丹:
  2009年12月26號湖北省公佈的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上榜了以後我們就趕緊着手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在)這個榮譽對他已經不起什麼作用了。所以對我們秭歸做這個申報工作也是非常大的遺憾。更主要的遺憾就是失去了胡老,真正的只要還存在的話,他真的還會傳承很多(人)下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