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肝活檢

鎖定
肝活檢是診斷肝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對於脂肪肝,能明確病變程度,有助於治療和預後判斷。
中文名
肝活檢
所屬分類
肝臟檢測方法之一

肝活檢簡介

經皮肝穿刺是根據負壓吸引的原理, 採用快速穿刺方法,從肝內抽取少量的肝組織,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組織形態的改變,再結合臨牀資料,作出肝病的診斷。但由於所得標本較小,尚難完全代表肝臟的全部病變。不過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各種類型的肝硬化等,其肝臟病變呈瀰漫性,故雖取出的肝組織較小,也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病變的性質和程度。同時,快速肝穿刺術操作簡單,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是比較安全可靠的,發生併發症的機會很少。所以,肝穿刺仍是診斷疾病的一個比較有價值的方法。
肝穿刺活檢細胞學檢查是確診脂肪肝的唯一方法。多在B超引導下進行肝穿刺,抽吸肝組織活檢,遠較過去的盲目肝穿刺法準確安全,尤其對於局灶性脂肪肝或彌慢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島與B超下肝癌鑑別有困難時具有獨特的優越性。通過對活檢組織顯微鏡下觀察可以明確脂肪肝病變程度、類型、有無合併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這對病人的治療以及預後判斷亦有重要價值。但由於它是一種創傷性檢查。病人難以接受,普及相對比較困難。

肝活檢醫學認識

醫學上對肝活檢的認識如何
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是確診脂肪肝,特別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對取出的肝組織作形態學檢查時進行必要的特殊染色、組織生化檢測及特殊細胞學檢查等,可提高診斷的目的性。
國外曾報道2例CT和超聲檢查提示轉移性肝癌的局灶性脂肪肝,肝活檢證明為局部脂肪浸潤。脂肪肝可見肝細胞內充滿脂滴,胞核偏邊,只有妊娠期和四環素脂肪肝的肝細胞內脂滴微小,均勻散佈而胞核有位於中央。多數疾病的脂肪浸潤分佈於小葉中央區,也有位於小葉周邊區者。有的還伴有肝細胞壞死,膽淤或纖維化。

肝活檢主要應用

肝活檢有創傷性,患者有時難以接受,主要用於:①局灶性脂肪肝與腫瘤區別;②為探明某些少見疾病,如膽固醇酯貯積病糖原貯積病等;③無症狀性可疑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肝活檢是唯一診斷手段;④戒酒後ALD或ALD有不能解釋的臨牀或生化異常表現者;⑤肥胖減少原有體重10%後肝酶學異常仍持續者,需肝活檢尋找其他原因;⑥任何懷疑不是單純肝細胞脂變或疑有多病因引起者。

肝活檢相關診斷

肝活檢組織學診斷
完整的病理學評估包括脂肪肝的類型、肝腺泡累及部位以及脂肪肝的病理分型和分期三方面。
根據肝細胞內脂滴直徑可將脂肪肝分為小泡性和大泡性兩大類型,前者可為後者的早期或恢復期表現,但典型的小泡性脂肪肝多呈急性起病,而大泡性脂肪肝常為慢性隱匿性發生。各種病因所致肝細胞脂肪變在小葉內分佈範圍不一,但通常首先累及肝腺泡Ⅲ帶,累及I帶者預後較差。根據肝活檢組織HE染色光鏡下肝細胞脂肪變性程度,可將脂肪肝分為輕、中、重三型。輕度,即光鏡下每單位面積見1/3~2/3的肝細胞脂肪變;中度,即2/3以上的肝細胞脂肪變;重度,即幾乎所有肝細胞均發生脂肪變。少數肝細胞內雖有脂滴沉積,但未達脂肪肝診斷標準者,稱為肝細胞脂肪變性。脂肪囊腫、脂肪性肉芽腫及脂肪性肝炎、纖維化常繼發於中重度大泡性脂肪肝。根據肝組織內炎症、壞死的有無及纖維化的程度,可將脂肪性肝疾患分為三期,即:單純性脂肪肝,僅見肝細胞脂肪變性;脂肪性肝炎,脂肪變的基礎上伴有肝細胞變性、壞死和炎性細胞浸潤,並可有Mallory小體和中央靜脈周圍及肝細胞周圍纖維化;脂肪性肝硬化,為繼發於脂肪肝的重度纖維組織增生和肝小葉結構改進、假小葉及再生結節形成。臨牀病理研究表明,脂肪肝的分型與分期之間以及脂肪肝的病理改變與臨牀表現之間雖有一定相關性,但並無必然聯繫。

肝活檢術前準備

(1) 穿刺前應測血壓、脈搏並進行胸部x線檢查,觀察有無肺氣腫、胸膜肥厚,驗血型,以備必要時輸血。術前l小時可服地西泮10mg。
(2) 術前應檢查血小板數、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如有異常,應肌注維生素Kllom9,每日1次,3天后複查,如仍不正常,不應強行穿刺(對於凝血酶原時間不符合穿刺條件者,術前應給予2~3u的新鮮幹凍血漿;對於血小板低者應輸血小板)。 推薦閲讀:乙肝患者檢查項目有哪些
(3)向患者解釋穿刺目的,練習屏氣方法(在深呼氣末屏氣片刻)。有咳嗽者,術前l小時給服可待因0.039。
(4) 用品準備:無菌肝活檢包、高彈力腹帶、消毒手套、2%利多卡因、生理鹽水、標本固定液等。術者應熟悉操作程序並仔細檢查器械。
(5) 詳細詢問病史、用藥情況。如有使用抗凝藥物,至少應在穿刺前72小時停用。
肝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可為各種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肝脾腫大提供診斷依據,有助於確定、補充或糾正臨牀診斷,有助於肝纖維化早期肝硬化的發現,也有助於判斷治療效果及預後,瞭解疾病的演變過程。另外,肝活檢活組織也是一種治療手段。肝膿腫病人可通過肝活檢抽出膿液,同時還可通過穿刺針注入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