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股份制經濟

鎖定
股份制經濟是指全部註冊資本由全體股東共同出資,並以股份形式投資舉辦企業而形成的一種經濟類型。股份制經濟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兩種組織形式。隨着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股份制經濟將成為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一種具體的、重要的組織形式,在經濟活動中發揮作用,而且以它特有的優勢不斷擴展壯大,成為經濟活動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中文名
股份制經濟
定    義
全部註冊資本由全體股東共同出資,並以股份形式投資舉辦企業而形成的一種經濟類型

股份制經濟定義

股份制經濟是以投資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分屬於不同所有者的生產要素集為一體,統一經營、自負盈虧、按股分利的經濟組織形式。股份制經濟的存在,以生產要素分屬於不同所有者為前提。投資入股是實現股份制經濟的基本途徑。生產要素的統一經營使用是股份制經濟經營活動的基礎性條件。按股分利是股份制經濟的基本分配原則。股份制經濟是一種適應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經濟形式,它能改變生產要素分散使用的格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股份制是一種資產組織形式,它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但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經濟組織形式,社會主義可以而且應該利用它為自己服務。在我國組建股份制企業,有利於開闢新的融資渠道和籌集重點項目資金;有利於理順企業產權關係,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導作用;有利於協調地方、部門和企業的利益關係,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集團的發展。

