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事民

鎖定
胡事民,男,1968年9月出生於浙江長興,計算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清華大學教授。 [1] 
1990年于吉林大學獲學士學位,1993和1996年分別於浙江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7]  ;1998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後出站後留校任教;3月被聘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講師;1999年6月晉升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 [7]  ;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4]  ,12月晉升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2006年被聘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計劃項目“可視媒體智能處理的理論與方法”項目的首席科學家;200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5]  ;2010年被任命為清華-騰訊互聯網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 [7]  ;同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3年入選“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0]  ;2015年帶領清華大學“網絡可視媒體智能處理”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基金資助 [15]  [17]  ;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月當選為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1-4] 
胡事民致力於計算機圖形學、幾何計算、人工智能的研究。 [3] 
中文名
胡事民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湖州長興縣
出生日期
1968年9月
畢業院校
浙江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胡事民人物經歷

1968年9月,胡事民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 [5-6]  [11] 
1986年9月,進入吉林大學數學系學習。
胡事民 胡事民
1990年7月,獲得吉林大學數學學士學位;9月免試進入浙江大學數學系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金以文教授。
1993年7月,獲得浙江大學數學碩士學位 [7]  ;同年9月進入浙江大學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金通洸教授。 [20] 
1996年5月,獲得浙江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後流動站從事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研究,師從孫家廣院士。 [4] 
1998年,出站後留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任教;3月被聘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講師。
胡事民 胡事民
1999年6月,晉升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 [7] 
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4]  ;12月晉升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2006年,被聘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計劃項目“可視媒體智能處理的理論與方法”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200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5] 
2010年,被任命為清華-騰訊互聯網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 [7]  ;同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胡事民 胡事民
2013年,入選“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10]  ;當選CCF會士 [26] 
2015年,帶領清華大學“網絡可視媒體智能處理”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基金資助。 [15]  [17] 
202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2] 
清華大學胡事民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喜報封面 清華大學胡事民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喜報封面
2023年8月,進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1]  ;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月當選為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3-4] 

胡事民主要成就

胡事民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胡事民在可視媒體智能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方面作出了系統性的貢獻,成果應用於流程工廠的數字重建和大規模街景系統構建,研製了中國空間站首個天地協同混合現實系統;創新性地提出元算子融合思想和統一計算圖策略,研製並開源了中國第一個由高校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計圖(Jittor),有效降低了算子優化難度和異構硬件適配複雜度,實現了國產CPU、GPU和AI芯片的高效適配,在節省顯存的同時,提升了神經網絡和大模型的訓練推理效率。 [4]  [12] 
  • 學術論文
據2023年11月AMiner平台數據,胡事民在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等學術期刊和ACM SIGGRAPH, IEEE CVPR, AAAI等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被引24000餘次,H-Index:72。 [16] 
  • 科研獎勵
獲獎證書 獲獎證書
據2023年11月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官方數據,胡事民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 [12]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
獎項名稱
2011年
可視媒體幾何計算的理論與方法
2015年
特徵敏感的三維模型幾何處理及其應用
2018年
大規模街景系統及其位置服務關鍵技術
參考資料: [17-19] 

胡事民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據2023年11月清華大學新雅書院官網數據,胡事民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30餘名,指導的多名學生博士畢業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並有多餘位博士獲得英國和新西蘭知名大學(如卡迪夫大學、巴斯大學、惠靈頓維克多利亞大學)的教職。 [10]  [20] 
胡事民的學生陳韜在其指導下,設計出一個互聯網系統——Sketch2Photo,這款軟件可以自動識別手繪的草圖和描述性的關鍵詞,經過互聯網搜索圖像並過濾,篩選出與框架和關鍵詞相符的圖像,再利用算法將各圖像元素進行整合,自動生成高質量的合成圖片,Sketch2Photo製作完成後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被國際媒體大量報道,截止到2014年12月,演示視頻在YouTube上的點擊量達百萬,陳韜後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20]  ;2012屆博士畢業生程明明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加入南開大學併成為教授,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1-22] 
  • 教學理念
胡事民秉持實踐性教學和研究型教學相結合的理念,他認為:對於本科生培養而言,最重要的思想是實踐教學,重點培養本科生將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於編程實踐中的能力。 [20] 
  • 研究理念
胡事民提倡“做極致的事情”、“做一流的研究”。 [20] 

胡事民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2006年
中國計算機圖形學傑出獎
2019年
2023年
202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3年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參考資料: [4]  [10]  [13-14] 

胡事民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擔任職務
2021年1月—
亞洲圖形學會主席
2016年1月—2020年12月
亞洲圖形學會副主席
2019年10月—
中國計算機學會副會長
2015年1月—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主編
2015年5月—2018年12月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副主編
2014年
歐洲圖形學會幾何處理研討會程序委員會主席(Program Co-Chair of Euograph Symposium on Geometry Processing)
2013年4月—2015年4月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編委
2011年8月—2015年1月
《The Visual Computer》副主編
2010年8月—
《Computer & Graphics》編委
2010年
計算機動畫和社交媒介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Program Committee co-Chair,CASA)
2006年、2007年
美國計算機學會實體與物理建模會議大會主席(Conference Co-Chair of ACM Solid and Physical Modeling)
2005年2月—
《Computer-Aided Design》編委
2004年
幾何建模與處理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Program Co-Chair of Geometric Modeling and Processing)
2002年
太平洋圖形學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Program Co-Chair of Pacific Graphics)
參考資料: [7-9] 

胡事民人物評價

胡事民堅持嚴謹治學、教書育人,以“努力做一個對家庭、社會和國家負責任的人”為標準來要求自己,激勵學生。胡事民對科學和研究有着無限的精力,他追求嚴謹,力求卓越。清華大學評) [20] 
(胡事民)對計算可視媒體和幾何處理做出了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and geometric processing)。(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評) [23-24] 

胡事民代表性論文

  1. T Chen, MM Cheng, P Tan, A Shamir, SM Hu, Sketch2Photo: internet image montage,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2009, 28 (5), 124: 1-10.
  2. SM Hu, FL Zhang, M Wang, RR Martin, J Wang, PatchNet: A patch-based image representation for interactive library-driven image editing,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2013, 32 (6), 196:1-12.
  3. T Chen, Z Zhu, A Shamir, SM Hu, D Cohen-Or, 3-sweep: Extracting editable objects from a single photo,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2013, 32 (6), 195:1-10.
  4. MM Cheng, NJ Mitra, X Huang, PHS Torr, SM Hu, Global contrast based salient region det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15, 37 (3), 569-582.
  5. M Wang, GW Yang, SM Hu, ST Yau, A Shamir, Write-a-video: computational video montage from themed text,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19, 38 (6), 177:1-13
  6. SM Hu, D Liang, GY Yang, GW Yang, WY Zhou, Jittor: a novel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with meta-operators and unified graph execution,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0, 63 (12), 222103:1-21.
  7. MH Guo, JX Cai, ZN Liu, TJ Mu, RR Martin, SM Hu, PCT: Point Cloud Transformer,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2021, 7 (2), 187-199.
  8. SM Hu, ZN Liu, MH Guo, JX Cai, J Huang, TJ Mu, RR Martin, Subdivision-Based Mesh Convolution Networks,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2022, 41 (3), 25: 1–16.
  9. MH Guo, CZ Lu, ZN Liu, MM Cheng, SM Hu, Visual attention network,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2022, 9 (4), 733-752
  10. MH Guo, ZN Liu, TJ Mu, SM Hu, Beyond self-attention: External attention using two linear layers for visual task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23, 45 (5), 5436-544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