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慶餘堂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胡慶餘堂,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吳山北麓大井巷95號,始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藥店古建築為基礎創建而成。佔地8畝,面積4000平方米。 [1] 
胡慶餘堂集各大藥號之大成,是融商業實用性和藝術欣賞性為一體的木結構古建築,也是杭州規模最大、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築羣。胡慶餘堂古建築羣歷經四年建造而成,集晚清建築技術和中華千年商業建築匠意之大成,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1] 
1988年1月13日,胡慶餘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胡慶餘堂中藥文化”入選首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6-7] 
中文名
胡慶餘堂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吳山北麓大井巷95號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4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開放時間
全年 8:30-17:00 [3] 
批准單位
國務院 [7] 
編    號
3-79-2-27 [7] 

胡慶餘堂歷史沿革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巖開始籌建慶餘堂藥號。
清光緒四年(1878年),大井巷店屋落成並正式營業,但胡雪巖並沒有忘了受欺之恨,親自撰寫了“戒欺”,並製成匾額掛在內部,時刻提醒店內夥記。當時藥號廣請浙江名醫,選用歷代驗方加以研究,採辦道地藥材精心配製成藥,使之在大江南北聲譽鵲起,於是就有了“南有慶餘堂,北有同仁堂”,的説法,而胡雪巖本人也被譽為“江南藥王”。
清光緒十年(1884年),因胡雪巖在生意經營上出現問題宣告破產,將胡慶餘堂藥號等家產抵給了文煜。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浙江軍沒收了胡慶餘堂。其後的幾十年間,胡慶餘堂又幾經易主。
1949年,新中國成立,胡慶餘堂收歸國有,被改造為國有企業。
1957年開始,胡慶餘堂製藥廠逐步採用磨粉機、粉碎機、捻丸機、軋片機、炒藥機等現代設備代替傳統的手工操作,加上之前的戰亂,胡慶餘堂在此過程中,第三進的建築逐漸被拆除,部分空間為適應技術的發展改建為新的樓房。
1958年,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與葉德堂藥號合併改為胡慶餘堂製藥廠。
1980年,胡慶餘堂經歷了文革之後重新恢復了門市部。
1983年,倉庫也變為製劑大樓,周圍的民房也被徵用用於擴大生產。胡慶餘堂的外圍空間不斷得到擴大,形成了一體化的現代生產車間。
到了20世紀90年代,生產技術又得到進一步提高。製劑大樓和鍋爐房空間合併成綜合大樓。
1989年,胡慶餘堂建築羣的二進空間改造為中藥博物館,第一進則依然作為藥店對外營業,成為了一座商業性的建築。
1991年,由製藥工場改造成的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正式開館。 [1-2] 

