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肥西圩堡羣

鎖定
圩堡俗稱圩子,是建在崗領枱地上或者以河設障的建築,主要起到防範外侵作用。肥西圩堡建築羣以水圩居多。據地方史料記載,肥西縣已知本籍淮軍將領參將銜以上人員有81名,其中提督銜以上者35名。這些淮軍將領的舊居——圩堡曾經在當地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羣體,以其獨特的清晚期建築風格林立於世,飽含着淮軍文化史的演變歷程。
中文名
東方城堡——肥西淮軍將領圩堡羣
地理位置
安徽省肥西縣
別    名
東方城堡
類    別
淮軍舊居
時    代
晚清

肥西圩堡羣圩堡形成背景

圩堡,又稱圩寨,民間稱“圩子”。圩寨興起於晚清時期,分兩個階段,一是咸豐年間,清王朝以“堅壁清野”政策作為對付太平軍和捻軍的主要手段,命令各地組織團練和修築圩寨。於是,安徽、河南、山東、蘇北等地廣泛興辦團練、修築圩寨。圩寨的數量眾多,規模宏大。二是同治七年(1868年)前後,社會相對安寧,功成名就的淮軍將領們獲得朝廷嘉獎和大批錢財後衣錦還鄉,在紫蓬山、大潛山、周公山腳下屯田圈地,大興土木,挖壕築宅再次掀起圩堡建設的熱潮。這時的圩寨,從功能、形態、建築品質、美學價值、附屬設施都有顯著變化,民間仍然稱之為“圩子”。為體現後期淮軍將領所建實體不同於前期普通圩寨的特徵,後人將淮軍將領回鄉所築圩寨稱之為圩堡。全縣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的圩子有7座,分別是劉老圩(西更樓、子藥房、九間廳)、唐五房圩(轉心樓)、張老圩(五間舊房)、張新圩(炮台)、羅壩圩(四合院)、周老圩(花廳、5間舊房)、吳大圩(13間舊房、門樓3間、石橋1座)。
圩堡建築 圩堡建築
肥西圩堡羣建築多達30多座,主要分佈在肥西縣西北方圓百里的紫蓬山、周公山、大潛山周邊。圩堡總結圩寨精髓,吸納護城河和城牆的防禦特點,採用外壕內宅的建築佈局,集防禦與居住於一體,內部建築由防務區和主人居住區兩大部分組成。圩堡將“徽派建築的靈秀之美和北方建築的粗獷大氣”融為一體,其建築風格飄溢流淌着極具“江淮文化的特質”個性。整體建築錯落有致,設計合理,做工考究,雕刻精美。從民居建築上看,圩堡不同於皖南民居和北方圩寨,具有特有的建築特徵和美學價值。從歷史時期上看,淮軍興起成為國防軍,將領的對外軍事鬥爭的事蹟和家族文化傳承的印記,使圩堡具備了超出江淮民居範疇的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從區域分佈上看,江淮地區曾經形成了中國規模最大、最集中的圩堡羣落。淮軍將領180名,來自肥西的80名,肥西圩堡羣建築多達30多座,主要分佈在肥西縣西北方圓百里的紫蓬山、周公山、大潛山周邊,形成圩堡集羣,肥西淮軍圩堡羣具有研學觀光、沉浸體驗的旅遊價值。 [1] 

肥西圩堡羣文化價值

匠心獨具的肥西淮軍圩堡,星羅棋佈,歷經滄桑,代表皖中建築風格,帶着歷史的記憶,保存兼具建築美學、自然風光的靚麗身姿,成為肥西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圩堡是淮軍文化、鄉俗文化、宗族文化、儒家文化等中華歷史文化融合的集中反映,在建築風格上凸顯江淮地區別具一格的徽派特色,在文化內涵上具有兼收幷蓄的海納百川的文化韻味,對於研究晚清圩堡建築歷史和建築文化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也是肥西建築史的一朵靚麗奇葩。
深度挖掘圩堡文化內涵。肥西縣依託淮軍歷史文化資源,着重打造淮軍圩堡羣建設,實現對淮軍圩堡羣的串聯成片保護,對銘傳鄉劉銘傳故居,柿樹崗鄉唐五房圩,銘傳鄉張老圩、張新圩等圩堡建築進行統一規劃並陸續修復,“串珠成線”共同發展,打造合肥都市圈休閒旅遊第一目的地,在保護管理的基礎上,深度挖掘圩堡文化內涵,以文融遊,遊中學文,將圩堡打造為重要目的地、核心吸引物。從功能性基地到旅遊目的地,成為肥西旅遊的核心品牌。突出圩堡獨特性,在突出打造“三個第一”基礎上,待時機成熟增加的江淮圩堡羣或江淮東方城堡羣,擴展為“四個一”,使之成為旅遊目的地。充分發揮劉銘傳故居紀念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作用,充分發揮張樹聲等淮軍將領後人文脈影響,開啓交流之旅,尋根之旅。從歷史建築到旅遊空間佈局,合肥都市圈休閒旅遊第一目的地核心吸引物。在構建“一山半水、古鎮運河”的發展空間中,突出淮軍圩堡羣的“東方城堡”的旅遊價值。 [1] 