股份制經濟性質

把股份制作為我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以解決社會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矛盾的一種思路,已成為理論界討論的熱點。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股份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是否可行存在着種種顧慮。為此,對股份制經濟,我們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一、股份制經濟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產物,而不是私有制的產物
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股份制是隨着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化經濟組織形式,認為股份制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物的觀點是不對的,因為股份制經濟要比資本主義制度產生得早,它的發展完善過程,是與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緊密聯繫的。
隨着產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資本追逐價值增殖的本性,使生產的社會化和商品經濟的範圍日益擴大,大規模的商品經濟以及相應金融信用制度的發展,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的組織形式發生着深刻的變革,使得股份制經濟在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得到廣泛發展。究其原因有:
第一,是生產的社會化發展的客觀需要。資本主義產業革命創造出新的巨大社會生產力,這必然引起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的出現。首先是企業生產規模日益擴大,遇到了同個別資本數量有限性的矛盾,於是出現按一定章程集資合營的組織形式。其次是市場競爭的加劇,推動了單個資本間為求得生存和追逐高額利潤的相互聯合。最後是生產資料中各項職能專業化,尤其是經營管理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之獨立出來行使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管理,因而股份制經濟形式就伴隨着這種社會化生產的客觀要求應運而生。
第二,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商品經濟是通過各生產者相互交換自己的產品,來追求價值增殖為目的的經濟活動形式。這樣,商品經濟形式的發展,社會財富由幾千年的實物形態轉化為貨幣價值形態,這為股份制經濟的籌資經營提供了決定性的前提條件。其次是貨幣價值形態發展,使各商品經營者之間藉助這種信用制度形成了債權與債務關係,並由這種形式而產生的股票、債券的流通,又創立了龐大的金融市場,這為股票、債券發行,把社會閒置資金集中使用創立了市場。再次是商品經濟發展,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的獨立化,並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各種市場體系的形成和建立,這為股份經濟把社會各種生產要素進行資源台理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同時為投資者交易股票、轉移資金,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沒有商品經濟發展,沒有貨幣價值社會財富形式的存在,就沒有金融市場和現代股份經濟。
上述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表明,股份制經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在於生產社會化和商品關係的發展,而並不一定與私有制有必然的聯繫。從股份制作為商品貨幣關係發展的必然產物來看,可以這樣認為,只要有商品貨幣關係存在,股份制經濟形式也將繼續存在。
二、股份制經濟產生於私有制,但又是對私有制的否定
股份制作為商品經濟關係產物的一般形式,其本身並沒有明確的社會規定性,但是它的存在又總是與一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繫。把股份制看作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物的觀點,不僅是因為它是資本主義社會佔統治地位的企業形式,還因為從直觀上看,它所包含的財產關係的內涵也是私有制。因為股份經濟持股人所擁有的股份是他個人財產的體現,儘管可以通過證券市場的買賣來轉讓股權,但股票無論怎樣轉手,都不會改變財產的私人性質。
資本主義社會股份制的內涵是私有制,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如果從它的發展和發生作用來看,卻同時又具有天生的反對財產私有制的性質。這表現在:
第一,股份使用社會性與私有制的矛盾。既然是作為合資經營的股份企業,就不可能是單個資本家的獨佔資本,企業資本的籌集是個人資本,但卻以聯合起來的社會資本形式來使用,這是與資本私有制的本性相矛盾的。
第二,股份產權社會化與私有制的矛盾。產權是以法律形式規定的對財產的佔有使用權利,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不少企業為增強內聚力和僱員責任心,採取鼓勵職工購買本企業股票的措施,這種股權的分散化,不僅結束了資本家獨有企業產權的時代,而且又是對私人資產獨佔產權的揚棄。
第三,股份增殖社會性與私有制的矛盾。資本的天性就是自我增殖並佔為己有,這在單個資本企業表現尤為明顯,但股份制企業規定必須使增殖後部分財產作為企業共有財產(法定公積金),這種形成的資本集體是與資本增殖的私有屬性相矛盾的。
第四,股份管理的社會化與私有制的矛盾。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由於股票面額的降低使發行量增大,吸引了許多不太富裕的投資者,這為數可觀的公民股份不僅打破了企業內部資本家一統天下的局面,也使企業內部管理由過去大資本家的管理,轉向由股東大會推選出的董事會及其經理階層來經營管理,這種股份制管理的社會性,不僅否定個人資本也開始否定資本家集體管理,並日益成為社會化管理形式。
總之,作為商品貨幣關係產物的股份制經濟,它在資本主義社會通過將私人資本的社會集中和管理使用,雖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社會性質,但是這種轉化採取的私人資本與社會資本相對立的形式,又表明股份制經濟本身孕育着對私有制的否定,是私人財產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範圍內的揚棄,也是私有財產轉化為直接社會財產的過渡點。
三、股份制經濟的社會性質是由佔社會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性質決定的
股份制經濟作為與商品經濟共存亡的經濟範疇,其經濟性質由商品性質決定,可以存在不同社會形態,為不同社會經濟活動服務,使之成為一般屬性的經濟範疇,但其社會性質由社會生產方式所決定,併為佔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活動服務,使之成為特定性質的經濟範疇,這也是其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
當股份制經濟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結合時,其特殊性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利的社會性質,表現為:
①是以資本傢俬有製為基礎。股份制經濟是將個人資本採取社會資本使用形式,並是對私人資本的揚棄,但它並沒有克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而是在新的形態上發展了資本私有與社會使用的對立。
②經營方式表現為私人利益對抗關係。雖然股份制企業以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為特徵,但不管它採取何種管理方式,都是以人格化資本的形式加強對僱傭工人的剝削,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
③活動的目的是追逐剩餘價值最大化。股份經濟按股本所有權領取股息紅利,實際上是對工人創造剩餘價值的按資分配,而按股票面額領取的收益,更體現了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的對整個無產階級的剝削關係。
所以,資本主義股份經濟的實行,即使工人掌握着一定數量的股份,也並不會改變在社會生產中的被僱傭地位,它只是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範圍內的調整,是一種更有利於資本家加強和擴大對工人剝削手段的變化。
當股份制與社會主義經濟結合時,就體現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的社會性質,在我國現階段則表現為:
①體現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我國在公有制經濟中推行股份制是公有股份佔主體,這是適應我國初級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發展客觀要求的。
②體現了新型平等互助互利的經濟關係。社會主義股份制企業的職工由公有制性質決定,無論採用何種管理形式,職工都既是勞動者又是企業主人,勞動者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整個社會活動表現為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分工協作關係。
③經濟活動目的是增進全社會勞動者的共同利益。股份經濟活動要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其盈利的分配,無論是上交國家,留存企業還是分到個人,最終都是取之、用之於民,按股票分配的股息紅利,是職工自己新創造價值的一部分,是按勞動分配收入的補充,這也是有利於通過一部分人合法經營先富一步,最後實現共同富裕
總之,股份制經濟作為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曾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過並且還在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在我國的廣泛推行,將對確立企業作為獨立商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自主經營決策活動,對改革我國傳統所有制結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對實現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直接結合,發揚當家主人翁精神,對社會經濟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等等,發揮重要作用,產生深遠的影響。 [1] 

