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肖開提·薩利霍夫

鎖定
肖開提·薩利霍夫(Shavkat Salikhov),男,烏茲別克斯坦國籍,1944年12月出生於烏茲別克斯坦,化學家,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所研究員。 [1-2] 
肖開提·薩利霍夫於1967年畢業於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大學;1967年—1985年先後任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84年獲俄羅斯莫斯科國家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1995年當選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士;2006年3月—2016年12月任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長;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2] 
肖開提·薩利霍夫主要從事生物有機化學研究。 [1] 
中文名
肖開提·薩利霍夫
外文名
Shavkat Salikhov
國    籍
烏茲別克斯坦
出生地
烏茲別克斯坦
出生日期
1944年12月
畢業院校
莫斯科國家有機化學研究所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5年當選為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士
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肖開提·薩利霍夫人物經歷

1944年12月,肖開提·薩利霍夫出生於烏茲別克斯坦。
1967年,畢業於塔什干大學
肖開提·薩利霍夫 肖開提·薩利霍夫
1967年—1985年,先後任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1984年,獲俄羅斯莫斯科國家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
1986年—1997年,任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所研究員。
1995年,當選為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士。
1998年10月—2006年2月,任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所所長。
2006年3月—2016年12月,任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長。
2017年1月,任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生物有機所所長;同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2] 

肖開提·薩利霍夫主要成就

肖開提·薩利霍夫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白春禮向肖開提•薩利霍夫頒發中國科學院2017年度國際合作獎 白春禮向肖開提•薩利霍夫頒發中國科學院2017年度國際合作獎
肖開提·薩利霍夫與俄羅斯科學院合作,先後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有毒蟲類的化學蛋白質、化學肽、毒素方面的科學研究;在棉花品種的培育及其應用方面,他帶領團隊研發出成熟早、籽棉高產棉花,並使用基因技術改善了棉花的纖維品質,在烏茲別克斯坦13個不同土壤、氣候地區進行了田間實驗,效果超過了烏茲別克斯坦任何傳統的棉花品種;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上,並通過美國農業部和烏茲別克斯坦專利局申請了相關專利。他帶領團隊開發了防治棉鈴蟲的外激素生物調節劑和棉籽酚生產抗病毒藥物新工藝,在烏茲別克斯坦廣泛應用。 [1] 
  • 學術論著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肖開提·薩利霍夫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5本。 [1] 
  • 發明專利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肖開提·薩利霍夫申請專利70餘項。 [1] 
  • 藥物研發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肖開提·薩利霍夫研發新藥10餘種。 [1] 

肖開提·薩利霍夫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肖開提·薩利霍夫於2016年7月培養出了首位中國博士研究生——阿布力米提·伊力 [1] 
  • 平台建設
肖開提·薩利霍夫支持中國在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中醫養生保健中心,支持建立“中國科學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並承擔中心的烏茲別克斯首席科學家。 [1] 

肖開提·薩利霍夫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5年
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院士
1995年
烏茲別克斯坦“科技突出最高獎”
1998年
烏茲別克斯坦“功勳科學工作者”稱號
2008年
烏茲別克斯坦“英雄勳章”
2014年
烏茲別克斯坦“全國勞動模範”
2016年
2017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2] 
2018年

肖開提·薩利霍夫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6年3月—2016年12月
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科技委員會主席 [2] 
2013年
太陽能國際研究所委員會主席 [2] 
2013年
烏茲別克斯坦高新技術研究中心(塔什干)董事會主席 [2] 
2014年
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友好協會主席 [2] 

肖開提·薩利霍夫人物評價

肖開提·薩利霍夫(左)為白春禮贈送書籍 肖開提·薩利霍夫(左)為白春禮贈送書籍
肖開提·薩利霍夫是烏茲別克斯坦生物有機化學領域領軍人物,是該國蛋白多肽研究的奠基人,他積極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中(中國)烏(烏茲別克斯坦)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1] 
肖開提·薩利霍夫作為“一帶一路”中烏科技合作的推動者和先行者、中亞藥物研發中心的總設計師和總協調人,為中烏兩國政府間的科技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評) [3] 
參考資料