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肢體語言

鎖定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通過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部位的協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形象地藉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肢體語言也是演員的必修課程,不同角色不同情況下的肢體語言也大不相同,豐富準確的肢體語言能幫助演員更好的詮釋不同角色。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談到由肢體表達情緒時,我們自然會想到很多慣用動作的含義。諸如鼓掌表示興奮,頓足代表生氣,搓手錶示焦慮,垂頭代表沮喪,攤手錶示無奈,捶胸代表痛苦。當事人以此等肢體活動表達情緒,別人也可由之辨識出當事人用其肢體所表達的心境。
中文名
肢體語言
外文名
body language
別    名
身體語言
目    的
用人體部位協調活動來傳達思想

肢體語言現象

肢體語言人際距離

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
(interpersonal distance):人類學家觀察發現,人與人之間在面對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間情感的親疏不同,而不自覺地保持不同的距離:最親密的人,彼此間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間,彼此可以接近到0.5~1.25米;一般公共場所的陌生人之間溝通時,彼此間的距離,通常維持在三米以上。此種因情感親疏而表現的人際間距離的變化,在心理學上稱為人際距離(interpersonal distance)。顯然,人際距離的變化,是由雙方當事人溝通時,在肢體語言上的一種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親近一點,彼此陌生時,就保持距離。如一方企圖向對方接近,對方將自覺地後退,仍然維持相當的距離。

肢體語言個人空間

肢體語言之愛情 肢體語言之愛情
(personal space):與人際距離相似的另一現象,是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個人為了保持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受,會不自覺地與別人保持相當距離,甚至企圖在其周圍劃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希望別人侵入。在圖書館或公共場所內,經常看到很多人,自己坐一個位子之外,企圖再以其攜帶的物品佔據左右兩邊的空的座位。此時肢體語言所表達者,是一種防衞,防衞外人侵入其個人空間時帶來不安的情緒。讀者可注意觀察此種人的情緒變化;如有陌生人要求坐在他的旁邊,他就會感到不安,甚至起而離去;如有他熟悉的人到來,他會招呼對方,主動讓給對方左右的位子,而且他會因此而感到高興。

肢體語言作用

由肢體動作表達情緒時,當事人經常並不自知。當我們與人談話時,時而蹙額,時而搖頭,時而擺動手勢,時而兩腿交叉,我們多半並不自知。正因如此,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如下的假設:當你與人説真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將與對方接近;當你與人説假話的時候,你的身體將離開對方較遠。此一假設驗證的結果發現:如果要求不同受試者,分別與別人陳述明知是編造的假話與正確的事實時,説假話的受試者會不自覺地與對方保持較遠的距離,而且顯得身體向後靠,肢體的活動較少,惟面部笑容反而增多。
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只佔7%,聲調佔38%,另外的55%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而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騙性。

肢體語言表現

眯着眼——不同意,厭惡,發怒,不欣賞,蔑視,鄙夷
來回走動——發脾氣,受挫,不安
扭絞雙手——緊張,不安或害怕
向前傾——注意或感興趣
懶散地坐在椅中——無聊或輕鬆一下
抬頭挺胸——自信,果斷
坐在椅子邊上——不安,厭煩,或提高警覺
坐不安穩——不安,厭煩,緊張或者是提高警覺
正視對方——友善,誠懇,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篤定,期待
避免目光接觸——冷漠,逃避,漠視,沒有安全感,消極,恐懼或緊張等
點頭——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聽懂了
搖頭——不同意,震驚或不相信
晃動拳頭——憤怒或富攻擊性
鼓掌——贊成或高興,興奮
打呵欠——厭煩,無聊,困
手指交叉——好運
輕拍肩背——鼓勵,恭喜或安慰
搔頭——困惑或急躁
笑——同意或滿意,肯定,默許
咬嘴唇——緊張,害怕或焦慮,忍耐
抖腳——緊張,困惑,忐忑
抱臂——漠視,不欣賞,旁觀心態
眉毛上揚——不相信或驚訝,蔑視,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