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胄(讀作zhòu),為現代漢語二級字 [5]  ,部首為“月”。
“胄”最早見於秦代小篆。本義指後代子孫,後世與“冑”混用,引申為指頭盔。
今以月部“胄”為正體字,冃部“冑”為異體字 [6] 
【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拼    音
zhòu
部    首
倉    頡
LWB
總筆畫
9
部外筆畫
5
五筆86
MEF
五筆98
MEF
筆順編號
251212511
四角號碼
502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80C4
異體字
[9] 

文字源流

異體字“冑”和“胄”本為二字。

冑(異體字)

冃部“冑”,最早見於周代金文,是由“兜”字分化而來,本義為士兵的頭盔。

月部“胄”,最早見於秦代小篆,本義王公貴族的子孫後代,後泛指後代。
由於二字下部件容易混淆,後世二字完全混用。完全譬如《偏類碑別字.肉部 引〈魏女尚書王僧男墓〉》中作“胄”寫為了“冑”了。 [10] 
現今國家標準統一規範使用月部“胄”為正體字,冃部“冑”為異體字

基本字義

⒈ 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
如:“甲冑”,“介冑” [4] 
《字彙》:"《書》正義雲:古之甲冑皆用犀兕,未有用鐵者,而兜鎧之字皆從金,蓋後世始用鑶也。"
⒉ 王公貴族的後代子孫。後泛指後代。
如:“貴胄”,“胄裔”,“胄子” [1-2] 
《左傳.襄公十四年》:“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
3.對先輩的承續。
《後漢書.文苑傳.邊讓》:“胄高陽之苗胤兮,承型祖之洪澤。”
4姓。《廣韻.宥韻》:“胄,姓。出《姓苑》。' [7] 

常見詞組

甲冑,貴胄,胄裔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𠀤音宙。《增韻》裔也。
系也,嗣也。
長也。《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敎胄子。《傳》胄,長也。
後也。《左傳·襄十四年》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胄也。《注》胄,後也。
《廣韻》亦姓。
《增韻》國名。 《集韻》或作伷。《正字通》與冂部甲冑字別,甲冑下從冃,冃音冒。此胄字下從肉,自有分也。 [3] 
《説文解字》
【卷四】【肉】
也。從肉由聲。直又切
《説文解字注》
(胄)胤也。左傳曰:是四嶽之裔胄也。從肉由聲。許書無由字,然由聲字甚多。不可謂古無由字欲盡改為㽕省聲也。直又切。三部。與甲冑字別。

冑(異體字)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音宙。【説文】兜鍪。從冃,由聲。【徐曰】介冑字從冃,冃音冒。【詩·魯頌】公徒三萬,貝冑朱綅。【韻會】或作,亦作䩜。【荀子·議兵篇】冠䩜帶劒。【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譌也。
《説文解字》
兜鍪也。從冃由聲,《司馬法》冑從革。直又切
《説文解字注》
冑,兜鍪也。部兜下曰:兜鍪,首鎧也。按古謂之冑,漢謂之兜鍪,今謂之盔。從冃由聲。直又切。三部。
司馬法冑從革。荀卿子、鹽鐵論、大玄皆作䩜 [9]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ʂou˥˧ 日語讀音 YOTSUGI CHISUJI韓語羅馬 CWU現代韓語 주越南語 trụ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ciu5 diu3 [寶安腔] ciu3 [海陸腔] ciu6 diu3 [客英字典] ciu5 (diu3) [梅縣腔] ciu5粵語 zau6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