股份制經濟特徵

股份制經濟的基本特徵,決定了股份制經濟較之其他類型經濟更具有約束、激勵、制衡機能,是其活力和生機的天然條件,也是區別於其他類型經濟企業的組成體系產權構成方式和經營管理體制的根本分水嶺,其基本特徵主要有以下幾點:
1.資本的二重化,使所有者和經營者“雙贏”的期盼像一雙無形的大手,緊緊地、時時刻刻控制和制約着經營者和所有者。
不論是上市股份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只要發行了股票或頒發了股權徵,從公司成立的時刻起,其資產的所有權就一分為二:即資產的法律上的所有權和資產的經濟上的所有權就實現了徹底分離,其資本就二重化了:這就是説,同一價值的資本變成了兩種存在形態,分屬兩類經濟主體掌握。從資本形態上説,分為現實(實物)資本和虛擬資本,現實資本即實物形態,以企業法人財產權的形式存在,由企業(公司)掌握;虛擬資本,即實物資本的權益形態,以股權的形式由出資者——股東掌握。
由於資本二重化,企業的財產分離為實物所有權與價值所有權,也就意味着它們的主權和運營也分離和獨立了。資本的法律上的所有權,變成股權,歸股東所有,股東成為企業財產的終極所有者,行使股權賦予的一切主權,即依法行使出資者權益,包括參與管理、出資受益、選擇經營者三項權利。當然,也有根據需要將所持股份轉讓和買賣的權利。權利的大小,取決於所持股份的多少。權利的維護,由《公司法》保證。至此,股權使股東的主權和利益得到了保護,責任與義務、權利與風險也對等設置。
企業法人代表董事會擁有企業實物資產的所有權,即完全獨立的資產經營權,並據此構成了合法經營,並承擔相應民事權利、責任、義務的企業法人財產權。它包括企業實物資產幾近全都的所有權、支配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企業作為企業法人財產權的主體,行使經營者的充分主權,企業法人對企業資產享有直接的、排他性的、不受投資者(股東)和其他機構直接干預,完全獨立的經營權。這既有利於企業的自我積累和發展,有利於企業的自我約束,也有利於經營管理的專職化、市場化和職業化的企業家隊伍的培育。綜上所述,用形象化的比喻,股份制經濟資本的二重化,就像一把雙刃劍,時刻高懸在資產所有者和資產經營者頭上,具有法律賦予的威懾力和震撼力。它激發了兩個積極性,形成了多重壓力。所以,力保資產保值增值,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雙贏”意願,時時刻刻的在激勵着一份資產的兩個經濟主體,形成了股份制經濟特有的資產經營能力。
2.股份制經濟產權明晰。
各經濟主體的權能界定分明、規範且法律化。股份制企業是由諸多股東出資入股創立的,因此,股份制企業產權的主體具有天然明晰性:其含義包括兩方面:其一,出資來自何方,是法人出資還是自然人出資?很明確,這是定性的含義。其二,出資入股的數量是多少,是實物出資還是貨幣出資,是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者土地使用權出資,數量很清楚,這是定量的含義。不僅如此,在公司章程或其他單項協議裏各個經濟主體的權能、利益、區界分得一清二楚;不僅資產的存量清楚,資產的增量也是毫不含糊的。在股份制企業中,與資產主權密切相關的有三個產權主體:第一,股東是企業資產的終極所有者,是股權的主體,股東通過股東大會行使其所有者的權利;第二,董事長(含董事會成員)是企業資產經營權的決策者,是企業現實資產的產權主體,他通過董事會行使經營決策權,經營成敗盈虧,資產保值增值,董事會負全責;第三,總經理受聘於董事會,對董事會負責,按照董事會的決策,具體落實經營權的主體,全權獨立地負責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三個經濟主體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相互制約,互相促進。《公司法》對各經濟主體的職責、權限、義務、利益、法律責任界定清晰明瞭。
3.股份制經濟的產權結構是多元的,而企業資產又是集中完整不容分割的。
在上市公司中,產權股票化,股票大眾化,一個股份公司往往有成千上萬個股東:基於股權的多元和分散,真正左右企業、控制企業的是一些大股東,中小股東由於持股數量少,股權也少,不可能對企業有大的影響,股份企業的這一特點就派生了兩種後果:一是能使大股東利用大眾的投資,集聚壯大其經濟實力;二是由於眾多中小股東得不到實際控制權,減少了意見分歧,避免了決策的分散化。當然,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尤其在現階段股東持股兩極較為分化的情況下,能夠聽到中小股東的聲音,是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的現實問題。某些大股東的獨斷專行,也是需要平衡和抑制的,否則,產權多元化也就徒有其名了。
4.股份制經濟奉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
把企業和股東緊密聯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增強了聚合力。股份制企業的財產是眾多股東們共有的,因而,企業經營中發生的盈餘和虧損,必然是利潤大家共享,虧空大家分攤。這樣,就把企業與股東緊密聯結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懼損,毫無例外,在這種格局下,企業與股東,經營者與股東,股東與股東在共同的利害關係的基礎上有機聯合起來,在處理自身利益與共同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等方面就比較容易找到共同的契合點,各種關係也容易理順。這就是股份制經濟特有的凝聚力。
5.股份制經濟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具有平等性。
股份制企業的資產劃分成若干等額的股份,一切經濟活動均以股東投資入股的資本金額為準,完全按一股一權一利和股刊權同利同風險的原則辦事,實行股權平等,沒有半點特殊,且一切活動都是公開的,具有很大的透明度。
當前,隨着監管力度日益強化,對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週期、格式、內容、法律責任等要求越來越嚴,中介機構的審核、公證、法律意見書也越來越同國際接軌。這一切有利於提高股份制企業的社會信譽和透明度,有利於社會監督,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
6.股份制經濟實行“有限責任制”,堅決杜絕無度“輸血”。
有限責任制是現代企業制度最基礎、最主要的特徵之一。《公司法》規定:“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這就是説,當公司因故解散或經營不善倒閉時,股東只以自己入股的股金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至此為限,股東的其他財產與此無涉。有限責任制起到了分散風險、維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制約機制,當企業虧損時,以賠完股本為限,不像以往的國有企業,往往通過“輸血”或核銷呆賬、壞賬補虧,通過政府行為使其硬撐。因此,有限責任制又是一種通過資產對經營者行使制約的機制,在股份制條件下,股東可以通過三種方式行使自己的權利:第一,若企業經濟效益好,股東持股,憑股權獲取股息紅利、股本增值的利益;第二,若企業經濟效益低下或企業成長性較差,股東可將股份轉讓或出賣,規避風險;第三,股東可以根據股票市場價格的漲落,適時買進賣出,博取價差的利得。這是投資者從外部對企業進行影響和制約。在企業內部,股東可以通過股東大會發表意見、投票表決等權利影響制約經營者。所有這些,都是壓力,影響和制約着企業經營者,推動企業進步。
7.經典股份制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產權證券化、商品化、市場化。
股票具有三個特性:第一,不返還性。股東一旦投入,不可中途抽資退股,這保證了企業資產的完整性和經營的不間斷性,同時也保證了全體股東的利益。第二,流通性。股票通過證券市場可以隨時變現和轉讓,這就賦予了股東 “用手投票”和“用腳投票”兩種選擇,加大經營者壓力。第三,風險性。投資股票的收益不是現實的,而是預期的,而這種預期,又受諸多因素和條件的影響和制約,較難把握,因而風險極大。按照《公司法》要求,股份制企業組織機構所包括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四大部分,分別構成了決策、監督、執行三大機能,有力地保證了企業按《公司法》所規定的要求運行。而股份制經濟的產權構成及其特性,尤其是股份制經濟在財產的組織方式上所突出的基本特徵,又像精髓一樣從內部加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股東的參與度,這就給股份制經濟傾注了極大的生機和活力,但客觀的經營效果如何,則完全取決於經營者的管理才幹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產品的升級換代能力和市場佔有率,絕不是簡單的改制就能一勞永逸、立馬見效的。 [2] 

