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安銓

鎖定
胡安銓,字敬夫,生於公元1848年,璧山(今重慶市璧山區)依鳳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光緒二十四年(1899年)狀元夏同龢的老師。
本    名
胡安銓
敬夫
出生地
璧山(今重慶市璧山區)依鳳
出生日期
1848年

胡安銓人物經歷

幼年時家境貧窮,全家以務農為生。少年時的胡安銓,除了放牛割草,幫助大人幹活之外,就到附近的一所私塾唸書,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老師教授的課文,能過目不忘,背誦如流。那時,鄉里一般的私塾老師學問都不是很高,只能傳授一些基礎讀物,這對渴求知識的胡安銓來説是遠遠不能滿足的。想要進有名的學館,但家裏經濟條件太差,無力負擔,於是就在一些親友家裏借些書來讀,總是津津有味,手不釋卷。當時,本鄉曾在璧山縣衙管理財政的胡安瀾辭官回家,請了最好的老師教育他的五個兒子,經族人推薦,他得知胡安銓聰明過人、求知好學的情況後,便邀胡安銓到他家與其子一起讀書,並供其食宿,非常喜愛。
經過幾年的勤學苦讀,胡安銓的學識長進很大。1884年,胡安銓曾做過光緒二十四年(1899年)狀元夏同龢的老師。
光緒十六年(1890年)考中進士,後又由進士選入翰林院。胡安銓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他除了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外,還經常向光緒進講經書,與皇帝接觸時間甚多。
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瓜分國土,劃分勢力範圍,欺壓人民,掠奪中國的資源財富,而清王朝政治腐敗,任其欺凌,國事十分危艱。胡安銓對此極為憤恨,他出自農村,深知百姓疾苦,作為皇帝近臣的他便乘機向光緒建議,肅清捐官賣缺之風,嚴懲貪官污吏勒索百姓;取消滿人特權,與漢人同等待遇;查禁軍官虛報人數吃空額軍餉,軍隊應嚴加訓練,以抵禦外來侵略;多用人才,創辦實業……光緒皇帝雖然表示願意採納,但由於朝廷的保守勢力很大,最終為權貴所阻止。胡安銓的建議不但未能實施,反而遭到了保守勢力的嫉妒。
光緒皇帝見胡安銓留京任職已不能發揮其作用,便擬調職,出任學台(又稱學政,主持一個省的學務),令查缺選補。但胡安銓為人正直,兩袖清風,終因窮困無錢行賄,始終留京未發。
胡安銓自幼讀書清苦,身體本就弱,又見國事日危,日夜枕憂,遂病逝於京都(年份不詳),歸葬於依鳳鄉卷洞橋村。靈柩由北京運回璧山,因其過人才乾和清白為人,逢州過縣,地方官吏都要祭拜,十分尊敬。 [1] 

胡安銓家族後代

子胡叔陶,曾任縣令。
胡果剛,著名舞蹈編導。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