肥西圩堡羣主要景點

更樓四合院、子藥房,炮台曲橋抱鼓石,還有皂莢、廣玉蘭、法梧、銀杏等百年古木掩映其中。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安徽省肥西縣發現大面積淮軍將領圩堡建築羣,為研究淮軍歷史提供了珍貴史料。
據肥西縣文管所副所長張永新介紹,此次新發現的圩堡羣共有30多處,以紫蓬山、周公山、大潛山為中心,分佈在方圓百餘里的“三山”周邊。其中包括淮軍福建陸路提督唐定奎家族的唐大房圩、唐三房圩以及南圩、北圩、前圩、後圩;淮軍直隸天津鎮總兵周盛傳家族的羅壩圩、康灣圩、周新圩等。
“雖然淮軍將領的圩堡建築大多在上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被拆毀,建築材料、圩址多為鄉村學校、基層糧站及村民所佔用,但是這次普查中發現不少圩堡外部環境依舊,不少遺蹟和遺存較為清晰完整。這些發現對研究淮軍的興衰史,研究江淮地區圩堡建築形制都具有一定意義。發現這些文物點,也將有利於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張永新説。
肥西圩堡-唐五房圩 肥西圩堡-唐五房圩

肥西圩堡羣保護與修復

肥西縣積極對上申報並整合專項資金4.7億元,開展淮軍圩堡羣保護修復工程,計劃用於6個圩堡羣建設,全力提升劉老圩、唐五房圩、張老圩、張新圩、周老圩、羅壩圩,打造肥西圩堡金字招牌,進一步傳承和發揚肥西圩堡文化。通過這一系列的政策舉措、項目引領、修繕保護、業態打造等方式實施淮軍圩堡保護利用工程,努力使這些承載着歷史記憶和價值的淮軍圩堡煥發新的生命力,留住鄉愁,留住鄉情。圩堡與民宿等旅遊業態融合發展,推動從單一觀光到業態融合。貫徹《關於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的意見》,積極探索利用文物建築開設公共文化場所和旅遊休閒服務產場。使淮軍圩堡羣與紫蓬山民宿集羣、養殖生態農村等品牌相疊加融合,結合鄉鎮特色農業資源,豐富業態內容,聯動全鄉發展。成為合肥網紅攝影打卡目的地,親子游、研學遊基地。推廣“東方城堡——晚清將領莊園式城堡”的集羣概念,實現從同質開發到錯位發展。分別打造不同特質的精神標識,開發特色產品與業態,結合現代科技,錯質錯位特色發展,如布展現代化。增加數字文旅展廳,融入科技感,結合數字多媒體和智能設備等方式,吸引不同客羣,引入優質旅遊資源,打造單項冠軍。做深做強文旅融合新篇章,助力鄉村振興。肥西縣淮軍圩堡羣建設開發成為鄉村振興新思路,培育鄉村發展的新動能。深入實施文旅賦能,強化“文旅+”深入融合引領,推動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淮軍圩堡是肥西特有的文旅資源,用淮軍文化元素扮靚鄉村旅遊景點,用淮軍文化作品推介旅遊產品,用旅遊產品凝集淮軍文化精品,從而吸引更多資源向肥西鄉村聚集和落地生根,探索出鄉村振興發展新途徑,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促進當地民生的改善,間接增強當地的經濟實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鋪平道路。未來,肥西縣將持續聚焦淮軍圩堡,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不斷深挖淮軍圩堡文物價值,講好淮軍背後故事,讓淮軍圩堡真正活起來,讓更多人瞭解淮軍文化,愛上淮軍文化,為肥西縣文物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保證,奮力擘畫肥西文物事業發展新徵程。 [1] 
圩堡內部 圩堡內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