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胖大海

(錦葵科胖大海屬植物)

鎖定
胖大海(學名:Scaphium wallichii (Wall. ex G. Don) Schott & Endl.)是錦葵科、胖大海屬落葉喬木。樹皮粗糙而略具條紋。葉互生;葉片革質,卵形成橢四狀披針形,先端鈍或鋭尖,基部圓形或幾近截形,全緣。花雜性同株,成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花萼鍾狀,裂片披針形;花瓣星星狀伸張。蓇葖果1-5個,着生於果梗,呈船形。種子梭形或倒卵形,深黑褐色,表面具皺紋。 [4] 
胖大海原產於印度、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 [6]  中國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 [5]  多生長在低山丘陵中下坡和台地。喜微酸性至酸性土壤,在砂岩、頁岩、花崗岩發育的紅壤以及磚紅壤性紅壤、磚紅壤性土中都能正常生長,以土層深厚的環境生長較好。 [5] 
種子入藥;味甘淡,性涼;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治乾咳無痰,喉痛,音啞,骨蒸內熱,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痔瘡漏管。 [4]  胖大海具一定毒性,其果仁可引起動物呼吸困難、肺充血水腫、運動失調。 [7] 
中文名
胖大海
拉丁學名
Scaphium wallichii (Wall. ex G. Don) Schott & Endl. [1] 
別    名
大海
大海子
大洞果
大發
圓粒胖大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錦葵目
錦葵科
胖大海屬
胖大海
命名者及年代
(Wall. ex G. Don) Schott & Endl.,1832

胖大海植物學史

胖大海來源考證

胖大海以水泡之,層層脹大而發胖,故有胖大海之名。 [2] 
現存古籍中,最早記載胖大海的是清代趙學敏所著《本草綱目拾遺》(1765年)。該書對胖大海藥材的形態、產地記載甚詳,對其藥性和藥效也有中肯的論述。《本草綱目拾遺》雲:“胖大海出安南大洞山,產至陰之地,其性純陰,故能治六經之火,土人名日安南子,又名大洞果,形似幹青果,皮色黑黃,起皺紋,以水泡之,層層脹大如浮藻然。”又據陳仁山《藥物出產辨》(1930年)記載:“大海子以安南新州為好,西貫次之,暹羅會安又次之,石功出者最次。……味甘淡,性涼,治火閉痘,服之立起,並一切熱症。” [3] 
日人白井光大郎《本草學論考》第二冊(1934年)稱胖大海為莫大海,雲自中國輸入,又名都夷香,邋羅方言音譯為“蓬蓬奈”。又K.R.Kirtikar & B.D.Basu《印度藥用植物》(Indian Medicinal Plants,2nd edit.1933,1980年重版)指出胖大海的中國名為“Ta Hai”(大海),泰國名叫“Bungtalae”,其音譯與日人白井光大郎所稱“蓬蓬奈”相同。 [3] 
1979年,劉繼孟等在《植物分類學報》發表《胖大海原植物學名考》一文,雲“胖大海在公元八世紀的唐代已傳入中國”。此説缺乏可靠的文獻根據。因他們引證的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739年),因他們引證的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739年),估計在宋代前後已經失傳,後人見不到其原著。且劉繼孟等所用的胖大海的拉丁學名(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也嫌過時了,已被現代學者當作異名來處理,換過另一個拉丁學名了。 [3] 
據《藥材學》(1960年)記載:“進口胖大海的商品有新洲子(馬來半島產)、暹羅子(泰國產)、安南子(越南產)”。新洲子種子長橢圓形,顆粒大,體質堅實,種臍歪斜,外皮皺紋細密,色褐黃微青品質較好;安南子種子多卵圓形或近球形,顆粒小,外皮皺紋粗而疏,色黑褐,體質松而易碎,品質較次。馬來半島產的新洲子疑似來源於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越南產的安南子疑似來源於Sterculia scaphigera Wall.。由此可見,中國曆代進口的胖大海可能不完全是同一種植物,而是近緣的幾種植物。 [2] 

胖大海拉丁學名

胖大海的拉丁學名,在中國曆來的植物學和藥用植物學,如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1937年),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1977年)和胡秀英《中國藥材名錄》(1980),都把胖大海的學名定為Sterculia scaphigera Wall.,即鑑定為梧桐科蘋婆屬的一個種。但當劉繼孟等的《胖大海原植物學名考》一文發表後,就有人跟着把胖大海的拉丁學名改為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並把原來的Sterculia scaphigera Wall.,改稱為圓粒蘋婆,排除在胖大海之外。他們認為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種子橢圓形,似橄欖,表面皺紋粗,較稀疏面色淡”。Sterculia scaphigcra Wall.的“種子近球形,表皮皺紋較緊密面色暗”。是以種子形態為主要依據。 [3] 
由於植物系統分類不斷髮展,中國國內外的一些植物分類學家都認為,胖大海等數種植物應當從梧桐科蘋婆屬(Sterculia)中分出,恢復胖大海屬(Scaphium),而胖大海屬早在1832年已經發表,正式成立。 [3] 
徐祥浩等(1987年)認為,歷史上把幾種近緣種的種子都叫做胖大海來藥用;習慣於把Sterculia scaphigera Wall.叫做胖大海,而且它又是胖大海屬的模式種,過去已經用開了,就不要隨便改變,由於它的種子通常較圓,因此可把這種叫做圓粒胖大海。且因胖大海屬的屬名已經恢復,所以把圓粒胖大海的學名改正為Scaphium wallichii Schott&Endl.(異名為Sterculia Scaphigera Wall.)。另一種胖大海可稱長粒胖大海Scaphium lychnophorum Pierre,異名為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3] 
據《植物智》網站2024年顯示,胖大海的拉丁學名為Scaphium wallichii (Wall. ex G. Don) Schott & Endl.,異名有Scaphium macropodumScaphium scaphigerum [1] 

