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肱骨小頭骨折

鎖定
肱骨小頭骨折是少見的肘部損傷。成人多發生單純肱骨小頭骨折,兒童則可發生合併有部分外髁骨折的肱骨小頭骨折。該骨折易誤診為肱骨外髁或外上髁骨折。
外文名
capitellum fracture
就診科室
骨科
常見發病部位
肘部
常見病因
肘關節伸直、外翻位摔倒時手着地,外力沿橈骨傳導到肘部,橈骨頭向上將肱骨小頭撞下
常見症狀
肘部腫脹和疼痛。腫脹多發生在肘外側和肘窩部。疼痛和壓痛部位限在肘外側或肘前側。肘關節伸屈活動受限
中文名
肱骨小頭骨折

肱骨小頭骨折病因

本病是由於剪式應力所致。即在肘關節伸直、外翻位摔倒時手着地,外力沿橈骨傳導到肘部,橈骨頭向上將肱骨小頭撞下。同時外翻應力可引起內側軟組織損傷。根據損傷程度、骨折波及的範圍,分為以下3型:
1.完全骨折
即肱骨小頭基底部冠狀面骨折骨折塊本身包括全部肱骨小頭及滑車外側1/3或1/2。但有時只限於肱骨小頭本身。
2.部分骨折
骨折塊僅包含肱骨小頭、關節軟骨及其下方少量骨質。
3.肱骨小頭關節軟骨挫傷
致傷外力不足以引起骨折,只造成肱骨小頭關節軟骨挫傷。X線不能顯示,不易確診。在晚期手術行橈骨頭切除等方法時,方可發現軟骨損傷。

肱骨小頭骨折臨牀表現

肘關節後方腫脹在關節內,故表現不明顯。但有明顯的活動受限及肱骨小頭部位壓痛。合併內側韌帶損傷者,則有壓痛與外翻活動加大的現象。損傷後,肘部腫脹和疼痛。腫脹多發生在肘外側和肘窩部。疼痛和壓痛部位限在肘外側或肘前側。肘關節伸屈活動受限,尤其屈曲90°~100°時,常發生肘部疼痛加重並有阻力感覺。
1.Ⅰ型
完全性骨折,骨折塊包括肱骨小頭及部分滑車。
2.Ⅱ型
單純肱骨小頭完全骨折,有時因骨折片小而在X線片上很難發現。
3.Ⅲ型
粉碎性骨折,或肱骨小頭與滑車均骨折且二者分離。
4.Ⅳ型
肱骨小頭關節軟骨損傷。

肱骨小頭骨折檢查

X線表現常有特徵性,前後位X線片有助於判斷合併的滑車骨折塊大小,但只有側位X線片才能反映此種損傷的特徵,其典型的表現是出現“雙弧徵”。但若側位X線片有輕度傾斜,肱骨遠端就會遮蓋骨折塊,導致漏診。必須仔細觀察正側位X線片方可確診。因骨塊包含有關節軟骨,故X線片不能反映其真正大小,實際骨折片要比X線片所顯示的影像大得多。有的肱骨小頭和滑車同時發生骨折,若骨折片移位與肱骨下端重疊,易疏忽漏診。可行CT掃描檢查和三維結構重建以確診。

肱骨小頭骨折診斷

外傷史,損傷後肘部腫脹,疼痛明顯,一般多發生於肘外側和肘窩部。疼痛和壓痛部亦在肘外側或肘前側。肘關節伸屈活動受限,尤其90°~100°時肘部疼痛加重並有阻力感。X線檢查能顯示骨折及分型。

肱骨小頭骨折鑑別診斷

診斷肱骨小頭骨折時常與肱骨外髁骨折混淆,兩者的鑑別尤為重要,治療也截然不同。肱骨外髁骨折常造成肱尺關節不穩定,肱骨小頭骨折隻影響關節面,形成一個關節內骨片,但肘關節的穩定性仍能保持。
肱骨遠端全骨骺分離是兒童肘關節比較少見的骨骺損傷。該部骨骺的骨化中心尚未完全出現之前發生骨骺分離,骨化中心全部出現後的全骨骺分離則容易誤診為經髁骨折。肱骨遠端骨骺系由肱骨外髁、滑車、內上髁和外上髁骨骺組成。肱骨外髁與肱骨滑車骨骺,藉助於軟骨連成一體,因此該部較薄弱。通常暴力可引起肱骨外髁軟骨連接處斷裂,為肱骨外髁骨折。但有時外力作用可使整個肱骨遠端骨骺分離。
另外本病還需與肱骨骨幹骨折相鑑別,X線檢查可資鑑別。

肱骨小頭骨折併發症

本病可引起肘關節僵硬,功能障礙,關節活動範圍小;在一些病例中,還可合併內側韌帶損傷等。肱骨小頭骨折屬關節內損傷,如未能及時診斷,延誤治療,對關節功能影響較大。

肱骨小頭骨折治療

無移位的肱骨小頭軟骨損傷或裂紋骨折,可僅用石膏託固定肘關節於90°位3~4周,對有移位者,應先試行手法或撬撥復位;失敗者再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