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胎兒頭圍

鎖定
胎兒頭圍是指繞胎頭一週的最大長度,通常可以評估胎兒頭部的大小,從而預測胎兒的發育狀況,而在孕婦分娩時也可以幫助選擇最佳分娩方式。
通常情況下是從“前額的鼻根”到“後腦的枕骨隆突”的距離最長,所以一般頭圍就是從“前額的鼻根”到“後腦的枕骨隆突”繞一週的長度。
中文名
胎兒頭圍
外文名
Fetal head circumference
類    別
測量長度
範    圍
鼻根到枕骨隆突

胎兒頭圍測量

原因
孕婦懷孕期間醫生通過超聲檢查測量胎兒頭圍,主要目的是觀察胎兒的發育狀況,根據其他胎兒發育情況確定胎兒是否發育正常。
頭圍 頭圍
嬰兒期在小兒神經科就診,醫生會用一個小錘子對孩子的肢體敲敲打打,還要用皮尺測量孩子的頭, 目的主要是測量孩子的頭圍,以間接瞭解嬰兒腦發育的狀況。
重要性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一個頭骨在沒有癒合的情況下就出生的,這個是經過上千萬年的進化而成的。如果等到頭骨癒合後再生產,人類的頭圍將大大超過母體的骨盆大小,嬰兒很難通過產道順利出生。
具體步驟
材料: 軟尺一根。
第一步:
尋找寶寶兩條眉毛的眉弓(眉弓就是眉毛的最高點);
第二步:
想象左右兩眉中有一條線,並找到這條線的中心點;
第三步:
將軟尺的零點(0 cm 部份)放在眉弓連線的中點上,以此為起點,準備開始測量頭圍;(有地軟尺沒有0點了,就到10點測量,那樣更準確,)
第四步:
將軟尺沿眉毛水平繞向寶寶的頭後;
第五步:
尋找寶寶腦後枕骨結節,並找到結節的中點,這是寶寶頭圍測量中,腦後的最高點;
第六步:
將軟尺繞過寶寶後腦結節中點,並準備將軟尺繞回前腦;
第七步:
將軟尺重疊交叉,交叉處的數字即為寶寶頭圍;
注意事項
1、測量用的軟尺不能過於柔軟,否則測出的數據將會大失水準。
2、測量時,手勢不能過鬆或過緊,否則測出的數據也不會準確。
3、女寶寶如果平時扎有小辮的話,千萬記得將小辮散開再測量,否則是任媽媽怎樣測量都不會有標準數據出現的。
4、這只是媽媽居家自測,不能作為最後論斷,如要獲得專業的數據,還請帶上寶寶到專門的檢測機構,如衞生保健院、兒保所等,請醫生給予測量。

胎兒頭圍標準

孕期標準
(包括胎兒其它相關數據)
孕周
雙頂徑mm
股骨長mm
頭圍mm
腹圍mm
12
15
7
56
51
13
19
10
72
63
14
24
14
89
75
15
28
17
105
87
16
32
20
120
100
17
36
23
135
112
18
39
26
149
124
19
43
29
162
135
20
46
32
175
147
21
50
35
187
159
22
53
37
198
170
23
56
40
209
182
24
59
43
220
193
25
62
45
230
204
26
64
48
239
215
27
67
50
249
226
28
70
53
258
237
29
72
55
266
248
30
75
57
275
258
31
77
60
283
269
32
80
62
290
262
33
82
64
298
278
34
85
66
305
300
35
87
68
312
311
36
89
70
319
321
37
91
72
326
331
38
93
74
333
341
39
96
76
339
351
40
98
78
345
361
41
100
80
351
371
月份
男孩
女孩
出生時
31.8-36.3釐米,平均為33.9釐米
約為30.9-36.1釐米,平均為33.5釐米
滿月
約為35.4-40.2釐米,平均為37.8釐米
約為34.7-39.5釐米,平均為37.1釐米
第二個月
約為37.0-42.2釐米,平均為39.6釐米
約為36.2-41.0釐米,平均為38.6釐米
第三個月
約為38.2-43.4釐米,平均為40.8釐米
約為37.4-42.2釐米,平均為39.8釐米
第四個月
約為39.6-44.4釐米,平均為42.0釐米
約為38.5-43.3釐米,平均為40.9釐米
第五個月
約為40.4-45.2釐米,平均為42.8釐米
約為39.4-44.2釐米,平均為41.8釐米
第六個月
約為41.3-46.5釐米,平均為43.9釐米
約為40.4-45.2釐米,平均為42.8釐米
七至八個月
約為42.4 -47.6釐米,平均為45.0釐米
約為41.2-46.3釐米,平均為43.8釐米
九至十個月
約為43.8-49.0釐米,平均為45.7釐米
約為42.1-46.9釐米,平均為44.5釐米
十一至十二個月
約為43.7-48.9釐米,平均為46.3釐米
約為42.6-47.8釐米,平均為45.2釐米
1歲-10歲標準
一般來講,出生後的前半年長8釐米,出生後的後半年長3-4釐米, 滿4歲後,頭圍的增長就很慢了,10歲後頭圍很少增長。頭圍的平均數值為1歲:44.0-45.8釐米;2歲:46.8-48.5釐米;4歲:47.9-49.3釐米;10歲:49.9-51.0釐米。可以根據這一頭圍增長速度,來衡量患兒頭圍的大小,如果實際頭圍比正常平均值大或小兩個標準差,則可診斷為大頭或小頭畸形。

胎兒頭圍頭圍過小

定義:頭圍小於同齡兒童組頭圍中位數減兩個標準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者。
原因
引起頭圍小的原因很多。
(1)例如母親妊娠早期的感染、營養不良、中毒、放射線等有害因素的影響,都可影響胎兒的顱腦發育。
(2)如果孩子本身患有代謝病、染色體畸變等也可造成孩子的小頭畸形。
(3)如果孩子在出生過程中或出生後受到外傷、感染等則可引起腦萎縮,也可使頭圍變小。
(4)還有些孩子的小頭畸形是家族性的,被稱為家族遺傳性的小頭畸形。
影響
頭圍過小就必然限制孩子腦的發育。通常小頭畸形的孩子頭小而尖,前額窄小,可存在體力和智力的落後,部分孩子還會有抽風。

胎兒頭圍頭圍過大

胎兒頭圍
胎兒頭圍(3張)
引起頭圍增大的原因也很多。但被稱為大頭畸形的病人卻很少見。引起頭圍增大的原因是先天性大腦皮質增厚或神經膠質細胞增生,使大腦異常增大。在臨牀實際中發現引起孩子頭圍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腦積水,這種過多增加的水在醫學上稱為腦脊液。腦積水的基本特徵是因過量的腦脊液產生顱內高壓,使正常的顱內空間擴大,如果這一切發生在孩子顱縫融合之前,頭圍增大就是最突出的特徵。
頭圍過大往往是某種疾病的結果,而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所以頭大不會直接給孩子造成危害,它的出現只提示可能存在某一種疾病。因而真正給孩子造成不良後果的是疾病的本身。
我們經常會見到許多嬰兒的頭很大。相對於身體的比例實在是太過誇張,所以當發現類似的情況,應該早發現,不要慌亂,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