胖大海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30-40米。樹皮粗糙而略具條紋。葉互生;葉柄長5-15釐米;葉片革質,卵形成橢四狀披針形,長10-20釐米,寬6-14釐米,先端鈍或鋭尖,基部圓形或幾近截形,全緣,光滑無毛。 [4] 
花雜性同株,成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花萼鍾狀,宿存,裂片披針形;花瓣星星狀伸張;雄花雄蕊10-15,罕至30,花葯花絲均具疏柔毛,不育心皮被短絨毛;雌花雌蕊1,子房為5個被短絨毛的心皮組成,具1 細長纖弱的子房柄,柱頭2-5裂,退化雄蕊為一簇無柄花葯。蓇葖果1-5個,着生於果梗,長18-24釐米,基部寬5-6釐米,呈船形,在成熟之前裂開;最初被疏柔毛,旋脱落。種子梭形或倒卵形,長18-25毫米,直徑12毫米,深黑褐色,表面具皺紋;子葉大,長12毫米,寬10毫米,半圓形,胚乳豐富。 [4] 

胖大海近種區別

胖大海與長粒胖大海(Scaphium lychnophorum (Hance) Pierre)近似,胖大海的葉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的基部渾圓或鈍形。長粒胖大海葉長卵圓形或略呈三角狀卵形,常有三淺裂、葉的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種子較長如橄欖。 [3] 

胖大海生長環境

分佈區多生長在低山丘陵中下坡和台地。胖大海喜温熱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温為22-24℃,最冷月平均氣温為14℃,絕對最低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1 200-2 400℃,相對濕度為80%。抗寒抗早能力差,反應敏感。胖大海屬陽性樹種,幼齡稍耐陰,壯齡喜光。喜微酸性至酸性土壤,在砂岩、頁岩、花崗岩發育的紅壤以及磚紅壤性紅壤、磚紅壤性土中都能正常生長,以土層深厚的環境生長較好。在堅實瘠薄、多石礫的地方生長不良。 [5] 

胖大海分佈範圍

胖大海原產於印度(阿薩姆邦)、孟加拉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 [6]  中國廣東廣州、廣西南寧等地有栽培。 [5] 

胖大海繁殖方法

採種:胖大海於4-6月果熟,核果熟時呈褐色,從開裂的果實上採集成熟的種子,曬乾貯藏備用。每千克種子220-330粒,種子千粒重3000-4500克,發芽率為70%左右。 [5] 
育苗:播種前,將種子用50℃温水浸24小時(自然冷卻),然後取出播種。採用條點播,條距30釐米,粒距10釐米,覆土厚2-3釐米,蓋草保濕。半月後發芽出土,加強肥水管理,冬季出現降霜的地區,要做好防寒工作。1年生苗高70釐米,地徑1.2釐米,可出圃栽植。 [5] 

胖大海栽培技術

栽植:平緩地宜全墾;山地宜選山腰中下部,進行梯級整地,然後挖80釐米×80 釐米×45釐米的植穴,施足有機肥做基肥。栽植密度為3.3米×(3.3-4)米,每667平方米植42-60株。實行林農間種,可種大豆、落花生、綠豆、木薯等,也可種藥材砂仁、巴戟天等。 [5] 
管理:植後每年夏季和秋季各進行中耕除草施肥 1-2次,並注意修剪整形,促進快長早結實。開花期和結果期要重施磷肥和鉀肥,採用開環溝施放肥料。在生長過程中注意病蟲害防治。 [5] 

胖大海主要價值

種子入藥;味甘淡,性涼;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治乾咳無痰,喉痛,音啞,骨蒸內熱,吐衄下血,目赤,牙痛,痔瘡漏管。 [4] 

胖大海植物毒性

胖大海具一定毒性,其果仁可引起動物呼吸困難、肺充血水腫、運動失調。逸菲報道其鎮痛作用可能導致神經性抑制。臨牀應用發現,極少數患者對胖大海過敏,甚至可致命。由0.4%胖大海、4.5%茶葉、0.1%甘草及一定量蔗糖泡製的胖大海涼茶不會致突變,也無急性毒性。 [7] 
參考資料
  • 1.    胖大海 Scaphium wallichii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1]
  • 2.    於凡, 王秋玲, 許利嘉等. 胖大海本草考證及現代應用進展△[J]. 中國現代中藥, 2022, 第24卷(2):352-356.
  • 3.    徐祥浩,徐頌軍.中藥胖大海名實考[J].中藥材,1987,(02):52-53.
  • 4.    江蘇新醫學院編. 中藥大辭典 下[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6:1714.
  • 5.    王克建主編. 熱帶樹種栽培技術[M]. 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175.
  • 6.    Scaphium scaphigerum (Wall. ex G.Don) G.Planch.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引用日期2024-06-08]
  • 7.    李娜, 高昂, 鞏江等. 胖大海藥學研究概況[J]. 安徽農業科學, 2011, (16):9609-9610.
  • 8.    胖大海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