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育肯溝組

鎖定
育肯溝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1932年E. Norin命名。主要由暗灰、灰綠色粉砂岩粉砂質頁岩頁岩(紋板巖)、鈣質粉砂岩組成。本組整合(局部不整合)覆於扎摩克提組之上,其上覆水泉組又為整合連續過渡。廣泛分佈於新疆地區。
中文名
育肯溝組
外文名
Yukengou Fm
階代碼
Z2
地區代碼
4

目錄

育肯溝組命名

1932年E. Norin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庫魯克塔格西端南側的育肯溝地區,參考剖面位於中庫魯克塔格照壁。

育肯溝組沿革

1932年E.Norin所劃分的育肯溝組(Yukkengol Formation)包括了寒武系之下,特瑞愛肯組之上的一大套複雜沉積,其中原始定義包括冰川成因及火山成因的岩層,由巨厚的石灰岩,灰綠色細粒三角洲相沉積物所組成的岩層序列。
1957年地質部十三大隊朱誠順、葉永正等將諾林劃分的育肯溝組解體為四個巖系,自上而下稱之為漢高爾喬克(內)巖系,水泉巖系、克根庫都克巖系,扎摩克提布拉克巖系,其中最上部的一套屬冰川沉積(雜礫岩),其下的水泉巖系,E. Norin曾稱之為育肯溝灰巖(Yukkengol Limestone),下部兩個組為碎屑沉積。
1973—1976年新疆區域地層表編表組及高振家(1977),曾將朱誠順等所劃分的四個巖系合併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漢格爾喬克巖系與水泉巖系合稱水泉組,下部克根庫都克巖系與扎摩克提布拉克巖系合併稱育肯溝組(僅相當E. Norin的育肯溝組下部碎屑岩)。
1978—1980年高振家等通過野外複查及重測部分原始命名的剖面,仍同意十三大隊四個組的意見,但建議將克根庫都克巖系一名限定稱育肯溝組,其它保留十三大隊的劃分和名稱,僅對局部界線作了調整、並將上述四個組時代歸為晚震旦世,迄今為止大部分研究者均採用上述劃分方案。因此目前劃分的育肯溝組是指整合(局部不整合)於扎摩克提組之上及整合(局部假整合)於水泉組之下的一套細碎屑岩層。它只相當原E. Norin的育肯溝組下部的一部分。

育肯溝組特徵

育肯溝組構成

為一套陸緣較深部碎屑沉積,以暗灰、灰綠色粉砂岩粉砂質頁岩、頁岩(紋板巖)等薄層不均勻互層,中夾鈣質粉砂岩和少量泥灰岩細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的不穩定夾層,其中長石石英砂岩夾層多呈紅褐色。育肯溝組產有豐富的微古植物:其中以Trachysphaeridium incrassatum,T.rude,T.cultum,T.simplex,Pseudozonosphaera asperella,P. Rugosa,P. Verrucosa,P.nucleolata,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等。

育肯溝組接觸關係

本組整合(局部不正合)覆於扎摩克提組之上,其上覆水泉組又為整合連續過渡。

育肯溝組分佈

育肯溝組分佈較為廣泛,自庫爾勒以東庫魯克塔格西南端育肯溝向東到興地塔格北坡、莫欽庫都克、羅欽布拉克、照壁山(中庫魯克塔格),並繼續向東到東庫魯克塔格(鄯善縣以南)的玉勒袞布拉克(東庫魯克塔格)等地均有出露,厚度較穩定,一般為 210—350m左右,局部(中庫魯克塔格)可厚達583m。

育肯溝組備考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E.Norin
年份1:1932
系名:新元古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