胡慶餘堂建築結構

胡慶餘堂古建築羣採用牆高約10米的石庫門門面,由三進院落組成,佔地8畝,面積4000平方米。主體建築均坐北朝南佈置在大井巷,頭進為營業場所,二進為成藥工場(精加工),三進為粗加工場和藥材庫,屬於有門面有院落的四合院式商户,四周圍以高達的封火牆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空間。
胡慶餘堂的總體佈局得當。大門朝東,進門南為長廊,盡處有亭。由亭北折為第一進建築,其後為第二進,兩進之間有風火牆相隔。高牆內側與斜面屋脊銜接,內接大小不一的天井呈“鬥漏狀”,建築結構獨特,兩進建築都是樓房,每進的平面分前後兩列左右用廊屋連接環繞通達。樑柱粗壯,但結構簡樸。
從胡慶餘堂的大門到第一進營業廳要通過一條別具江南園林特色的長廊,長廊邊上設有美人靠,邊上有景觀帶,長廊盡處為亭。
建築的第一進分前後院,前院為營業大廳,後院為管理和輔助用房。營業大廳前面設置天井,左、中、右三方都是兩層樓台。一樓為煎藥售藥的買賣場所,二樓則是營業人員的住所以及還有部分作為存放藥品的儲藏間。內部結構都延續了傳統建築結構和裝飾風格,只是在局部吸收和運用了新技術和新材料。如屋頂採用金屬析架結構和玻璃,採天光。
處於大堂後院的“耕心草堂”為原胡慶餘堂的管理中心,左邊是帳房,右邊是信房,中間則是客廳,統稱“帳房間”。除用作管理用房外,當置身帳房間,隔着營業大廳後金柱之間的屏壁,透過分隔作用的花格窗,可以注視營業大堂內的營業狀況等所有動態,反之,在堂內則無法穿看到帳房內的情形,這是當時胡慶餘堂商業空間設計中的一個妙處。
第二進為加工成藥場所及一些輔助用房,為以配製丸、散、膏、丹為主的藥材加工作坊。二進空間也有兩個院子,北面的院子比較小,類似天井。南面的院子南北兩進建築均為五開間,東西兩側為廂房,底層設迴廊四面環接,北面的房間為煉藥房和貨房,東西兩側廂房為員工卧室,南面的房間為會客間。
二進樓房即營業大廳和製藥工廠之間有一條長長的通道相連,這條通道被稱為“長生弄”。平日裏,長生弄裏會放置一些大水缸等下雨時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既可用於日常生活用水,也可作消防滅火之用。長生弄裏的樓道下方的空間也可作藥品暫存的臨時場所。如果某一進發生火災,可將長生弄封死以阻止火勢之蔓延。
在二進建築的天井空間,四周端放着四口大水缸,各正對着四角屋檐的落水處,使屋前脊的雨水往內流入院中,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外流”。在大跨度空間中,院落天井的運用可以很好的解決通風采光問題。良好的通風和採光,既使建築內的人感到舒適,同時也有利於物品的存放,同時院落天井也解決了屋頂的排水問題。
第三進原是藥材庫房圖,結構簡樸結實,沒有任何雕飾。梁杭粗壯,且整個樓上是一個通間,這樣便於藥材的搬運,而且又增加了實用面積。在幾幢主樓的旁邊,還有磨藥房、熔料房、膏房,過去還有間鹿房,是胡慶餘堂養鹿的地方。
二進的一層空間作為中藥標本的陳列展示區和中藥製作工藝表演區,二層空間則為中藥學介紹區和胡慶餘堂中藥文化區。現在的胡慶餘堂的入口空間有兩個分流,從左邊的長廊過去就是通向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從右邊的入口進去則是中成藥營業廳,穿過中成藥營業廳就是原來的一進空間,即營業大廳。 [1-2] 

胡慶餘堂建築特色

胡慶餘堂採用了“前堂後房”的管理格局,主軸有前後兩進院落套聯,前為營業大堂,後為三合院式佈局的管理部所在地。營業大堂建築尺度依照功能要求來確定空間的大小和尺寸,採用較大的面積和高度,因此獲得了與功能性質相適應的尺度感。廳堂寬敞梁仿雕龍刻鳳,牛腿精鏤細刻,格扇裙板浮雕吉祥博圖等。
磚雕在胡慶餘堂建築中運用得極為精到。這裏所存磚雕是精品,尤其是營業大廳南面壁上的一組磚雕,構圖精巧,工藝細緻。中間刻“是乃仁術”四個字,兩旁雕人物故事及梅蘭竹菊,雕刻線條精美。
燈飾在胡慶餘堂裝飾藝術中別具一格。正廳梁朽和亭、廊的檐柱掛有相當多數量的宮燈,宮燈既是陳設中的一種,又有着很強的裝飾功能。體現民族特色的宮燈,給營業大堂帶來古色古香、富麗堂皇的氣韻。
一進建築架有樓層凡是對外營業部分的樓下樑仿、檐下的挑梁頭,圍繞院子的上下層裝修等是裝飾的重點,採用雕花或雕獅子形的託腳,或用高級木材製成隔扇,雕出多種圖案花紋的隔扇,以顯示建築的精美華麗。
在商業空間氛圍營造上,“鶴頸”長廊右壁上懸掛着38塊金字丸藥牌是該局自制的名貴中成藥招牌。不僅作為獨特的裝飾,同時也成為胡慶餘堂早期的廣告展示效應。店堂中所懸掛的匾、聯、藥牌,精心營造了藥局特有的環境氣氛和文化空間。高大的“百眼櫥”上,陳列着各種色彩殊異的瓷瓶和錫罐,顯示了中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胡慶餘堂的陳設安排和裝飾細節上的處理,也無不體現着商業經營的理念。店內外的環境設計參照中國傳統廳堂的形式,店面門頭上懸掛有匾額,門兩邊懸掛有楹聯,匾額與楹聯的題字內容體現出中國醫藥文化“誠信仁德”“濟世救民”的儒家思想,傳達給患者一種親切的人文關懷。
在其它裝飾細節設計上,也都圍繞着這一思想主題,這一切使得胡慶餘堂從外觀建築到室內陳設,以及細節都傳達渲染出中醫藥行業“誠信仁德”“濟世救民”的經營理念,以及“古樸儒雅,祈祥納福”的營銷氛圍。 [2] 