股份制經濟與合作經濟的區別

1.參加者不同。合作經濟是由農民集資入股建立起來的經濟組織,就每個單獨的農民來説,在經濟上都是勢單力薄,而股份制企業的股東,一般都是擁有很多財產和其他企業股份的企業和個人。
2.建立經濟組織的出發點不同。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是為了使處於單個生產經營狀態下的農民聯合起來,互相幫助,排除生產經營上的困難,增強生產經營能力,而股份制企業則是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為了使強者更強而建立起來的。
3.兩種經濟的目的不同。建立合作經濟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共同維護農業經營和生活並提高農業經營和生活水平,而股份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求得更大的發展,獲得更大的利潤,這是因為股份公司的成員都是以股東的身份出現的,他們入股的目的是為了多分股息和紅利,期望股票價格上漲,並不是為了利用公司的事業而入股的,合作經濟組織的成員雖然也得入股,但這是作為該組織的活動基金,作為入股的成員來講,主要是為了利用該組織的事業,並不是為了依靠股金多分紅利。
4.合作經濟的組織者既是該組織的利用者,又是該組織的經營管理者,也就是説合作經濟是由農民集資入股組織起來的,農民既參與合作經濟的經營管理,又利用合作經濟為自己解決生產經營方面的問題,所以合作經濟的組織者、利用者、經營管理者都是由農民自己承擔着,而股份公司的經營管理者都是大股東,一般擁有少量股票的小股東是根本沒有可能成為股份公司的經營管理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