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肱骨頭骨折

鎖定
單純的肱骨頭骨折比較少見,是一種關節內骨折,主要因間接外力所致。骨折多見於青壯年,偶見於老年。根據骨折的不同程度可分為肱骨頭裂紋骨折、肱骨頭骨折脱位及肱骨頭粉碎性骨折三個類型。肱骨頭裂紋骨折可伴有盂下關節囊破裂;肱骨頭骨折脱位,外力較大,關節囊破裂,肱骨頭移位到關節盂下方,頸移向上方;肱骨頭粉碎骨折,多因直接外力縱向擠壓或打擊造成。
外文名
fracture of head of humerus
就診科室
骨科
多發羣體
青壯年
常見發病部位
肩部
常見病因
直、間接暴力
常見症狀
肩關節瀰漫性腫脹,範圍較大,局部疼痛及壓痛,叩擊肘部出現肩部傳導痛,活動範圍明顯受限
中文名
肱骨頭骨折

肱骨頭骨折病因

多為強大的直接暴力所致。

肱骨頭骨折臨牀表現

因屬於關節內骨折,臨牀症狀與肱骨大結節骨折略有不同。
1.腫脹
為肩關節瀰漫性腫脹,範圍較大。嵌入型者則出血少,因而局部腫脹亦輕。
2.疼痛及傳導叩痛
除局部疼痛及壓痛外,叩擊肘部可出現肩部的傳導痛。
3.活動受限
其活動範圍明顯受限,尤以粉碎性骨折者受限更甚。骨折嵌入較多者,骨折端相對較為穩定者,受限則較輕。

肱骨頭骨折檢查

X線檢查能確定診斷。

肱骨頭骨折診斷

依據外傷史、臨牀症狀、肩部腫脹、疼痛及傳導痛,活動受限及X線平片診斷多無困難,所攝X線片應包括正、側位,以判定骨折端的移位情況。

肱骨頭骨折鑑別診斷

肱骨外科頸位於解剖頸下2~3釐米,胸大肌止點以上,此處由松質骨向皮質骨過渡且稍細,是解剖上的薄弱環節,骨折較為常見,各種年齡均可發生,老年人較多,肱骨外科頸骨折移位多較嚴重,但肱骨頭完整,局部出血較多,應特別注意。

肱骨頭骨折治療

根據骨折類型及患者年齡等因素不同,治療要求亦有所差異。
1.嵌入型
對無移位者僅以三角巾懸吊固定4周左右。對有成角移位者應先行復位,青壯年者以固定於外展架上為宜。
2.粉碎型
手法復位後外展架固定4~5周。手法復位失敗者可將患肢置於外展位牽引3~4周,並及早開始功能活動。亦可行開放復位及內固定術。對開放復位後仍無法維持對位或關節面嚴重缺損(缺損面積超過50%)者,可採取人工肱骨頭置換術,尤其適用於年齡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
3.有遊離骨片者
手法復位一般難以還納,可行開放復位;對難以還納者,可將其摘除。
4.晚期病例
以補救性手術為主,包括關節面修整術、肱二頭肌肌腱的腱溝修整術、關節內遊離體摘除術、肩關節成形術及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肱骨頭骨折預防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無有效預防措施,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受傷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