胡慶餘堂歷史文化

胡慶餘堂相關人物

胡雪巖(1823年—1885年),名光墉,字雪巖。他少年時入浙江杭州一錢莊當夥計,後在浙江巡撫王有齡扶持下,辦阜康錢莊,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獎,加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其鼎盛時,經營錢莊、糧食、房地產、典當、軍火、生絲生意,後又創辦胡慶餘堂國藥號,成為富甲一方的紅頂商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巖在其事業的鼎盛時期,於杭州為自己營建了一座私家豪宅。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因經營生絲生意失敗,一蹶不振,家族迅速衰落。 [5] 

胡慶餘堂“戒欺”文化

“戒欺”是胡慶餘堂的店訓,由胡雪巖親筆寫就。一百三十餘年來,胡慶餘堂始終恪守“戒欺”原則,秉承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和中醫藥文化,形成了以“戒欺”為內涵特色的經商理念和店規。這種理念具有超越企業層面、倡導社會公德的特徵。 [4] 

胡慶餘堂傳説軼事

相傳,有一次胡雪巖的小妾生病,胡雪巖派傭人去葉種德堂抓藥,取回後,發現有幾味藥已發黴變質,胡雪巖又派人前去調換,誰知藥沒換到,反被仗着財大氣粗的葉種德堂夥記嘲諷:“本店只有這種藥,要好藥,請你們胡先生自己去開一家藥號。”胡雪巖聽後大怒:怎能拿人命當兒戲,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巖開不起藥店?這一怒,使胡雪巖立志開一家比葉種德堂更大的藥店。

胡慶餘堂文物價值

胡慶餘堂地處杭州清河坊,從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到明、清兩代,清河坊一帶形成了一條“藥鋪”長廊。胡慶餘堂全面繼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製藥技藝和行業規範。從這一意義上講,杭州是“古代中醫藥典”的發跡之地,而胡慶餘堂則秉承了這一良好的傳統。
胡慶餘堂古建築羣由京杭兩地的名匠歷經四年建造而成,集晚清建築技術和中華千年商業建築匠意之大成,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胡慶餘堂古建築羣經歷了中國最動盪的一個百年,見證了許許多多的人世變故,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杭州地區的商業建築所經歷的百年滄桑,胡慶餘堂的空間結構是中國商業建築文化的一個縮影。 [1] 
胡慶餘堂保存了一批民間的古方、秘方。企業內身懷絕技、熟練掌握中藥手工技藝的老藥工至今仍然健在,這都是社會的巨大財富。 [4] 

胡慶餘堂文物保護

1988年1月13日,胡慶餘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06年,“胡慶餘堂中藥文化”入選首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6] 

胡慶餘堂旅遊信息

胡慶餘堂地理位置

胡慶餘堂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吳山北麓大井巷95號。

胡慶餘堂開放時間

全年8:30—17:00。

胡慶餘堂交通路線

北京——京台高速——淮徐高速——新楊高速——長深高速——上塘高架——中河高架——胡慶餘堂
上海——滬昆高速——杭甬高速——空港高架路——艮山西路——中河高架——胡慶餘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