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友梅

(原福建中醫學院副院長)

鎖定
福建仙遊人,幼年便隨父在鄉里開中藥鋪,努力學習清代名醫陳修園《南雅堂醫書全集》等醫著,頗受教益。
中文名
胡友梅
職    務
原福建中醫學院副院長
逝世日期
1967年
可是,封建時代“學而優則仕”觀念畢竟根深蒂固,這位樸實鄉村少年為光宗耀祖,又棄醫學文博取科舉功名,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考中秀才。然而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很快壽終正寢,亂世多難,終使他棄文從醫,矢志治病救人,終其一生。
自此,胡友梅專心學醫,勤奮鑽研《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難經》等中醫名著,大有長進。為了提高文化水平,民國8年(1919年),他考入興羣中學(莆田一中前身)。民國13年(1924年)畢業後,一度任小學教員。不久,即赴上海學西醫,學成返回仙遊開業行醫。他大膽改革,突破傳統療法,採用中西醫結合為民眾治病,療效顯著,一時聲名鵲起。
民國22年(1933年),胡友梅與中醫界同仁發起創建仙遊國醫專科學校及國醫院,親自主持教務工作,還兼任內科教師和住院醫師,致力於培養中醫人才。接着,以多年行醫經驗,結合教學實際,編著《中西對照醫藥學》,由上海世界書局出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醫院停辦,只得回鄉執教。目睹日寇侵略,社會動亂,民生凋敝,事業挫折,他悲憤交加,不禁賦詩抒懷:“不堪回首望中州,錦繡河山半壁休”,“憑誰消此一腔血,何地能容七尺身?”
新中國建立後,胡友梅積極擁護,中醫事業重煥青春,被選為仙遊縣人民代表,不久即調到省會福州工作。他全身心投入醫學研究和教學,密切結合教學與臨牀實踐,克服中醫理論不足短處,吸取西醫療法科學長處,孜孜不倦深入系統鑽研,推陳出新,為發展中醫學貢獻良多。從1956年起,他先後擔任福建中醫進修學校校長、福建省中醫研究所所長、福建中醫學院(福建中醫藥大學前身)副院長;還被選為省政協委員、常委,福建省文史館館員等。1967年“文革”動亂之時,胡友梅不幸病逝於福州,終年79歲。
胡友梅一生精於醫術,嚴以治學,著述甚豐,身後留下《八法藥性賦》、《中醫診療常識》、《實用中藥新編》、《中醫醫療新編》、《中西醫對照醫藥學》、《常用方劑歌括》、《常用針灸治療手冊》《中醫學術體系的初步探討》、《傷寒與温病診療表解》等不少醫學論著,福及後人。 [1] 
參考資料
  • 1.    胡友梅  .莆田新聞網.2012-10-05[引用日期201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